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贵州黑颈长尾雉终于有了保护伞

媒体:生命的探讨  作者:冉景丞   专业号:袁帅 2020-04-25 12:11:51

从1972年6月5日设立第一个世界环境日开始,已经走过了47个春秋。今天,又到了第48个世界环境日,我们用最特别的方式,最实际的行动,开启了今年的纪念活动。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生态是一个公共资源,没有行政区限,甚至没有国界。环境导致的全球性生物多样性锐减,已经成了全人类担忧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义不容辞。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中国已经抢救性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为生态保护起着积极的贡献,保护了我国90%的生态系统和85%的生物物种。作为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地区的贵州,维系着两江上游生态安全,生态系统复杂多样,虽然保存较好,但却十分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在贵州建立自然保护区尤为重要。目前,贵州已经建立了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80多个市州县级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为贵州的生态建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正如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那样,贵州的自然保护区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分布不均,有些市州甚至没有一个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为了更好地建设贵州的生态环境,更加有力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在第48个世界环境日开启了“贵州紫云拟建黑颈长尾雉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及总体规划”项目。

在充分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精神,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为原则,进一步修复森林生态环境,着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在贵州省林业局、安顺市林业局、紫云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贵州师范大学、紫云县林业局等技术支撑单位及业主单位的精心准备下,各路专家云集在美丽的紫云,为建立紫云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问诊把脉。相信紫云县会通过保护区的建设率先打出黑颈长尾雉的金名片,发挥生态优势,以绿为底,以生物为魂,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科普活动,展现紫云的独特魅力,真正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长尾雉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也是中国古代皇家重要的狩猎物种。共有白冠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和黑长尾雉4种。京剧里武生头顶上所戴的两根长长的羽毛就是长尾雉的尾羽。

黑颈长尾雉(学名:Syrmaticus humiae),俗名地花鸡。雄鸟额、头顶、枕灰橄榄褐色而微沾绿色,两翅覆羽暗赤栗色而具金属光泽,羽中部缀有铜蓝色斑。翅黑褐色,颏、喉浅砂白色,胸沾棕,微具褐色斑点,腹和两胁淡棕白色,具棕褐色横斑。非常具有观赏价值。不过雌性就比不得雄性那么漂亮,乌切切的,没什么特色,与其它野鸡的母鸡差不多。

该物种曾记载贵州罗甸、望谟等地有分布,但在那些区域已经多年没有再发现过。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福建农业大学的一名在说学生,在家乡的山上照到了一种奇特的鸟类。通过专家的辨认,正是贵州已经失传已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2015年12月开始,由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卫诚博士承担的“北盘江流域峡谷山地(贵州)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常规调查”项目组到紫云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实地调查发现,紫云县纳容村、四大寨、火花等地确有黑颈长尾雉分布。为了确认黑颈长尾雉在紫云县的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等,多次到实地调查,并布设了227台次的红外线照相机来进行监测。通过近5年的调查,初步估算分布在该区域的黑颈长尾雉种群仅在60只左右,是目前在贵州唯一的分布地,非常珍贵。

黑颈长尾雉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全球濒危物种,在中国野生动植物重点保护工程中被列在优先位置。它在中国的分布区十分狭窄,已有的资料仅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广西西部少数地区。在贵州紫云的分布,让黑颈长尾雉的保护更有生机和活力。

那容、四大寨等地虽然植被不见得很好,但林区内大量的栎类种子和松树种子为黑颈长尾雉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境内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是黑颈长尾雉种群的理想生存场所,也是黑颈长尾雉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保护好这一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是中国自然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不加以保护,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下的贵州唯一的黑颈长尾雉分布地,将面临较大的危险。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建设美丽中国”是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习近平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近年来,在地方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当地群众环保意识显著提高,许多当地群众自发的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业中来。但是,受诸多因素限制,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而尚未解决,只有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自然保护区的项目为载体、技术为依托、实力为基础、管理为根本,切实做好以黑颈长尾雉为主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逐步恢复其种群数量和生存环境。建立保护区还可以有效地拯救濒危珍稀黑颈长尾雉及其伴生的其它野生动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重大,对维护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小气候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对黑颈长尾雉及其它物种的的研究,推广增殖放流,既能扩大黑颈长尾雉的种群数量、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存在即是希望,存在即有未来。我们相信,黑颈长尾雉一定能与紫云人民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阅读 2346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