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开发利用动态

遥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媒体:生物多样性杂志  作者:郭庆华等
专业号:袁帅 2020/2/25 10:29:25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但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不仅是国内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 也深受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传统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地面调查为主, 重点关注物种或样地水平, 但无法满足景观尺度、区域尺度以及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评估需求。遥感作为获取生物多样性信息的另一种手段, 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发展迅速,其覆盖广、序列性以及可重复性等特点使之在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制图和评估方面具有极大优势。遥感平台按观测高度可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能够获取样地–景观–区域–洲际–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星载平台用于生物多样性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丰富的卫星遥感数据为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主要关注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受飞行成本限制,航空遥感在生物多样性应用研究较少。但是航空遥感搭载的激光雷达和高光谱传感器能够获取单木级别的冠层结构和生化组分信息, 使得直接反演物种多样性成为了可能。尤其是机载激光雷达获取的精细三维生境信息, 促进了遥感在动物多样性领域研究的发展, 如动物空间分布、种群密度和动物保护等研究。近地面遥感作为一个新兴平台, 比航空遥感相比更贴近地表, 能够直接观测到物种的个体, 获取生物多样性关注的物种和种群信息, 是未来遥感在生物多样性应用中的发展方向。无人机平台在开展植物和动物多样性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 也是大量学者关注的热点。车载激光雷达、地基激光雷达、背包激光雷达等新的遥感方式也陆续应用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当前遥感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激光雷达数据获取难、海量遥感数据处理、空间位置匹配、数据融合等问题。未来随着传感器发展、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完善以及深度学习等大数据分析方法普及, 遥感能更好地从多个尺度、全方位地服务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

阅读 451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