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沟双髻鲨,拉丁学名为Sphyrna mokarran,无沟丫髻鲨、牦头沙、双髻鲨、双过仔、八鳍丫髻鲛,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真鲨目、双髻鲨亚目、双髻鲨科、双髻鲨属的一种动物,英文名称是Great hammerhead。
该物种体延长,很侧扁且壮大。头的后部侧扁圆凸,前部平扁,形成鎚状突出;头长约为全长的1/5。尾侧扁,中长,比头和躯干稍长,尾基上方具一凹洼,下方的凹洼几消失。头侧突出的外缘圆凸,后缘几平直,长宽约相等,后缘与头侧纵轴几成直角。吻短而宽,前缘稍呈弧形,正中浅凹,里侧凹度不明显,外侧在鼻孔处浅凹。吻软骨端部中央具一显著圆孔。眼圆形,瞬膜发达,位于头侧的侧端前部,距鼻孔的距离比眼径为小。鼻孔平扁,位于吻端,靠近外侧,外鼻沟短,伸达头侧突出上角,里鼻沟消失,只留痕迹;鼻孔里侧在出水孔上方有个三角形风斗状突起。口弧形,口宽等于或稍小于口前吻长,口长约等于口宽的1/2。上下唇褶都几消失。上颌齿侧扁,三角形,齿头外斜,边缘具细锯齿;里缘在前部齿浅凹,后部齿圆凸,后缘深凹;2行在使用;正中1齿,每侧17齿,正中齿与第一齿细小直立,边缘光滑。下颌齿与上颌齿相似而较狭小,齿数亦相同。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颇宽大,前4个约同大,第四与第五个距离较近,最后1个较小,位于胸鳍基底上方。
无沟双髻鲨是热带沿岸上层和半大洋性鱼类。主要栖息于大洋、礁区、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区。
无沟双髻鲨喜欢畅游在大陆和岛屿的珊瑚礁,多出现在于近岸海洋水域以及近海深度80米水域。他们是迁徙性鱼类。夏天,它们游到温带海域避暑。冬天,它们游到热带海域越冬。有洄游习性。无沟双髻鲨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孤独掠食者,年幼时会被一些大鲨鱼如公牛鲨捕食,而成年后则没有主要天敌。 无沟双髻鲨主要是在清晨或黄昏进行狩猎, 主要食物为脊椎动物:如蟹,鱿鱼,章鱼和龙虾;硬骨鱼类:如石斑,海鲇 ,石鲈,比目鱼和小型鲨鱼,他们还被报道捕食同类。 无沟双髻鲨试图通过第一咬使猎物失血过多而不能动弹,再折返回来用头部把它按到海底,旋转着撕咬吞食。
无沟双髻鲨主要分布在北纬40 °至南纬37 °的温热带水域。
由于过度捕捞,无沟双髻鲨数量从1990年代以来下降它也在印度洋西南部受到威胁,大量的延绳钓船只沿海岸非法捕捞。从1978年到2003年,印度洋的无沟双髻鲨捕捞率已经下降了73%。无沟双髻鲨在非洲西部海岸濒临灭绝,从1978年到2003年的25年中数量估计下降了80%。无沟双髻鲨的种群极易受到侵害。它被列为全球濒危的IUCN红色名录,并作为东部大西洋沿岸的非洲极度濒危物种。
此物种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07年濒危物种er 3.1——濒危,同时也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无沟双髻鲨主要以底拖网、流刺网及延绳钓捕获,经济价值高。肉质佳,鱼肉红烧或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维生素及油;剩余物制成鱼粉。
2013年3月在泰国举行的《华盛顿公约》CITES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上,已经将3种无沟双髻鲨列附为濒危种类。各缔约国刚通过投票,采纳了将路氏无沟双髻鲨提升入附录II的提案,它们将得到国际公约的庇护,中国是CITES的签署国。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