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综合资讯

我们与它们的未来-保护渐行渐远的大自然

媒体:动物世界  作者:动物世界   专业号:黄艳(森林瑜伽) 2020-05-14 18:00:55

现代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及本真生活已经失去了应有的联系。只有少数人会留意斗转星移、月盈月亏、潮涨潮落、日出日落等自然现象,也只有少数人会留意鸟类和昆虫迁徙的时间、蛙群何时开始鸣叫及何时停止鸣叫。我们与数百万年来哺育我们祖先并造就人类的大自然已经渐行渐远。

人类与大自然的这种疏离,正好发生在人类社会对物种和生态环境产生空前冲击的时代。地球上脊椎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种群数量自1970 年以来已经下降了50% 以上,而且目前世界上20% 的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野生动物正在广泛地遭遇生存窘境,野生动物正在加速灭绝。

消 融

北极熊是依赖海洋浮冰来捕捉猎物的。它们等候在海豹的呼吸孔外,一旦海豹露头就发动突然袭击;或者从隐蔽处偷偷地接近正在冰上晒太阳的海豹,然后发动攻击。但随着气候变暖,冰层正在不断融化。根据卫星图像报告,2003-2016 年的13 个冬天,是有卫星数据记录以来,海洋冰层面积最小的时期。北极熊的狩猎季更短。北极冰层从冬季开始消融,每周北极熊会消耗掉7 千克脂肪。在2020年之前,我们可能会看到夏天的北极不结冰。

北极熊

学名:Ursus maritimus

分布范围:加拿大、格陵兰岛、挪威、俄罗斯、美国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易危

冰雪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反射太阳辐射,如果冰雪消融,产生的海水将会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热量,从而加速全球变暖。2015 年,为了将人为造成的全球变暖控制在2℃以下,194 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如果这194 个签署国都批准并尊重协议,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因冰层继续融化及海平面持续上升而危及北极熊和人类。

在黑暗中没落

2007-2017 年,在黑市交易的穿心甲估计超过100 万只,也就是说,穿山甲是世界上被非法偷运贩卖最多的哺乳动物。它们生性怕人,没有牙齿,大多数情况下在夜间活动。它们全身布满了像铠甲一样的鳞片,一旦受到威胁,它们就会把身体蜷缩成一个坚硬的球。穿山甲的这种防御手段对他们的传统捕食者而言是很有效的,但却防御不了人类:人类可以轻松地把它们拾起来带走。

穿山甲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古老的特征,它们在恐龙时代就与其他哺乳动物分道扬镳了。目前,非洲、亚洲各有4 种穿山甲,但所有的穿山甲种群都面临着灭绝的威胁,有两种甚至已被列为极危动物。穿山甲在黑市中的交易量以吨计,而大量内幕并不为公众所知,可以说穿山甲的悲惨遭遇至今依然秘而不显。

穿山甲的用途清单长得令人发愁。例如,在布干达(乌干达中南部一地区),据说在男子的门前埋一片穿山甲鳞片,就能让他受他的情人掌控。此外,虽然非洲人也会捕猎穿山甲用作肉食,但目前穿山甲肉最大的需求来自亚洲。在这些地区,穿山甲肉被当作美味佳肴。在世界各地的亚裔社区,捣碎的穿山甲鳞片被销售给人们治疗从哮喘、鼻子出血到癌症等各种疾病。穿山甲的皮会被做成手提包,而它们的肉则被当作美食。2008 年,仅在一周内,越南海关就查获了23 吨冷冻的穿山甲肉。

2013 年4 月,菲律宾的海岸警卫队在一艘货船上发现了10 吨冷冻的穿山甲。2014 年5—6 月,香港官员截获约1.3 万只穿山甲的鳞片。这些很有可能只是每年非法买卖总量的1/4。

高山之魂

雪豹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以寻觅的猫科动物之一,它们藏身于中亚的荒野山区。2016 年,一项研究表明,根据对全球定位系统追踪数据的技术分析,一只雪豹需要207 平方千米的领地才可能生存,因此,40% 的雪豹保护区甚至无法支持一对雪豹的生存。

雪豹

学名:Panthera uncia

分布范围:阿富汗、不丹、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塔

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濒危

气候变暖对喜马拉雅地区的影响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严重3 倍。森林不断向山坡上蔓延,蚕食着雪豹的栖息地。人类前往更高的海拔放牧和农垦,也增加了与雪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巴黎协定》在保护这些传说中的“猫”上迈出了一大步,然而,除非雪豹的领地及其生活方式得到真正的保护,其种群数量很可能仍将不断下降。

鉴于雪豹攻击牲畜、人杀害雪豹的事件频发,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研究组织开始大力帮扶牧民,并呼吁政府给那些由于雪豹攻击而失去牲畜的牧民提供合理的补偿和保险。雪豹信托基金会和雪豹保护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正在与牧民合作提高畜栏质量,并通过提供学习营和探索自然俱乐部等活动,让当地社区在各个层面上都参与到保护雪豹的工作中。当然还有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例如,雪豹保护基金会和蒙古科学院自2008 年开始合作,在蒙古戈壁南部的陶斯特山脉开展了一个具有突破性的研究项目,包括用无线电追踪雪豹和监测哺乳期在巢穴中的雌性雪豹。2016 年,为了保护雪豹,蒙古政府正式接受将陶斯特山变成自然保护区的建议—雪豹保护区内禁止狩猎、禁止采矿及禁止施工。

揭开神秘面纱

19 世纪90 年代科学家发现了滇金丝猴,后来它们却销声匿迹了。人们一度认为它们已经灭绝了,直到1962 年才再次被发现。滇金丝猴是地球上最难以捉摸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属于半游牧种群,生活在中国西南横断山脉茂密的竹林里,栖息地的海拔比其他任何猴类都高。

像它们的金丝猴同类一样,滇金丝猴需面对零下40℃的低温。由于令人惊叹的适应力, 当地人把它们敬奉为祖先,并称之为“山中野老”。如果能有效地对原始森林进行保护,那么滇金丝猴未来的处境将会得到改善。然而,猴群中的近亲交配仍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现存的种群数量极少,且非常孤立,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几百年它们将不会有足够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滇金丝猴

学名:Rhinopithecus bieti

分布范围:云南和西藏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濒危

饮食,极大地影响着滇金丝猴的生活节奏。在偏远山区,他们主要以松萝(一种地衣)为食。虽然地衣丰富且易于消化,但它们的生长速度缓慢且营养价值低。因此这些猴群必须在食物枯竭的时候寻找新的地衣源。丰富的地衣源加上较低的食物竞争,孕育了几百个猴群。这些猴群由很多小的家庭单位组成,一个雄性带领多个雌性和一到两代的幼猴。为了觅食,猴群不停地游走在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的山中。年长的家庭成员会帮助照顾幼猴,尤其要照顾好双胞胎。

令人眩目的高度

菲律宾鹰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捕食者,凭借短小而有力的翅膀它们在树林中穿梭,又快又准地捕食蛇、蜥蜴、猴子、麝猫、松鼠、鸟类。这个顶级捕食者居住在森林的最高处。它们在最高的树上筑巢,并且好几代都会在此居住。

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菲律宾鹰特别易受农场及采石场毒素攻击,因为这些毒素会通过食物链一层层向上蔓延。同样,它们对滥伐森林也非常敏感,一对正在饲养雏鸟的菲律宾鹰,需要103 平方千米的森林才能生存。而且,大部分菲律宾鹰的鸟巢都建立在未受保护的地区。这些一夫一妻制的鹰每两年才生一只雏鸟,想要恢复它们正在下降的种群数量异常困难。如今,在菲律宾,只存活着不足1000 只野生菲律宾鹰,而且分散在环境不断恶化的森林中。因此,菲律宾鹰是世界上濒危程度最严重的鹰。

南菲律宾鹰雕

学名:Nisaetus pinskeri

分布范围:巴西兰省、比利兰省、薄荷岛、莱特岛、棉兰老岛、内格罗斯、萨马岛和锡基霍尔等菲律宾诸岛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濒危

阻止菲律宾鹰的灭绝,需要地方和国家层面的通力合作。1995 年,菲律宾鹰成为菲律宾的国鸟,但人们仍然在森林中追猎它们。如今,在棉兰老岛上,当地的一个非政府组织雇佣了350 名原住民来保护菲律宾鹰以防偷猎,并开始在森林中植树造林。如菲律宾鹰一样,这些原住民的家园也曾被入侵者毁灭,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的命运与菲律宾鹰的命运休戚相关,尤其是当下生态旅游开始给他们带来收益。

2016 年,基于破坏环境的担忧,菲律宾政府停止了全国一半的大型采矿场。如果能够保护并恢复森林的原貌,菲律宾鹰及邻近物种就有可能恢复过来。

无处奔跑

猎豹是非洲效率最高的捕食者之一。通常情况下,它们选择远离人类。但是随着人类将荒野改造成牧场,猎豹因捕食牲畜而被农民枪杀的情况时有发生。新建的道路也给猎豹带来了各种完全无法预料的危险,同时方便了偷猎者进入它们的栖息地。偷猎者会捕捉猎豹幼崽贩作宠物,捕杀成年猎豹贩卖毛皮。

猎豹

学名:Acinonyx jubatus

分布范围:非洲(20 个国家)、伊朗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易危

在这里,建立自然保护区并非一个容易的解决方案:一个猎豹家庭需要面积广阔的栖息地才能得以生存,有限的种群数量在保护区内也会感到局促。另外,假如它们与狮子和鬣狗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区域,猎豹会面临猎物被偷走、幼崽被捕食的威胁。然而,还有一种新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将处于繁殖年龄的猎豹转移到另外一个保护区。这样它们会有足够的空间,同时也维持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

无论是极速奔跑还是四处游荡,猎豹拥有独一无二的小生境,它在广阔的栖息地范围内追杀猎物。(它每天的活动半径很大,是一种时空适应行为,可能是为了避开其他捕猎范围小然而更危险的夜行性捕食者,例如会捕食猎豹幼崽的狮子和鬣狗)但是现代非洲快速变化的地理景观干扰了猎豹的整套生活方式,如今猎豹小生境丧失殆尽。猎豹面临的另一个巨大挑战是它们极其有限的基因库,这被认为是由1 万—1.2 万年前的哺乳动物大灭绝造成的。因此,今天所有猎豹本质上是类似双胞胎的近亲关系,即使猎豹的种群数量有所恢复,它们也永远如此。这令猎豹处于难以抵御疾病爆发的危险境地。因此,生物遗传资源管理是猎豹保护工作的关键手段。

人类与自然界有着如此强烈的联系并非奇怪或神秘的感觉,正如盖亚假说这种理论一直在试图解释我们这个星球深不可测的复杂性—以其非凡的完美的自我平衡能力使得万物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生不息。当然,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地球如何维护生态环境使其充满蓬勃生机,就无法意识到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将在何时达到不可逆转的临界点。

近几十年来,人们才对大自然的高深莫测有了初步的认知。在以往的历史中,人们总认为大自然是巨大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资源;今天,伴随能量结构的改变,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变得相互依赖、唇齿相依。

了解未来世界的价值

行动起来去认识世界的不同

思考人类和动物们所在的世界,和这个世界的未来。

《濒危:我们与它们的未来》

蒂姆·弗拉克将摄影作为传播手段,一再呼吁人们积极行动,重建人与自然、野生动物的密切关系,赋予本书教育意义。

摄影师在全球范围内与超过60家自然或动物保护专业组织机构通力合作,耗费两年时间,拍摄地球上正在面临困境的动物和它们匮乏的生存环境。相对应的解说文字,参考大量科学文献,并得到大量专业自然科学家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系列图书编著者的支持。

超大开本的摄影集,收录了150余幅这个世界上正在面临危机的动物及它们生存环境的照片。在世界范围内,原版Endangered 已被翻译成7种语言。

主要的两位作者:

摄影作者是英国摄影师蒂姆·弗拉克Tim Flach,他是一位当代动物摄影大师。他关注动物的和人类之间的情感联系,这也是为何他的摄影如此感人、如此直指人心的原因。

文字作者乔纳森·贝利教授Professor Jonathan Bailie是美国国家地理协会首席科学家、濒危物种现状与前景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参与编写“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著 者:[英] 蒂姆•弗拉克 摄影  [英] 乔纳森•贝利 [英] 萨姆•威尔斯 撰文

译 者:[美] 林肯 字 数:150千

书 号:978-7-201-14342-2

页 数:336

出 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后浪出版公司

印 张:42

尺 寸:265毫米×335毫米

开 本:1/8

版 次:2019年3月第1版

装 帧:精装

阅读 90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