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保护路上,我们步履不停

媒体:原创  作者:保护国际基金会
专业号:保护国际基金会 2021/1/13 11:30:39

图片

2020年,充满着变化与挑战

在这一年里

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认识了

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关系

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

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

2020,在自然保护的路上,我们依旧步履不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有效管理、淡水及湿地保护、自然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项目示范及政策倡导。

生物多样性

图片

生物多样性呈现了地球上极为丰富的生命形式,它蕴含着所有的生命体,从植物、动物到人类。生物多样性是我们获取能源、药材、住所的来源。我们呼吸的每一缕空气、饮用的每一滴水、食用的每一口食物、都来源于大自然。保护好这个丰富的生命网络,人类社会及整个星球的健康发展才有了坚实的依托。图:鄱阳湖长江江豚 ©罗鹍

2020年,保护国际基金会(CI)在四川、广东、江西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持续致力于关键栖息地的落地保护工作。

图片

图为鄱阳湖,中国目前最大的淡水湖,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是长江江豚的家园,全球98%以上白鹤和95%以上东方白鹳的越冬地。近年来,全球总数不超过1000只的青头潜鸭在这里越冬甚至安家。我们在鄱阳湖地区开展保护工作,不断致力于保护鄱阳湖地区迁飞候鸟和水生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图©罗鹍

同时,我们与国外专家及全球办公室合作,为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贡献国外最佳实践案例;充分参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后2020框架的制定进程,梳理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实践案例及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与应用,推动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中倡导各国做出“在2030年前保护全球30%的海洋”等承诺。

保护地有效管理

图片

图:四川鞍子河保护地©欧阳凯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探索

保护地是保护自然的关键,而建立保护地并不是保护故事的结尾,如何有效管理保护地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积极致力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基于过去五年在四川鞍子河保护地对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的先行探索与实践,保护国际在2020年进一步深化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合作,携手致力于不断提升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江西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保护区、地方NGO、及当地社区的人员活跃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最前线。关键生态系统是否能得到有效管理、地方是否能讲好保护故事,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关键的一线人员。在江西省鄱阳湖,保护国际通过都昌保护区能力建设及可持续社区先锋项目,打造社区参与式的“都昌模式”,全面帮助保护区提升管理能力。2020年,我们共开展了4次能力建设培训、组织了1次巡护员竞技赛,帮助保护区建立品牌与视觉识别系统。

图片

图片

加强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地交流

海洋覆盖着地球约71%的面积,为人类呼吸提供50%的氧气,同时吸收了约30%人类活动释放的碳。全球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目前已知海洋生物近20万种。建立海洋保护地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有效方式。目前,全球现有海洋保护地约5000个,占全球海洋面积不到1%,且大部分保护地面临着有效管理能力不足的挑战。

图片

自CI在中国开展海洋保护项目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海洋类型保护地的能力建设和管理成效提升。同时还探索更大尺度上的海洋保护及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保护海洋健康、保障人类福祉的目的,即“海洋景观区”。2020年,我们在中国与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珠海淇澳岛-担杆岛红树林保护区、惠东海龟湾等保护地管理机构进行了公众宣传、自然教育、红树林生态修复、社区共建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淡水健康及湿地保护

图片

图:鄱阳湖白鹤 ©贾亦飞

鄱阳湖淡水健康及湿地保护网络

作为长江最大的通江湖泊,鄱阳湖的健康维系着整个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们的长远福祉。在江西,我们与江西省林业局合作在江西开启鄱阳湖淡水和湿地保护项目,旨在通过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和保护示范,促进该地区湿地和淡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图片

通过与地方主管部门、合作伙伴及社区合作,我们帮助促进了鄱阳湖地区及江西的湿地保护体系建设,通过能力建设培训提升鄱阳湖流域相关保护区管理能力,帮助制定和完善支持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规划和策略;在鄱阳湖开展淡水健康研究(点击查看更多),开发面向周边企业的方法和工具,将淡水和湿地保护纳入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决策和日常考虑中;开展湿地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各界对于湿地保护的意识。

图片

2020鄱阳湖淡水健康指数论坛合影 ©汤腾

图片

图片

鄱阳湖周边社区及学校保护意识提升活动

推动四川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建设

保护国际关注淡水健康及湿地保护。在四川,我们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共同推动全球环境基金(GEF)支持的湿地保护项目,依托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和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保护与管理试点工作,致力于打造中国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标杆,扩大中国四川省湿地保护面积,加强湿地保护管理能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社区参与水源地保护

截至2019年,我们完成了对广东东江流域的淡水健康指数评估工作,点击查看更多。评估报告显示,在经济活跃、人口稠密的东江流域,存在着诸多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挑战,而这维系着粤港澳大湾区近四千万人的福祉。

图片

2020年,我们基于评估成果,在东江的水源地河源地区开展具有示范意义的以社区为主体的水环境治理行动,探索水源地农村水治理方面可行、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这也广东省内开展以社区为主体的水环境治理行动的首次尝试,未来将致力于推广至周边近100多个社区。图©wenchun

图片

图片

东江水源地周边社区参与水环境治理

关注中国乡村地区小微湿地保护

近30年来,中国在大型湿地保护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而在小微湿地方面却缺乏相关的监测数据。中国的小微湿地大量分布在乡村地区,农业生产及生活对其生态系统健康带来较大压力,不断退化的小微湿地不仅会影响其能为当地社区提供洁净水源、气候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而且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促进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图片

为应对这些挑战,2020年,保护国际启动岷江流域小微湿地保护与现状的调研工作,在岷江流域上中下游的乡村地区选择了3个不同类型的代表县:源头山地地区的松潘县、中游成都平原的新津县以及下游丘陵地区的屏山县开展小微湿地调研。全面梳理岷江流域乡村小微湿地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将有助于为岷江流域乡村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及可持续利用提出对策和建议。

图片

图:小微湿地调研©袁兴中

自然应对气候变化图片

蓝色碳汇项目示范

红树林等滨海湿地具有超出热带森林2-5倍甚至10倍的固碳能力。然而过去50年间,全球的红树林面积大幅减少(约50%),而中国红树林面积下降了70%以上。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红树林滨海湿地的修复工作,制定了宏伟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

图片

2020年,保护国际在广东省示范了小范围的红树林修复工作,探索红树林保护管理提升,同时致力于评估雷州半岛地区红树林、海草床等蓝色碳汇生态系统的恢复潜力。我们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致力于在海南省率先开发具可推广且有示范意义的红树林湿地蓝色碳汇项目。基于在海南的可交易的蓝碳项目示范及雷州半岛地区蓝碳生态系统恢复潜力评估,我们将在包括广东省在内的更多中国沿海地区推广蓝色碳汇项目。

图片

混农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在西南山区,长期不可持续的农耕及放牧方式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导致土壤板结退化,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这里的农业生产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保护国际在四川理县和云南勐海县开展混农林业,通过建立社区保护地、改良土壤、进行林缘果树种植、推广林下养殖,示范“林-农-牧”模式,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增加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阅读 244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