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植物资讯

北京大山里那些民间草药(二)

媒体:原创  作者:冬凌草
专业号:冬凌草 2020/5/9 19:40:10

二十二、景天科

1、钝叶瓦松 Orostachys malacophylla

图片拍摄于:延庆区小龙门林场路边

钝叶瓦松相对瓦松比较少见,多分布于北京门头沟百花山、怀柔区喇叭沟门及延庆区小龙门一带。多生于山坡岩石石缝中和多石山坡。入药同瓦松,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2、瓦松 Orostachys fimbriatus

图片拍摄于:房山区白草畔

北京山区常见,多见于门头沟百花山、房山蒲洼、白草畔及密云坡头村,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坡石上或屋瓦上。全草药用,有止血、活血、敛疮之效。但有小毒,宜慎用。

3、小丛红景天 Rhodiola dumulosa

图片拍摄于:房山区白草畔

小丛红景天又名凤尾七,为著名太白七药之一,北京多分布于1600-2000m高山山坡及高山梁石隙中。分布区域较小,北京多见于百花山一带。根状茎入药,具有补肾、养心、安神、活血调经、明目的功效。

4、狭叶红景天 Rhodiola kirilowii

图片拍摄于:房山区白草畔

狭叶红景天为多年生草本,又名狮子七,著名太白七药之一。野生生于海拔2000-5600米的山地多石草地上或石坡上。北京多见于百花山。根茎药用,可止血、止痛、破坚、消积、止泻。主治风湿腰痛、跌打损伤。孕妇禁用。

5、华北景天 Hylotelephium tatarinowii

图片拍摄于:延庆区小龙门

华北景天,多年生草本现植物志更名为华北八宝,相对少见,多见于门头沟百花山、延庆海坨山。多生于海拔1000-3000米处山地石缝中。《北京植物志》未记载入药,《世界药用植物速查大辞典》记载,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消肿,止血止痛,排脓功效。

6、繁缕景天 Sedum stellariifolium

图片拍摄于:房山区霞云岭乡

繁缕景天为一、二年生草本,又名火焰草,北京各山区分部广泛,喜生于阴湿草地或山坡石缝中。《北京植物志》未记载入药,《中华本草》记载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功效。

7、景天三七 Sedum aizoon

图片拍摄于:房山区霞云岭乡

景天三七又名费菜、养心菜。多年生草本。北京各山区常见,多生于山地阴湿处或石质山坡灌丛间。根或全草药用,清热凉血,止血散瘀,安神镇痛之效。北京还有一种勘察加费菜,功效同景天三七,植物难以区分,在此不作介绍。

二十三、虎耳草科

1、刺果茶藨子  Ribes burejens

图片拍摄于:房山区白草畔

刺果茶藨子又名刺梨。为多年生灌木,生于山地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及林缘,也见于山坡灌丛及溪流旁,海拔900-2300米。见于门头沟百花山,果实有刺,味酸,可供食用,但以制作果汁和果酒为宜,我国东北地区民间也用其根浸酒饮用。

2、红升麻 Astilbe chinensis

图片拍摄于:延庆区小龙门

红升麻,又名落新妇,多年生草本。为民间常用药材,北京多见于门头沟百花山、怀柔喇叭沟门、密云坡头村。多生于山谷湿地及流水沟边。根茎入药,具有强筋健骨、活血止痛并有强心作用。

二十四、蔷薇科

1、杜梨 Pyrus betulifolia

杜梨为高大乔木,北京山区或平原常见。多生平原或山坡阳处,海拔50-1800米。本种抗干旱,耐寒凉,通常作各种栽培梨的砧木,结果期早,寿命很长。木材致密可作各种器物。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并入药。

2、美蔷薇 Rosa bella

图片拍摄于:延庆区海坨山

美蔷薇为多年生灌木,北京山区常见。多生于灌丛中,山脚下或河沟旁等处,海拔可达1700米。花可提取芳香油并制玫瑰酱。花果均入药,花能理气、活血、调经、健胃;果能养血活血,据说能治脉管炎、高血压、头晕等症。河北、山西用本种果实代金樱子入药。

3、蚊子草 Filipendula palmata

图片拍摄于:河北赤城

蚊子草为多年生草本,北京山区少见,北京多见于怀柔区喇叭沟门一带。多生山麓、沟谷、草地、河岸、林缘及林下,海拔200-2000米。根、茎和叶含鞣质,可提制栲胶。辽宁用作妇科止血药,效果良好。

4、山楂叶悬钩子 Rubus crataegifolius

图片拍摄于:海淀区阳台山

山楂叶悬钩子,为多年生灌木,又名牛叠肚、托盘。北京山区极为常见。生向阳山坡灌木丛中或林缘,常在山沟、路边成群生长,海拔300-2500米。果酸甜,可生食,制果酱或酿酒;全株含单宁,可提取栲胶;茎皮含纤维,可作造纸及制纤维板原料;果和根入药,补肝肾,祛风湿。

5、华北覆盆子

图片拍摄于:房山区白草畔

华北覆盆子,又名覆盆子,植物志名称为复盆子。北京多见于高海拔山区东灵山、百花山。生山地杂木林边、灌丛或荒野,海拔500-2000米。果实供食用,在欧洲久经栽培,有多数栽培品种作水果用;又可入药,有明目、补肾作用。此种非中药覆盆子,中药覆盆子为植物掌叶覆盆子,注意区分。

6、水杨梅 Geum aleppicum

图片拍摄于:北京药用植物研究所

水杨梅为多年生草本,又名路边青。北京多见于妙峰山、百花山。生山坡草地、沟边、地边、河滩、林间隙地及林缘,海拔200-3500米。全株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全草入药,有祛风、除湿、止痛、镇痉之效;种子含干性油,可用制肥皂和油漆。鲜嫩叶可食用。

7、翻白草 Potentilla discolor

图片拍摄于:房山区宝金山

翻白草多年生草本,北京各山区极为常见。生荒地、山谷、沟边、山坡草地、草甸及疏林下,海拔100-1850米。全草入药,能解热、消肿、止痢、止血。块根含丰富淀粉,嫩苗可食。

8、委陵菜  Potentilla chinensis

图片拍摄于:房山区蒲洼乡

委陵菜多年生草本,北京山区极为常见。多生山坡草地、沟谷、林缘、灌丛或疏林下,海拔400-3200米。本种根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止血、止痢。嫩苗可食。

9、榆叶梅  Amygdalus triloba

图片拍摄于:房山坡峰岭

榆叶梅,多年生乔木。北京山区常见。生于低至中海拔的坡地或沟旁乔、灌木林下或林缘。种仁入药,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二十五、豆科

1、豆茶决明 Cassia nomame

图片拍摄于:房山区十渡

豆茶决明,一年生草本,北京山区常见植物。生于山坡和原野的草丛中。枝叶可以做茶饮用,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2、苦马豆 Sphaerophysa salsula

图片拍摄于:北京药用植物研究所

苦马豆为多年生草本,北京山区相对少见,多见于丰台区卢沟桥附近。野生生于海拔960-3 180米的山坡、草原、荒地、沙滩、戈壁绿洲、沟渠旁及盐池周围,较耐干旱,习见于盐化草甸、强度钙质性灰钙土上。植株作绿肥及为骆驼、山羊与绵羊的饲料。全草和果实可以入药,具有补肾,利尿,消肿,固精的作用。

3、米口袋 Gueldenstaedtia verna

图片拍摄于:昌平区南邵

米口袋多年生草本,北京各山区郊区常见植物,一般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田边等。入药为甜地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

4、刺果甘草 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图片拍摄于:房山区长阳镇

刺果甘草多年生草本,北京郊区常见,常生于河滩地、岸边、田野、路旁。《北京植物志》未记载入药。在《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以根及果实入药。果序:催乳。用于乳汁缺少。根:杀虫。外用治阴道滴虫病。

5、合萌 Aeschynomene indica

合萌为一年生草本,北京不太常见,多分布于密云区和房山区。生于河岸沙地、稍湿润的草地及田边路旁。且为优良的绿肥植物。全草入药,能利尿解毒。种子有毒,不可食用。

6、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

图片拍摄于:密云区坡头村

胡枝子为多年生灌木,北京山区极为常见。种子油可供食用或作机器润滑油;叶可代茶;枝可编筐。性耐旱,是防风、固沙及水土保持植物,为营造防护林及混交林的伴生树种。

7、绒毛胡枝子 Lespedeza tomentosa

图片拍摄于:房山区稻田

绒毛胡枝子又名山豆花,北京郊区各山区均有分布,极为常见。多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干山坡草地及灌丛间。水土保持植物,又可做饲料及绿肥;根药用,健脾补虚,有增进食欲及滋补之效。

8、长叶铁扫帚 Lespedeza caraganae 

图片拍摄于:密云坡头村

长叶铁扫帚又名长叶胡枝子。为多年生草木状灌木,北京各山区常见,多生于山坡草地、灌丛中。植株民间常用作扫帚,故有,“铁扫帚"之称。全株入药具有功用:平肝明目,祛风利湿,散瘀消肿。

9、尖叶铁扫帚 Lespedeza juncea

图片拍摄于:北京药用植物研究所

长叶铁扫帚,北京山区相对少见。多见于北京妙峰山、百花山一带。喜生于海拔1 500米以下的山坡灌丛间。《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全株入药具有止泻利尿,止血。主治痢疾,遗精,吐血,子宫下垂。

10、长萼鸡眼草 Kummerowia stipulacea

长萼鸡眼草为一年生草本。北京各区县常见。多生于路旁、草地、山坡、固定或半固定沙丘等处,海拔100-1200米。全草药用,能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11、野大豆 Glycine soja

图片拍摄于:昌平区南邵

野大豆北京各区县广泛分布。生于海拔150-2650米潮湿的田边、园边、沟旁、河岸、湖边、沼泽、草甸、向阳的矮灌木丛或芦苇丛中,稀见于沿河岸疏林下。

全株为家畜喜食的饲料,可栽作牧草、绿肥和水土保持植物。茎皮纤维可织麻袋。全草还可药用,有补气血、强壮、利尿等功效,主治盗汗、肝火、目疾、黄疸、小儿疳疾。

12、三籽两型豆 Amphicarpaea trisperma

图片拍摄于:房山区涞沥水村

三籽两型豆,又名阴阳豆,是一种奇特的植物,不仅地上有豆荚,地下也有一种豆。北京各山区常见,全草入药。具有消肿止痛、清热利湿的功效。

阅读 1290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