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植被交错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

媒体:原创  作者:植物园联盟   专业号:植物园联盟 2023-08-30 11:51:27

植被交错带是相邻植被间形成的过渡区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演化与维持的重要地带,对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保护至关重要。从优势类群樟科植物(Lauraceae)入手来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并探究植被交错带对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可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调整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植物系统发育与多样性保护研究团队以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当前樟科物种的潜在分布为数据基础,利用DNA条形码ITS构建286种中国樟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收集了叶面积、株高等物种功能性状,从物种、进化和功能三个方面分析樟科多维度的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中国樟科各多样性指标呈现出不完全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态特征的平行进化可能是造成功能多样性和其它指标不匹配的原因,多样性指数之间的脱钩突显了不同多样性的互补性以及它们各自在评估保护价值方面的作用;综合各多样性指标,提出中国樟科植物重点保护区域位于西藏南部、横断山脉北部,云南南部和东南部,以及秦岭和淮河南北分界的区域,而这些区域正是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北部的落叶森林、南部的热带森林,西部的高原植被形成的交错区域。这项研究强调了综合多维度多样性指标、以实现最大限度保护中国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证实并确立了森林交错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价值。

该研究结果以“Transitional areas of vegetation as biodiversity hotspots evidenced by multifaceted biodiversity analysis of a dominant group in Chines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版纳植物园植物系统发育与多样性保护研究组硕士研究生周润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慈秀芹高级实验师与李捷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此外,该研究得到了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Andrew H. Thornhill教授与John G. Conran教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得到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基础研究专项等项目的资助。

图1. 工作流程图

图2. 利用ITS序列构建的286个中国樟科植物的系统发育树

阅读 316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