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中国绿化基金会“幸福家园”公益品牌携手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发起“让AI有爱——ICT技术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项目。该项目首期落地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向保护区捐赠智慧屏、电脑等智能设备,并致力于共同提升保护区的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支持保护区内工作人员进行精细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具有伊洛瓦底江水系热带生物区系的地区。这里生长着阿萨姆娑罗双、东京龙脑香等189种国家级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植物,栖息着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犀鸟和穿山甲等21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天然博物馆。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早在1992年就被原国家林业部、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我国最具保护价值的40处A级保护区之一。然而,受限于地理位置偏远和山区地形多变,保护区的监测与管控一直存在难度;传统的保护和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现代保护工作的需求,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急需更高效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保护。
捐赠仪式现场座谈
“让AI有爱——ICT技术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项目对我们保护区提供了宝贵支持。这些智能设备的引入,将增强我们对热带雨林植被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犀鸟的监测与研究能力。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更高效地开展保护工作,同时为科研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张永生说。
智能设备开启使用
“让AI有爱——ICT技术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项目的开启,旨在更好地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物种保护领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延续,促进生物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保证生物在其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具有完整的生态功能。希望通过这一项目,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事业中来,共同为地球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出努力。
在保护区内观察珍稀物种
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发布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该框架提出了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系列目标。近年来,中国绿化基金会动员海内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应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关注并捐赠善款支持中国以自然保护地为基点的森林恢复、重点珍稀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科学研究、物种栖息地保护工作,同时在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社区公众意识教育、能力支撑建设活动等自然生态保护领域发挥作用。
阿萨姆娑罗双—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