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大狮子:全军出击前,不如先一起打个哈欠

媒体:原创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会
专业号:世界自然基金会 2021/4/16 12:12:12

图片

注:该文内容主要引用自相关科研报告(详见文末资料来源),仅作信息分享使用,并不完全代表WWF方观点。

在广袤无垠的非洲大草原上,威严而勇敢的狮子国王木法沙与王后沙拉碧终于迎来了他们的儿子……错了错了,不小心拿成了《狮子王》的剧本。

如果聊到非洲狮,相信很多人脑海中都会回想起Hakuna Matata~的旋律还有辛巴的冒险经历。

图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动画电影故事毕竟有些时候还是建立在人的情感基础与思维认知上的,对于真实世界里的“非洲草原王者”,你又了解多少呢?

比如,当你看着一群非洲狮打哈欠,是不是感觉像是懒洋洋的大猫在犯困?但有时并非你想象,上个月发表在学术期刊《Animal Behaviour》的新研究[1]则指出,打哈欠还可能是在微妙滴传递一些重要的社交线索哟~

动物为什么要打哈欠?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许多物种都可以打哈欠,包括鱼类、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当然我们人类也是[2]。

它被描述为一个固定的、经常重复的动作模式,特征通常为张口后伴随一个长时间的吸气,然后是短暂的呼吸暂停,再然后是一个急促的呼气[3]。

那么为什么要打哈欠呢?人们曾提出了许多假说来解释与自发性打哈欠有关的直接和根本因素。这些假说基本上被分为两个领域:生理性[4](非定向的打哈欠)和社交性[5](定向的打哈欠)。

图片

豹海豹(Leopard seal)打哈欠,拍摄于南极半岛 © WWF-Aus / Chris Johnson

➥ 生理性假说认为:困倦、兴奋、体温调节或脑部氧合状态都有可能影响打哈欠的发生频率。以困倦假说来看,自发性打哈欠通常发生在休息期间,即动物在转换清醒和睡眠两个状态时候[6,7]。

在这样的行为转变中,打哈欠会在不同程度上促进血液流向头骨、冷却大脑并提高警觉性,从而使有机体能够调整自身行为,以应对突发情况[8]。

图片

北极狐(Vulpes lagopus)打哈欠,拍摄于俄罗斯 © Dmitry Deshevykh / WWF-Russia

➥ 社交性假说则认为:打哈欠作为一种生理反应,可以表达打哈欠者内在的情感状态,例如具备威胁性的打哈欠。其他群体成员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他们的行为反应[9]。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 “打哈欠会传染给别人”。传染性打哈欠就是看到或听到其他个体打哈欠,会自动产生的行为反应,已经在人类和其他几类动物中得到了证实,如黑猩猩、狼、家养的猪、非洲象等等。

此外,也有实验结果表明,打哈欠会呈现出情绪感染性 —— 随着两个体间关系亲密程度的变化,打哈欠的“传染力”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而言之,这就和“变色龙效应”[10]很像:对一种行为的感知会导致观察者无意识地模仿,进而引发行为的一致或趋同

不只困倦,打哈欠还能协调团队成员

非洲草原上,一群狮子靠在一起呼呼大睡的画面可谓是“家常便饭”了,牠们甚至可以花近20个小时的时间用在休息和睡觉上(抬眼看了下躺在电脑旁边睡觉的猫主子)......

图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印象不禁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特别是牠们打哈欠时那种“懒懒”的样子。而非洲狮又恰好是猫科动物中最具群居性的物种,也满足了生理学和社会学的两种考量角度。

在这里,研究团队对南非一个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内的19头非洲狮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观察,发现牠们在放松的时候打哈欠尤其频繁,而且打哈欠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在白天和夜晚并没有太大不同,这也符合非洲狮的24小时活动周期特征,并支持了生理学角度的困倦假说。

这种放松状态所包括的情景有许多,譬如曾有观察发现,非洲狮通常不会在睡眠前打哈欠,而是在休息后;在这次研究中发现,牠们在完全不活动(躺下)和较小活动(轻微移动、换位置等)两种情况交替时会经常打哈欠。

图片

雌性非洲狮(Panthera leo)打哈欠,拍摄于博茨瓦纳 © WWF-US / Jeff Muller

另一方面,研究团队也发现打哈欠在非洲狮群中也存在着传染性,似乎发挥着重要的社交作用

研究团队指出,一只非洲狮看到狮群里另一个成员打哈欠后,自己会打哈欠的可能性非常高,大约是未看到情况的139倍,特别是看到后的三分钟内。

而且打哈欠的传染会持续向下传递 —— 第三只或其他非洲狮在看到 “被传染的打哈欠狮”后打哈欠的可能性仍很高,大约是未看到情况的11倍。

被传染的不仅仅是打哈欠,它同时还引发了一系列“同步运动行为”。研究观察到,一只非洲狮打哈欠后,另一只也跟着打哈欠,然后第一只站起来走动或躺下,另一只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图片

两只雄性非洲狮(Panthera leo)打哈欠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考虑到打哈欠会传染所引发的行为统一是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凝聚力和聚合度活动又是群体成功的基础;因此放在非洲狮身上来看,如果在运动和警觉行为上统一,无疑会大概率地提高狮群捕食和防御的效率。

简单来说,打哈欠的传染不仅可以帮助非洲狮调整群体活动,也可以帮助狮群内所有成员达成一致,这对于一个合作捕食和养育后代的物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的研究和量化分析,此前从未在其他野生物种身上进行过。笔者认为,随着科学和时代不断发展,我们或许能够从其他高度社会化的物种中发现打哈欠传染的其他作用。

守护非洲草原的王者

非洲狮不仅是猫科动物中最群居性的物种,也是非洲的旗舰物种之一,常被比喻为强大而无所不在的象征。

自1996年首次评估以来,非洲狮在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中一直被列为“易危”。最新的红色名录推断,三代的非洲狮种群数量约减少了43%[11],并显示了非洲大陆上的两面性:西非、中非和东非的数量锐减,但一些南部非洲国家的数量趋于稳定。

下降的趋势是根据已知种群的时间序列数据推断出来的,而不是对非洲狮总数的评估。其中西非区域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估计仅有不到250只成年个体,该地区的非洲狮也被评估为“极度濒危”。

图片

雄性非洲狮 © Steve Morello / WWF

那么目前究竟有多少只非洲狮在这片大陆上生活呢?

实际上非洲狮的数量很难计算,过去很多数据都是推测性的。2005年曾估计仅剩33,292只非洲狮,其中10%分布在西非和中非,90%分布在东非和南部非洲[12]。

导致非洲狮活动范围和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许多,包括不断扩大的贫困人口、更多的牲畜和农业活动、栖息地的丧失、种群分裂、人兽冲突、武装冲突等等。

图片

这次是在吼叫哦,拍摄于坦桑尼亚 © Diana Rudenko / WWF

作为当地生态系统的顶级掠食者,非洲狮在维持其他动物数量的健康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斑马和角马这样的食草动物,牠们反过来又影响着草原和森林的状况。

通过保护非洲狮的栖息地,WWF正在助力整个地区的繁荣发展,这不仅有利于野生动物,也有利于那些依赖当地自然资源的人们。

1111111111111

阅读 1576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