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12年保护历程,12种方式“重振虎威”(下篇)

媒体:原创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会   专业号:世界自然基金会 2022-01-30 12:59:47

图片

孟加拉虎 © Nitish Madan / WWF-International

上一期,熊猫君为大家介绍了全球虎分布国保护行动的六种方式,虽各有不同,却都朝着同一个保护目标努力。

今天,将与大家分享老虎分布国“重振虎威”的另外六种方式。

7. 为巡护员们护航

巡护员是保护工作的“双手”和“双眼”,野外数据信息、保护策略的执行、反盗猎等都要依靠巡护工作来实现。

“SMART巡护”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巡护工具,可帮助巡护员提升日常巡护的成效,还能通过SMART应用程序及时记录野生动物监测数据、违法活动迹象等信息,为搭建信息数据库打下坚实基础。

不但如此,当巡护员遇到紧急情况时,还能迅速发出具体位置的预警消息。

图片

女子巡护员春梅的日常巡护 © 东宁市林草局

十几年来,在SMART和其他科技工具的帮助下,不丹的野生虎数量翻了一番,中国、俄罗斯、印度的野生虎也出现显著增长。这些成果十分令人惊喜,是保护管理者和巡护员经过艰苦努力换来的。

自2011年,WWF和合作伙伴为我国野生虎保护地引入SMART巡护技术。同时,我们也为巡护员们进行了多次培训,课程累计超过一千人次参与。

图片

野生虎 © Ola Jennersten / WWF

8. 维护人虎共生关系,缓解冲突

近些年来,部分虎分布国的老虎数量明显回升,野生虎在分布区出现频次与分布范围也在增长,虎和人类的活动区域的边界变得愈发模糊不清,人虎冲突风险不断升高。寻找有效的方式让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参与保护,对野生虎恢复至关重要。

例如在印度,虽然野生虎数量最多,但同时也是人虎冲突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缓解冲突,WWF印度为当地多个社区进行了培训,包括人虎冲突发生后该如何应对、普及老虎行为特征以及识别老虎出没迹象的能力知识。

当地社区也自发成立了响应小组,除了进行科普宣传外,还在冲突发生时向地方主管单位及时报告,为保障居民安全提供支持。

图片

野生虎 © WWF

在我国,WWF为虎保护地引入了SAFE体系(人兽冲突评估和管理体系)。通过评估冲突现状及其趋势,与政府行政部门、林场社区居民、巡护员和公安部门等合作,对地区存在的冲突做出综合性快速评估。评估结果用于构建安全基准,并以此为据,制定该地区安全战略行动方案。

2018年,WWF在吉林省珲春市开展了SAFE人与野生动物冲突评估和管理体系工作坊。WWF老虎生存计划(TAI)的专家为来自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管理人员和巡护员介绍了SAFE体系,还分享了不丹、印度和尼泊尔等国的冲突管理经验。

自2019到2021年, WWF与合作伙伴在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大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SAFE试点项目工作,通过利用SAFE工具进行快速评估,帮助合作伙伴建立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快速响应小组,减缓冲突带来的影响。

图片

SAFE培训 © WWF

9. 恢复老虎栖息地

在东南亚各国中,泰国在恢复老虎栖息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WWF泰国也与国家公园、野生物保护部合作开展项目,助力老虎和猎物种群数量的长期恢复。

通过建立人工盐碱地,为老虎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重要的矿物质,野生动物数量也慢慢恢复起来。比如麂、水鹿和野牛,都是老虎所需的猎物资源。

图片

野牛 © Anton Vorauer / WWF

2011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国野生虎恢复计划》,提出了包括保护、扩展和优化野生虎栖息地在内的5个优先领域。《中国野生虎恢复计划》为我国的野生虎保护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也成为我国野生虎种群保护和恢复的一个里程碑。

图片

野生虎栖息地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2015年,我国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2017年,在东北虎关键栖息地成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2021年,作为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宣布成立,代表着保护工作由以前的区域性或单一物种的保护走向大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视角下,进一步推进我国东北虎豹种群和栖息地的有效保护和恢复

然而,栖息地破碎化仍威胁着老虎的繁衍生息。自2010年,WWF与合作伙伴开展了中国东北虎保护优先区潜在廊道研究,划分出了老爷岭北部、老爷岭南部、完达山和张广才岭地区的保护优先计划以及廊道建设的潜在位置。2019年,WWF和合作伙伴在东北虎廊道的研究中,识别了中俄边境的4条国际廊道以及4条国内廊道。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未来的中国东北虎生态廊道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从老虎全球保护策略看,打通生态廊道,使这些碎片化的栖息地有效连通,是东北虎保护的关键。

图片

野生东北虎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

10. 应对猎套危机

2019年,WWF发布的报告《无声的陷阱:东南亚猎套危机》指出,盗猎分子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安设的猎套数量至少有1200万个,对老虎在内的700多种哺乳动物构成了巨大生存威胁。

同年,WWF马来西亚发起了一项计划,鼓励更多当地居民参与巡护工作,并支持加强资金投入和巡护人员技术能力建设,努力遏制马来亚虎数量骤降的窘境。例如在巡护和反盗猎的努力下,Belum-Temengor森林的猎套数量预测减少了94%

图片

东南亚雨林中发现的猎套 © WWF-Malaysia / Lau Ching Fong

11. 引入创新性保护工具

另一项支持各国虎保护的创新性工具是《老虎保护地管理标准》(CA|TS)。它是全球首个针对老虎保护地的专用标准,并设立有标准委员会为保护区提供专业的认证和指导,从保护区现状、管理水平、缓解人兽冲突、支持社区生计、虎种群数量等多个可量化的维度为管理老虎栖息地的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图片

© WWF

在印度,共有五十个老虎保护区成为了CA|TS标准成员单位,全球现存的野生虎有超过60%都生活在此。去年,其中十四个保护区成功通过了CA|TS认证,代表这些保护地得到了科学有效的保护。

图片

老虎保护地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

在我国,已有两个保护单位成为CA|TS标准成员单位,分别为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吉林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WWF与合作伙伴将继续支持他们通过CA|TS认证,并推动更多保护区申请认证。

12. 全球老虎日,公众参与保护的契机

2010年,13个虎分布国不仅达成了《全球野生虎分布国政府首脑宣言》,设立了“TX2”老虎翻倍的目标,还将每年的7月29日定为“全球老虎日”。

图片

全球老虎日画虎大赛作品 © Duo Zhaokuo / WWF

自2011年起,WWF与合作伙伴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全球老虎日”活动,通过短视频、交互式展览、分享论坛等形式,宣传野生虎保护成果,提升人们对东北虎保护的关注与认识。

我们先后发起话题#点亮东北虎回家之路#、#请为老虎建廊道#,分享老虎保护和巡护员的故事,向公众普及大龄单身的“虎娃”境况、搭建生态廊道的必要性、猎套危害等。也通过多种新颖的方式鼓励公众参与,比如老虎保护手势舞、为老虎作画、中国非遗文化里的虎等。

图片

全球老虎日,巡护员向小朋友们展示猎套 © Gezi / WWF

虽然过去十二年里,野生虎保护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可贺的成绩,但这项工作远未结束。栖息地的破碎化、东南亚雨林的猎套危机、日益上升的人兽冲突风险尚待缓解……

2022年,全球虎分布国将在今年的“保护老虎国际论坛”上再次聚首,届时将公布TX2虎翻倍目标的进展,也为下一个十二年的野生虎保护制定行动计划。期盼未来继续携手同行,砥砺保护,开启新的保护征程。

图片

野生虎 © Shutterstock / Anuradha Marwah / WWF

阅读 700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