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综合动态

湖北宜昌:生态远安奏响“绿色交响曲”

媒体:远安发布  作者:内详
专业号:邵文军 2020/6/12 10:53:09

保护好绿水青山,就守住了金山银山。近年来,远安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和新发展理念,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文章,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走出了一条“优质产业+优良生态”的绿色发展之路。省委、省政府给予远安“绿色湖北美丽荆楚典范、全省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典型”的高度评价。

远安乡村风景如画

坚守绿水青山的承诺,绿色发展优先

2019年,远安县67名党员在茅坪场镇九龙村一组翟家岭认养了50株树龄均超过100年的古树,67名党员与50株古树名木统一结对、编号、挂牌,并建立“下雨天必看、问题树必治”的管理制度;花林寺镇龙凤村对村内古树进行详细摸排,实行一个党员认管一棵树,并统一设置二维码标示牌,让大家在了解古树基础知识的同时监督古树保护情况。

远安县域森林面积196万亩,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普查登记100年树龄以上的古树有1131株,其中散生古树871株,古树群13个260株。几百来年,九龙村翟氏家族违规砍伐树木受公审的族规护住了古树,龙凤村的“永禁砍伐碑”也恪下了守护古树的烙印。如今,面临祖辈留下的“财富”,远安县全县党员参与到保护古树的行列中来,按照古树级别、需保护难易程度,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方式让党员选择保护每株古树,使全县1131株古树得到有效保护。

近年来,为了探寻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共赢之路,远安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强县、全域旅游富民、绿色城镇筑基、乡村振兴惠农四大战略,始终坚守绿水青山的承诺,绝不以破坏生态、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远安县城水源地付家河水库

——不惜断腕之殇,护住一源绿水。

曾经,远安县域经济对资源依赖度较高,其中磷、煤产业产值占比一度超过70%。在长江大保护压倒性态势下,远安坚定不移推进煤炭去产能和磷化工转型升级,全县213家煤矿全部关闭退出,成为全省唯一推荐的国家煤炭行业去产能先进县;磷矿开采能力由1000万吨/年大幅削减至277万吨/年的实际产量;流域沿线12家化工企业关停4家、改造6家。2019年,沮河、黄柏河两个跨界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漳河出境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沮河国家湿地公园被列为全国河流型湿地典范。

漳河水清鸳鸯来

——宁受转型之痛,要护一域青山。

为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远安先后关停投资2.4亿元的星球人造板项目,投入资金1538万元对武星公司实施技改,淘汰原有高能耗、高排放设备。率先在全国研发推广香菇节材配方和工厂化生产模式,有效将食用菌规模从1.5亿袋减少控制在5000万袋左右。建立耗材与育林挂钩机制,采取“封、造、管”相结合模式和“公司加农户”、“基地联农户”运作方式,建立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10万亩、菌耳林30万亩、高效经济林10万余亩,培育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达526万立方米。

——舍眼前之利,为守一方生态。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远安甘舍眼前之利,严把项目准入关,切实做到环境保护“不优惠”。远安前移环境影响评价关口,落实项目考察、选址、设计“三超前”环保服务机制,及时介入并发现问题,从源头上规避项目环境风险,坚决不引进重大污染源项目、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因短期利益而罔顾子孙后代福祉。近几年来,远安果断否决因环保要求不达标的招商引资项目20余个,涉及项目资金逾50亿元。

发展与环境关系和谐,外在内在都美

绿色发展的前提是,既要环境美,又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使环境保护与加快发展相得益彰。远安准确把握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致力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相融、和谐统一。

——为给环境腾出容量,远安有力有序做好产业上的“加减法”。

加新减旧,精准谋划发展定位,合理布局以商业航天动力、智能装备制造、矿产开发利用为主导的绿色工业体系,不断降低磷化工、建材等传统资源型经济比重,规划打造“中国航天动力之乡”。高标准编制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新签约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项目18个,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磷矿企业标准化改造有序推进,5家磷矿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行列、1家进入省级行列;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宜探1井试采回收利用项目即将投产。

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现场

加效减耗,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提升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档次质量与产出效益,远安县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6个,国防科工局支持天元科技建设全国小分子试剂中试中心,航泰科技喜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成长组冠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强化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贡献率等绩效考核,远安万元GDP能耗、单位GDP地耗持续保持低位,获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加投减排,强力督促企业全面完善各类环保设备及措施,近三年累计投入数亿元用于工业“三废”治理。对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完成各类减排治理项目60余个,远安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十二五”末分别削减37%、34%、28%、25%。

——不断深化“绿”与“旅”的融合,使资源增值变现。

花林寺镇龙凤村庞家湾

将农业种成风景,远安建成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市级8个,有效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青山变金山、产品变商品”。成功创建宜昌首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旅游在全县旅游业中占比70%以上。

将矿企引向景区,高标准推进“远安·中国生态磷都”省级战略,致力打造一批堪比景区的智能化绿色矿山,争创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积极引导矿山企业二次、多次创业,实现转型、多元发展,多家磷、煤两矿企业先后投资300多亿元,开发各类旅游项目80余个,建成武陵峡口、横鼎漂流、西河大峡谷等重点景区,发展高星级旅游饭店、农家乐和国家级金宿银宿等一大批配套服务业态。

远安田野马拉松

将节会变为商会,依托旅游带动,植入文化元素,成功打造田野马拉松、全国摄影大赛、嫘祖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成为商贸展销与合作交流的舞台,其中田野马拉松被评价为“突出绿色理念、走在全国前列”。近三年来,全县借助节会平台洽谈、签约招商项目110余个,总投资近300亿元;来远安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8%、23%。

——注重“山”与“城”的协调,让全域美如诗画。

依山就水布局,遵循自然格局,凸显原生之美,远安科学规划“县城+特色镇+中心村”三级空间结构体系,合理确定“旅游向西、产业向东、县城居中、整体向南”的城镇发展方向。深入推进全省“多规合一”试点,不断完善全域规划,适度调整总体规划,率先启动城市设计,入围住建部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高标准完成《远安县城市特色空间规划设计及管理实施导则》设计并通过评审。

美丽的桃花岛(徐圣华拍摄)

亲山近水打造,坚持外延与内涵发展并进,着力构筑“小尺度、低密度、高品质”的宜居宜业宜旅空间。优化城区功能、景观特点、色彩风貌搭配管控,推动引水进城、活水绕城、八水润城,努力将远安县城建成东方海德堡。提档升级美丽乡村建设,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外学浙江、内学远安”。

通山融水妆点,大力实施彩扮远安工程,高品质打造沮河滨水生态景观带、桃花岛公园等城市名片,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53%、绿地率34.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15平方米,真正成为山水相融、步移景异的生态园林县城。在交通干道和重要节点留地植绿、筑坛增绿、见缝插绿,结合全域旅游推进城乡绿道、慢生活步道、马拉松赛道、自驾游道“四道合一”,建成贯通城乡的200公里生态廊带,予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画观感和体验。

把生态作为最浓底色,留住绿色福利

打造远安之“美”,既要当下美,还把目光投向了长远,为永远的“美”健全保障机制。为此,远安把良好生态作为最浓底色和最大优势,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留住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绿色福利”。

——行有所止,把山水管起来。

管住斧头、捍卫山头,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实行资源开采总量调控制度,积极探索矿产资源收储机制和勘探开发准入、退出机制。建立森林禁伐期制度和县内运输林木准运证制度,加强联合执法,坚决做到“砍必批、占必审、损必复、盗必惩”。在全省率先建立林业数字化智能指挥中心,实现县内主要道路两端视频覆盖、林木运输出口24小时在线监控。

黄柏河灵龙峡

看住河头、留下浪头,扎实推进“河库长制”工作,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156人、河库警长8人、河道管护员141人。打响碧水保卫战,抓好定河界、净河道、绿河岸、保水源等“十大行动”,强力关闭沿河沿线25家采砂制砂企业,“一场一策”整治规范流域内畜禽养殖场230家,全县29座水库全面禁投养殖。创新实施黄柏河东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行水质与奖补资金、采矿指标“双挂钩”,倒逼企业履行环保主体责任。

控住源头、清新鼻头,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城镇禁鞭、秸秆禁烧、清洁能源替代等工作成效显著。狠抓建筑工地、城区道路抑尘,做到作业期间洒水、工程车辆冲洗、渣土运输遮掩、工地裸土覆盖“四个必须”。近三年,城区空气质量持续得到改善,优良天数维持在300天左右。

——标本兼治,把伤处补回来。

“清白”去污,探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清运模式,获评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示范县、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称号。提标改造县污水处理厂,实现“一级A”排放;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100%。推广应用人工湿地、微动力处理、沼气工程、生物慢滤等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40余套,基本实现城镇污水收集与处理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远安县工业污水处理厂

造林复绿,持续深化“绿满远安”行动,加强森林培育,优化林业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三年累计植树造林107.27万株、封山育林1.28万亩、森林抚育6.88万亩、退化林修复3.5万亩,“白板坡”、“光头山”、“癞头包”等现象不复存在。

生态修复,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推动区域生态系统逐步增强活力。科学划分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68万公顷、耕地保护面积2.07万公顷。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设立国家湿地公园1处和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各2处,公益林近百万亩。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造册登记、挂牌管理,评选“最美乡愁”村落20个,并每年拿出专项经费予以保护。

翟家岭古民居

——全民共智,把德育抓上来。

大力培育生态公民,首创开办自然人文学校,在各大景区建立以金家湾“六位一体”综合基地、翟家岭生态人文导读基地、金桥自然地理导读基地等为载体的“1+N”生态公民导读系统,开展系列“治人”生态教育试验。与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团队合作,先后编印推出《远安生态导读读本》系列丛书,并针对农民、居民、青少年、游客4类群体开发《生态公民通识教育读本》。发行乡土生态教材《爱我远安》,实现生态教育中、小学生课堂全覆盖,大力培育“生态小公民”。

探索推行生态共治,远安主动承接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成为全市唯一全域纳入试点的县。实施生态治理基础建设与生态消费动力培育“双侧引擎工程”,成立国内首家县域生态治理公益创投基金会,4个生态产业项目纳入全省规划,开创“政府+NGO+智库+大学+合伙人”共治新模式。组建“远安县水资源保护协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寻访古树”、“探访母亲河”等系列民间公益活动。

美丽的马渡河

全面抓好生态创建,以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总目标、总抓手,成功创建全市首个省级生态县,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实现全覆盖,其中国家级2个;拥有国家级生态村2个,创建省级森林城镇3个、绿色示范乡村22个。远安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等系列殊荣。

面向未来,远安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现有基础,巩固创建成果,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远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生态格局、提升文明程度,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更浓、幸福指数更高。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 龚昌俊 通讯员 ¦ 黄海涛

原标题:《生态远安奏响“绿色交响曲”》

阅读 3129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