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来自第四纪冰川期的“顶级猎食者” 揭秘“水中大熊猫”——川陕哲罗鲑

媒体:三秦都市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川陕哲罗鲑 2023/10/8 19:52:24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李永利 石喻涵 实习生 葛嫣然) 14日,川陕哲罗鲑保护工作专题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与会者包括水生野生动物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以及国家和陕西省农业农村部门的负责人。川陕哲罗鲑是什么物种?为何有如此“高规格”的待遇?

为此,三秦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的相关专家,揭秘“水中大熊猫”——川陕哲罗鲑。

image.png

惊喜野外科考时发现数量最大野外种群

2022年,科研人员在宝鸡市太白县太白河兴隆村河段发现了川陕哲罗鲑的野外种群。谈及此次发现经过,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问思恩表示:“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从2012年开始,就有渔民在太白河兴隆村发现少量川陕哲罗鲑。”也是在那时候,问思恩第一次在人工环境下见到川陕哲罗鲑。此后的几年间,这一物种仿佛人间蒸发一般。直到2021年8月,还是在同一河段,川陕哲罗鲑再次短暂现身。

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的科研人员们和川陕哲罗鲑打交道已经近10年。然而,真正亲眼见其真容的少之又少。很多次他们都抱着希望出发,最终无功而返。

“去年,夏天气温高,冷水鱼需要向上游迁徙,所以我们启动了新一轮科考。当时大家分析,可能会看到川陕哲罗鲑。”问思恩回忆。

2022年8月16日17时20分,问思恩带领科考队一行十余人冒着酷暑,从太白河下游往黄柏塬方向走,一边行进一边观察。当到达海拔1543米的太白河兴隆村河段时,一个深约40厘米的水潭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看,那是什么?”“好像是川陕哲罗鲑!”“个头这么大!”“嘘,轻轻地,小心点。”大家降低声音,放慢动作,小心靠近。

可是当确定后,大家又犹豫了。“要不要采样?”“采样后怎么保存”……最终,科研人员采用水下摄像等无损伤监测技术手段,清晰拍到该物种在水下活动的珍贵画面。

“我们当时在场的有十多人,大家都清晰地看到了它们在水下的状态。”即使过去了近一个月,问思恩仍难掩兴奋。监测发现,此次发现的川陕哲罗鲑种群数量近20尾,最大个体约2.5千克,呈小群体分布。“目前记录在册的最大的川陕哲罗鲑长约80厘米,我们这次发现的最大的一条近60厘米。”

这样的发现,让科研人员喜忧参半:喜的是,此次重大发现,标志着这一可与大熊猫并驾齐驱的珍稀濒危物种在陕西存在着一定种群数量,说明该区域水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忧的是以该物种的特点,它们见到人之后应该迅速反应,灵敏地躲开,然而当时它们就安安静静地在那里被拍摄。“川陕哲罗鲑属于冷水性水生动物,当时河里的水温为16℃,虽然只超过了它们适应温度1℃,但对它们已经产生了影响。”问思恩说。

image.png

揭秘来自第四纪冰川期的“顶级猎食者”

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川陕哲罗鲑是第四纪冰川期由北方扩散遗留下来的一个独立物种,“我们推测,距今已有280万年—300万年的时间了。”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杨元昊介绍。因此,其在研究动物地理学、鱼类系统发育与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作为栖息在高山溪流水域中的“顶级猎食者”,它们的食谱十分广泛,基本上在水中能找到的肉都吃,包括鱼类、昆虫和一些水生兽类。它的资源量可以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是长江流域保护成效和生物完整性指数的重要指标。

杨元昊告诉记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川陕哲罗鲑只在中国四川省、青海省和陕西省出现过,一度销声匿迹。“这是第一次发现它们的种群,以前只偶尔看到零星个体。”

1988年,川陕哲罗鲑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被收录于《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2012年,其被收录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保护级别为极度濒危。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其“升级”为一级保护动物。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生物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了。

漫长岁月里,它们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成为濒危甚至极度濒危物种?

多年来,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一直在致力于川陕哲罗鲑的研究工作。杨元昊告诉记者,物种自身特点和人类活动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在自然条件下,川陕哲罗鲑雌性远少于雄性,雌性怀卵量少,繁殖力弱。而且它们对产卵环境要求严格,水流、湿度、天气、环境是否污染等都特别敏感,也就是说,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再加上幼体成活率较低,所以在自然条件下恢复种群数量极为困难。”杨元昊遗憾地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为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也是川陕哲罗鲑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砍伐树木、采集砂石、修建水库和人为捕捞,这些操作会导致水土流失,阻断和隔绝鱼类的繁殖路线,甚至让水系产生重金属污染。这样的打击下,适应性强的鱼类都难以幸免,日益稀少的川陕哲罗鲑就更加难生存了。”

如果野生种群难以大规模繁殖,依靠人工支撑,能否可行?杨元昊坦言:“目前,对川陕哲罗鲑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

image.png

保护搭建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育技术平台

好在,未来,对川陕哲罗鲑的保护将有望升级。

采访中,杨元昊特别提到了中华鲟的保护。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中华鲟还未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的时候,我国就开始尝试对中华鲟进行人工繁育。1988年,其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后,建立了中华鲟抢救站,并建立了多个保护区。在潜心研究中华鲟人工繁育的同时,我国也不断地进行放归。中华鲟保护中心还将中华鲟精子和组织细胞库保留了下来。此外,民众也认识到中华鲟保护的重要性。

对此,杨元昊认为,对川陕哲罗鲑的保护也应该尽快重视起来:“首先,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建立就地保护为核心,辅助迁地保护的保护策略。同时,加大栖息地环境的调查研究和科考,要坚决杜绝人工捕捞。当然,还要加大对物种认知、研究、科技的投入。”

在杨元昊的牵头下,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成立了由资源环境研究室、种质与种业工程研究室科研人员组成的川陕哲罗鲑科考队。

3月14日,川陕哲罗鲑保护工作专题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会上,专家们认为,目前在陕西太白河和青海四川交界处的大渡河上游发现少量川陕哲罗鲑的野外自然种群,能不能保得住、种群能不能复壮、分布区域能不能扩大,是客观评价长江大保护成效,反映长江青海段和陕西、四川重要支流十年禁渔效果的重要内容和最直观体现。

下一步,要聚焦川陕哲罗鲑保护工作的难点堵点,加快落实川陕哲罗鲑保护重点任务。群策群力,尽快完善川陕哲罗鲑整体保护行动计划,全面加强川陕哲罗鲑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互联互通,形成保护合力促进种群重建。搭建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育技术平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采取切实有力的举措,保护好川陕哲罗鲑这一珍稀濒危物种。

据介绍,近年来,陕西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汉江、丹江、嘉陵江及长江流域10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了最严格的十年禁渔,连续5年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连续十多年开展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重要物种生境调查,修订《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保护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大鲵等25种珍稀物种,2022年在宝鸡市太白县监测到川陕哲罗鲑种群活动,这是继2012年陕西省首次发现川陕哲罗鲑后再次监测到川陕哲罗鲑自然种群,证明川陕哲罗鲑在陕仍有稳定的群体规模,陕西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持续向好。

阅读 25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