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世界候鸟日 | 谁是湿地中姿态最美的鸟?

媒体:原创  作者:保护国际基金会   专业号:保护国际基金会 2024-05-15 14:40:40

世界候鸟日(World Migratory Bird Day, WMBD)每年有两次,分别是5月和10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以配合不同地区鸟类迁徙的周期性。2024年世界候鸟日为5月11日和10月12日,主题为“昆虫数量减少”(Insect Decline),官方口号为“保护昆虫,保护鸟类”(Protect insects, protect birds),这是世界候鸟日首次关注昆虫对候鸟的重要性,在官方海报上得到了突出诠释。

2024世界候鸟日官方宣传图和海报 图源:WMBD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海报中有一种体态优雅、以虫为食的鸟类,在水面行走或飞翔时飘逸美丽,宛如“凌波仙子”,它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 —— 水雉

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图源:WMBD官网

认识水雉

水雉家族中的旅行家

水雉是鸻形目水雉科水雉属的中型涉禽。在繁殖期,它们会长出金黄褐白羽毛和长长的尾羽,在水面行走或飞翔时飘逸美丽,体态优雅,被人们称为“凌波仙子”“水凤凰”。水雉是以昆虫等节肢动物为主食的杂食性鸟类,也取食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取食水生植物的种子和花蜜。

在水雉科的8种鸟类中,水雉是唯一具有繁殖羽(夏羽)和非繁殖羽(冬羽)两种羽色变换和季节性迁移现象的种类

身披繁殖羽的水雉,金黄色后颈和纤长尾羽十分吸睛©王榄华

水雉主要生活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东南亚至南亚为常见留鸟;在中国主要繁殖于北纬32°以南的地区,在台湾省为留鸟,在大陆地区为夏候鸟,每年3月末至4月上旬迁到繁殖地进行繁殖,9月末至10月上旬迁离繁殖地。

水雉在全球的分布 图源:IUCN官网

“仙子”独爱水上叶

水雉栖息在富有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水田和沼泽地带,在芡实、菱角、睡莲、莲、荇菜等水生植物的叶片上进行觅食、停息、繁殖等活动。它们也因此进化出一双大脚,细长的脚趾伸展后能更好分散全身重量,以便在浮叶上稳步行走。

广东肇庆的芡实被称为“肇实”,当地人称芡实塘内栖息的水雉为“肇实鸡”;台湾的水雉多栖息于菱角田间,因与菱角关系十分密切而被称为“菱角鸟”;由于喜爱活动在有浮叶植物的水泽地区,水雉也有“叶行者”的称号。

“凌波仙子”水雉在芡实叶片上行走,大脚十分醒目 ©王榄华

关注水雉

据统计,水雉是2023年被鸟类爱好者拍摄和观察最多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种。在众所瞩目的背后,不仅仅是水雉美丽的外表,还有其稀有性特殊性

稀有性: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水雉的全球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随着适宜生境的变化,分布范围逐渐缩小。资料显示,水雉在中国已从以往的普遍分布变为非常稀有,目前的整体数量估计不超过2000只。

在广东省,肇庆地区盛产芡实,当地乡村曾遍布芡实塘,为水雉提供了广阔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2003年,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江溪村的芡实塘被证实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水雉分布和繁殖地,高峰期时种群数量可达1500只;但自2005年起,随着江溪村芡实塘种植面积逐年缩小,当地水雉也逐渐减少、消失。

水雉也曾广泛分布于台湾省的淡水湿地,但1990年代末,因发展工业、渔业、养殖业和兴建高铁,大量湿地被开发利用,导致水雉栖息地面积和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990年后,仅在台南地区的菱角田内残存约40-70只。

独特性:“一妻多夫”、“爸爸带娃”

水雉有着鸟类中很罕见的一雌多雄(polyandry)婚配制度:在同一个繁殖季,一只雌鸟可有1-4个不等的雄性配偶;在繁殖期间,雌鸟主要负责占区、产卵、保护领地,雄鸟则主要负责筑巢、孵卵、孵化、育雏。这种婚配制度在鸟类生态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因此受到鸟类研究者及爱好者的关注。

保护水雉

生存的困境

从水雉的习性和生境变化中不难看出,水雉数量下降、从一些地区的普遍分布到非常罕见,主要原因如下:

水雉的栖息生境较为单一。拥有大面积浮水叶片的芡实塘、藕塘、菱角田这类湿地,虽承担着水雉栖息地的重要功能,但也会因种植模式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等因素而丧失这一功能。栖息地的减少会导致水雉数量下降。

水生作物种植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影响,例如作业船只驶入、使用农药都会对水雉种群产生威胁,有研究者就观察到在芡实种植中使用毒性较强的农药会使水雉雏鸟死亡。

可以怎样保护水雉?

除了遵守爱鸟护鸟的基本原则外,要保护水雉,需要从根本上保护其栖息地。

自1990年代起,台湾省台南地区开始认识到水雉保护的问题并开始实践水雉保护工作,政府和环保组织通过设立水雉保护区域、探索使用自然友好的有机耕作方式种植菱角、推广自然友好农产品认证等方式,有效地保护了水雉的栖息地,实现了水雉种群逐步增长;2020年,江苏省科研团队发明和实验了一种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的方法,根据鸟类栖息地现状条件,利用对原有生境干扰最小的改造方法,结合水雉迁徙动态,从植被恢复、地形改造、水文调控等方面入手,营造水雉栖息生境,恢复水雉栖息地,助力水雉保护。

保护国际基金会(CI)也正在与合作伙伴探索有效保护水雉、同时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的好办法,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好的案例,期待有更多伙伴的加入。

结语

鸟类在农业害虫控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没有鸟类天敌的情况下,某些昆虫的过度繁殖会损害农作物。如果为保护农作物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这会减少昆虫数量,同时减少鸟类生存所需的高能量食物源,从而引发鸟类免疫系统衰弱、繁殖成功率降低、死亡风险增加等问题,使农业害虫失去天敌。

我们仅以水雉为引,响应2024年世界候鸟日的呼吁:在农业生产中减少使用杀虫剂和化肥,探索有机农业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

Hoyo J D , Elliott A , Sargatal J .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3[M]. Barcelona: Lynx Edicions, 1996.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 上卷: 非雀形目[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黄瑞静.官田菱农友善环境耕作的反身实践:菱角与水雉的共生与共荣[D].高雄餐旅大学饮食文化暨餐饮创新研究所,2019.

爱鸟国际 https://mp.weixin.qq.com/s/Pq62RcEFjv0PSc6HjHt3_A

IUCN官网 https://www.iucnredlist.org/species/22693543/93411790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https://mp.weixin.qq.com/s/1Yl264dgbtnWBMpPcDQsgg

林宜舟.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许胜发.台南地区水雉系放研究[C]//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2000.

吴颖.肇实农业的发展史与综合利用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20.

韩之明.鸟类的婚配制度[J].生物学通报,1999,(06):12-14.

邓伯龄.台南县官田水雉复育区的栖地管理模式对水雉繁殖影响之研究[D].高雄师范大学,2010.

安树青,戈萍燕,张静涵,等.一种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P].江苏省:CN201911364049.4,2020-05-12.

WMBD官网 https://www.worldmigratorybirdday.org/news/2023/world-migratory-bird-day-2024-focus-insects

【撰稿】毛妍祺

【编辑】谢笑笑

【审校】张诚、孔令红

阅读 467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