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综合资讯

到东北虎出没的高山草甸科考,解开了人类生命长短的谜团

媒体:原创  作者:庞明路   专业号:庞明路 2023-07-20

1》、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生态学家终极使命就是揭示人类生命与自然生态变化之间关系,延长全人类生命长度;

DSC06466

2023年6月7日,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焉志远、女博士魏晓雪、佟斌、邓睿等生态学家与我们方正蚂蚁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科科长庞明路、湿地保护志愿者孙景祥组成考察组,决定攀登方正县大秃顶子山顶峰进行科学考察,探索人类生命长短与自然生态的关联;

海拔1315米的大秃顶子山是方正县最高峰、黑龙江省第五高峰,也是东北虎、黑熊、野猪等经常出没的地方;

大秃顶子山高山草甸保持了相对原始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为了探索延长全人类生命长度的规律,我们带着防虎喷剂,向虎山出发;

2》、科考组到达海拔1100米大秃顶山半山腰,进入东北虎、黑熊活动多发区;

科考组从海拔130米方正镇出发43公里到达大罗密镇就正式进入了东北虎与黑熊出没的方正林区;

20230607102036957-8-1014359半山腰

从大罗密镇出发向南经过36.7公里茂密的东北林海到达大秃顶子山脚下,然后经过两面密不透风、藏熊卧虎、提心吊胆的15公里一面悬崖一面高山森林盘山道,到达海拔1100米的车道终点,大秃顶子山半山腰;

从大秃顶子山海拔1100米的半山腰到山顶,已经没有了道路,只能钻进密不透风的红松、鱼鳞云杉、柞树、榆树、枫桦等东北针阔叶混交林,一步步向山顶爬去;

20221013高楞镇

2022年10月13日,方正林区发现的黑熊

山高林密的大秃顶子山,也是东北虎、黑熊、野猪、马鹿、狍子等活动密集区,为了防止东北虎与黑熊伤人,我们拿出了只能吓跑而不伤害东北虎与黑熊的防虎喷剂,高度警惕东北林海中的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

《3》、向大秃顶子山顶峰攀登的最后一公里

从海拔1100米处开始,到达海拔1315米顶峰还有最后一公里距离,科考组成员只能在高山密林里徒步向上攀登了;

从大秃顶子山顶峰向西南再穿行500米的森林草甸湿地过渡带就是广阔的大秃顶子高山草甸了,面积约800公顷;

在湿地保护志愿者、向导孙景祥带领下,我们钻进茂密针阔混交林,踩着泥泞的黑土开始向海拔1315米顶峰攀登;

红松枯立木

1、沿途看到很多枯死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松,我判断是自然死亡的成过熟红松林;

处于林冠上层的红松死亡后,就会有柞树、榆树、枫桦等阔叶树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新的主要林冠层,庇护林下其他动植物生活生长;

当处于林冠上层的阔叶叶林自然死亡后,就会有新的一批红松、云杉、冷杉等成长起来成为新的主要林冠层,这就是植物群落的进展演替;

大自然中的红松等各种动植物都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中,从出生、青壮年、老年到自然死亡,再到新的生命产生,周而复始,保持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这是大自然的永恒规律,也是人类期盼的生存状态;

每当人类中的极少数屠夫破坏捕杀一种动植物,人类就会遭受自然灾害、病毒等死掉一部分人;

保护大自然中万事万物就是保护全人类的生命安全;

1686980099706

2、科考组组长、生态学家、焉志远研究员(左一)、魏晓雪博士、佟斌、邓睿(右一)等生态学家仔细观察林中的各种动植物,并做好影像记录;

1686980732303

3、科考组成员、生态学家、魏晓雪博士在仔细观察林下植物光果银莲花长势;

4、向大秃顶子山顶峰攀登的最后一公里,山高坡陡,山路湿滑,每向上攀登一步都要用尽全身力气,还要防备滑倒在湿滑粘稠的黑土上,更要拿牢“防虎喷剂”对付隐秘在密林石后的东北虎、黑熊、野猪等野兽;

向大秃顶子山顶攀登的最后一公里,犹如攀登珠峰最后一公里一样步步爬坡、步步惊险,虽然每个人都极度疲劳、汗水湿透、还要警惕东北虎与黑熊,但是没有一个人当逃兵,因为研究员焉志远等生态学专家们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探索保护自然生态;

20230607110809335-5-1002719顶峰

焉志远研究员(左一)、女博士魏晓雪(左三)、佟斌(左二)、邓睿(右二)、自然保护区业务干部庞明路(右一)等生态学家们淡泊名利、不怕牺牲、治学严谨、吃苦耐劳、专心探索自然生态与延长人类生命之间规律的精神,让我看到了久违的人民专家为人民的精神,焉志远研究员等生态学家就是人民拥护的人民专家专家;

全世界在自然生态所、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林草等部门对大自然开展监测、研究和保护的人员都是全人类的恩人;

4》、大秃顶子山顶峰是一个森林草甸覆盖的高山平原区;

1686980316262

1、当我们到达一片稀疏林带时,湿地保护志愿者孙景祥(上图)说,这就是大秃顶子山山顶了,我一看GPS海拔是1312米;

蓝靛果

大秃顶子山顶峰是一个高山平原森林灌木草甸过渡带,科考组遇到了一片面积1公顷盖度96%的天然蓝靛果灌木林(上图),我推测,历史上某个时期,由于某种地理与生态突变,导致这片高山上的蓝靛果灌木林成为了优势上层植物群落,冠下地面常年缺乏光照,高大乔木失去了发芽成长机会,就形成了这片高山蓝靛果灌木纯林

粗茎鳞毛蕨(野鸡膀子)

大秃顶子山顶峰林间空地上生长着一些植株生长旺盛、色泽饱满的多年生粗茎鳞毛蕨(俗称:野鸡膀子),魏晓雪博士讲:粗茎鳞毛蕨地上部分的数量代表它的年龄,这三个种群粗茎鳞毛蕨(上图)年龄分别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粗茎鳞毛蕨具有较高的药用与观赏价值,喜欢没有人类影响的肥沃黑土地,但是人类生活区因为对土壤过度使用破坏,已经很难看到粗茎鳞毛蕨了,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1687136754635

在高山草甸科学考察,遇到一位不怕脏累危险、勇攀高峰的真正的女博士,我仰慕的五体投地,一口一个女博士跟魏晓雪请教生态学业务知识;

魏晓雪博士对我讲:有些时候感觉人们把“女博士”这个词贬义化了,你印象中的女博士什么样?

我严肃幽默回答了女博士魏晓雪的问题:我对女博士印象是,呆萌高冷、专家教条、不食人间烟火,魏博士除外;

藜芦(俗称:山苞米)

在大秃顶子山登峰高山平原上,我们发现了一片面积2亩、多年生草本植物藜芦,俗称山苞米,通常生长于海拔1200-3300米山坡林下或草丛中,藜芦是大秃顶子高山森林草甸生态系统特有植物之一;

远离俗世打扰的大秃顶子山具有完备的生态系统,这里的藜芦茎粗壮挺拔、叶片深绿肥大启迪人类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命健康;

4》、在大秃顶子山高山湿地草甸见到了一种满头金发的神秘植物,解开了人类生命长短的谜团;

DSC06576

我们科考组从大秃顶子山顶峰向西南行走了500米,终于到达了传说中广阔碧绿的人间天堂大秃顶子山高山草甸

DSC06573

研究员焉志远给我们讲:

这里没有人类开发打扰,拥有优质的水源、空气,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属于完整的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也是人类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1687050034524

长出美丽繁殖器官孢子体的金发藓;

正在大家被高山草甸自然淳朴美丽震惊时刻,科考组发现了一片类似贵妇人满头金发一样奇异植物群体;

科考组成员、魏晓雪博士给我们讲:这是只有纯净生态环境才能成片健壮生长的金发藓,金色直立茎是正在生长中的金发藓繁殖器官孢子体

金发藓(苔藓属)

正在生长中的金发藓;

科考组组长、生态学家、研究员焉志远给我们讲:

金发藓,又叫土马骏、土马鬃、独根草、豆芽藓、拳头菜等,它是生态环境优良的一种指示性苔藓植物,是治疗失眠与解毒的良好药材;

金发藓是一种特征很明显的植物,整株除了顶部孢子之外,其他部分都是金黄色,就像美丽少妇的金色发丝一样,故而得名金发藓;

金发藓是一根根无花也无叶的独苗组成的苔藓植物,孢子长大后的金发藓类似豆芽,所以又叫豆芽藓

金发藓,原本分布全国各地潮湿的水沟、水田以及草房的屋顶上,随着农村的消失与农药广泛使用,在老百姓生活区已经很难看到金发藓了;

随着老百姓生活区金发藓等指示性植物的减少,老百姓得病人数与自然灾害发生率普遍增多;

DSC06567

作为一群充满家国情怀、终生从事自然生态保护的资深专业人士,我们认为: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保护老百姓生命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根本,任何时候,生态保护都应该放在经济发展的前面,才能保证全人类的生生不息与进展演替。

也正是像焉志远研究员、魏晓雪博士、佟斌、邓睿、自然保护区干部庞明路、湿地保护志愿者孙景祥等生态学家们淡泊名利、治学严谨、吃苦耐劳、专心探索保护大自然生态的无私精神,保护了中华民族自然生态的进展演替与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方正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科科长庞明路

2023年7月20日

阅读 2033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