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评论 > 热点评论

真正的野生动物该怎么去管理?

媒体:生命的探讨  作者:冉景丞
专业号:生物多多 2020/2/13 15:21:02

最近在网上发表了一些个人对“野生动物”管理的观点,我知道有许多人在质疑我的观点,甚至质疑我的职业素养。我是一个做了三十多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铁杆”保护者,就在大家都在一片厮杀着要将“野生动物”产业赶尽杀绝,或者至少是将食用“野生动物”彻底埋葬时,我却一反常态地要呼吁区别对待。对野生状态下的野生动物要加强保护和管理,而对人工繁育技术成熟又是通过人工繁育得到的的“野生动物”应该规范程序、规范市场、合理利用。

一直有一种理想的向往,就是通过人工繁育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断了那些对野生种群“打主意”的借口。也许这是一种理想主义,就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先富去帮助后富”。而事实上是虽然也有先富带动后富的例子,更多的是先富者对后富者的压榨、盘剥和鄙视。经营利用人工繁育野生动物也是一样的,不敢说有了人工繁育的就不会有人盗猎野生的了,相反,因为留了这一条口子,反倒给“洗白”野外猎捕提供了平台。我不这样认为,那都是管理的问题。法律上已经严令禁止吸毒贩毒,但还是有毒品出现。法律禁止卖淫嫖娼,但每天次“扫黄”都还在有战果。总有那些胆大妄为者去铤而走险。

有人质疑说“你能告诉我哪种野生动物是因为有了人工繁育才没有灭绝的?哪种野生动物因为有了人工繁育野外种群就扩大了?”对不起,这些问题我还真答不上来,因为这是两个概念。人工繁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利用,绝大多数与种群重建无关。当然,大熊猫的人工繁育是为了恢复和扩大种群,只不过现在暂时还在做试验。倒是为外交做了不小的贡献。华南虎也吵吵了好多年要做野化放归试验,甚至吵到了南非,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也还没有往野外放一只。越往后,也许越只是停留在吵吵的水平而已。那些人工繁育出来的个体已经在行为上和遗传上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它们的遗传记忆里面添加了太多人的帮助的信息,已经不再是野生种群应该具有的。糜鹿的重引入可以算是一个蒽的例子,至少目前算是成功的,种群在扩大,一方面是没有了天敌,另一方面是因为强有力的保护,谁也没有胆量去捕猎,它们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招摇过市。真就与原来的野生种群发生了质的变异。

真正的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的保护,就是靠加强就地保护,恢复和修复栖息地,让它们自然去发展,保留住它们应有的野性。在今天这样一个人类“无所不能”的时代,要实现野生动物长期存在的目的,靠的还是科学管理。

那么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去管理?还是那句老话,在法律层面就一定要明晰什么是野生动物,区别对待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和人工繁育的动物。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措施和路径。专业的事情让专业去做,林业和草原部门管好真正的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而生产和经营那些事儿让生产部门去做。

生态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东西,没有固定的界线,是公共产品。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人都需要,人人都离不开,都能感受的到。恰恰是这“公共”属性,让有界限概念者不重视,林业反而成了“非主流”部门。林业应该更类似于教育、卫生,类似于司法等等这样一些部门的性质,不能以产业为主,因为在今天生态文明大背景下,它的功能和目标与产业的关联度不大。当然,在建国初期,林业是国家建设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起到达,为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今天,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林业应该更多的是为生态服务。一定要区分开,林草部门的属性和任务,与农业完全不同。农业最大的属性和任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提供丰富的农业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林草部门肩负的是生态建设任务。林业发展不能也不应该去比GDP,而应该是一项“公益事业”。在十四五期间,林业的主要任务应该从人工造林转移到生态建设,转移到野生动植物管理和生态修复。

虽然《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过几次修订,最后一版是2016年才修改完成,但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仍然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对野生动物的概念不清晰,许多方面甚至法律缺位,或者难以执行。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成本太低,而查处相关案件的管理成本太高。依法行政,法律是基础,法律不科学,执行起来就困难重重。因此,要做好野生动物管理,修法是关键、是基础。

什么都想管就什么都管不好,还是那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一定要做好野生动物管理的真正定位,做好明确分工。2016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后,实际上仍未将“野生动物”这一概念说清楚,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提出的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和“三有”动物,仍然存在有法律真空,难道其它物种就不该依法管理?一定要等它变成了珍稀物种才去管理?没有把野生动物和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区别开来,特别是各地也没有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配套的法规和规章、规范,使得法律高悬却难以执行。

比如野生动物资源的动态监测,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操作层面上却因为种种原因难依法办理。一个调查结果要执行数年甚至近十年,这个结果难以真正支撑野生动物管理。还有野生动物的保护名录的调整,按法律规定五年调整一次,但自1988年发布了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期间最高法进行过一次针对麝的保护级别调整,但其它的物种名录一直未调整,与实际情况大相庭径。还有野生动物的肇事补偿政策,法律上有规定,却没有真正执行,之所以有些地方引起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冲突,与肇事补偿不落实有一定的关联。

野生动物管理的职责在林草部门,要做好野生动物管理,就包括了对野生动物的资源动态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野生动物国际贸易管理、野生动物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人工繁育试验、放归与放生管理等常规工作。还有一个内容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栖息地的保护与生态修复。因为任何一种野生动物都离不开栖息地,栖息地的保护与修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野生动物的生存涉及到水、食物和隐蔽等等方面的基础条件,而这些条件都是靠栖息地来完成。野生动物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种群,既要保证个体的自然存在,不是人工投食的,又要保证种群内有基因交流的空间。

第二是要认清猎捕是野生动物数量减少最简单、最直接的重要原因,而并不是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有人会说,非洲的犀牛就是人工捕猎造成濒危的。事实上是因为没有了足够的栖息地,不得不跟人类共有空间,受到人类不利的威胁所造成。当然,人为活动也是问题之一,人们破坏了植物,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就会造成食物短缺。人们猎食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就会没有食物,环环相扣。华南虎的问题就是如此,因为山上的食草动物被大量捕猎,林地被开荒,使华南虎无以生存,跑进村庄猎食家禽家畜,甚至咬人,最后成了人人喊打的“害兽”。

第三是环境污染问题导致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主要是指人为带入的面源污染,一些激素、抗生素、农药、化肥造成栖息地的水、土壤和食物改变。栖息地的改变不是说树砍光了才叫改变,群落组成改变、微气候改变、水和土壤pH值的改变都是栖息地改变的内容。当然,大自然有很强的修复能力,但当破坏超过了极限,这种修复也无能为力。一个物种可以影响30个以上的物种的生存,栖息地的改变影响的可能首先是昆虫,而昆虫会影响鸟类,鸟类又会影响到其他的动物。穿山甲就是这样的例子,直接捕食穿山甲当然是穿山甲锐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同时环境中大量的污染物,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使得穿山甲的食物变得稀缺,即使有食物,也让这些食物多少带来一些有毒的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穿山甲的体内聚集,使得穿山甲的繁殖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疾病产生。还有环境中的激素也是疾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因为病毒和细菌在激素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突变,而这种突变有可能就是致命的。

四是单一的人工植被造成了食物短缺。有些食物是季节性的丰富和季节性的短缺。因食物丰富而扩张,又因为食物的缺乏而灭亡。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黄石公园里狼的案例、湖鳟鱼的案例就是如此。有时候想象中的好事可能变成了坏事,想为环境提供更多的资源让野生动物有更多的食物,但恰恰这种做法可能影响了自然的群落构成,让这些丰富的食物变得不可取。就像许多的胖人实际上是营养不良。

第五是应该考虑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不必将人与动物在地理分布上截然分开,应让他们保持着一种和谐的关系,保持一种安全的距离,这样才是真正的生态。建立生态的网络,将一个一个孤立的小的生态系统通过生态廊道的形式连接起来,形成生态网络,是解决空间不足的有效办法。这样的例子在国际上也有。尼泊尔的森林覆盖率也就不足57%,但是,网络状的生态环境给虎在全国活动提供了条件。

第六是要加强监测管理,监测能够知道物种的活动变化情况。制定管理计划,实时的调整保护管理措施,对野生动物资源量和发展趋势要进行科学评估,种群过大的要进行人工干预,也就是适度的猎捕。因为现在很多地方自然界中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大型的食肉动物已经缺乏,造成单一种泛滥。要靠人工干预来控制发展速度,人工干预也是现代野生动物管理的重要内容,就要补上这个缺。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都有狩猎野生动物的活动,但是在搞清楚资源量和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开展猎捕活动。因此,有人提议“坚决杜绝野生动物进入交易市场”,我觉得应该是“坚决杜绝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非法的交易”,而合法的野生动物管理采取的猎捕的产品,是可以提供给市场的,但不能直接经营,所有收益除直接成本外,应全部上交国库。毕竟野生动物资源也是一项珍贵的资源,只不过它有更深远的生态价值,不能因为经济价值而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

在中央深化改革调整后,林业部门是明显的“小马拉大车”,管得更多,责任更大,但是权力更小,更被边缘化。再则各部门没有按照中央20条通知中的相关规定履职尽责,关于野生动物的市场监管、检验检疫、网络监管等等内容都做的不到位,而似乎都把目光盯着林业。

说到底,野生动物管理要有人去做,除了国家和省级机构外,真正执行的市(州)、县级都缺乏专门的野生动物管理机构,缺乏专业人员和经费。人的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谈。一直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野生动植物管理一不对GDP作贡献,二不增加森林覆盖率,只是林业中“涂脂抹粉”的事情。在资金安排时也得不到保障,让管理部门的人既要做事,还要去找钱来做事。或者形成一种“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态。

任何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就是因为没有专业人员,也成了市场监管、检验检疫不到位的借口。一边是缺乏专业人员,一边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有些地方对野生动物管理的技术支撑力量一直是“吃老本”,有关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一直走下坡路,野生动物管理人才出现严重断层。

野生动物最重要的内容是管人,因为更多的问题都来自于与人有关的问题。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不是仅靠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就能够做得完做得好的,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来关心支持。要通过循序渐进、不厌其烦的宣传,让广大民众知道野生动物的存在价值,崇敬生态伦理,积极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中,出力不添乱,从自身做起,才能更好地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因此,宣传教育也是野生动物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这次疫情之后,把野生动物管理的责、权、利分清楚,完善内容和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野生动物才能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 3223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