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北京:还野生动物一个绿色家园

媒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佳霖
专业号: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2020/10/15 14:46:40

北京朝阳区将府公园里,一群水鸟在水面嬉戏。何建勇/摄(中经视觉)

清爽秋日,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燕山山脉的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松涛阵阵。截至2019年底,在这片总面积超过6200公顷的绿海中,生活着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勺鸡、斑羚在内的178种野生动物,全市近三分之一的野生动物种类在这里都能见到。

由于海拔高差大,松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特别丰富,有高海拔的针叶林,有低海拔的阔叶林,还有大片的灌丛和草甸。在这里,包括北京一级保护植物百花山葡萄和北京水毛茛在内的824种野生植物构成了绿色基底,与野生动物共同打造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资源,松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了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监测站,对森林微气象监测指标、森林环境监测指标、森林水文监测指标、森林土壤监测指标、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5大类54项指标实时监测,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在松山,野生动物是真正的‘主人’。”据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胡巧立介绍,为了实地了解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情况,每天都有30多名专业巡护队员,沿着16条精心制定的保护路线巡查。每个月还会有一趟“转大圈”,用一整天的时间走遍整个保护区。在巡查时,不光要检查记录生物多样性情况,还要检查安装人工鸟巢、救助受伤的野生动物、安装野外红外相机等。胡巧立告诉记者,随着这几年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出现在镜头之中,豹猫、貉和猪獾已经成为“常驻嘉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的“出镜率”也越来越高。

北京门头沟山区的斑羚。亦诺/摄(自然影像中国)

城市不能是生物多样性的“荒漠”,人与野生动物分享绿色家园才是首都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终极形态”。最近几年在北京,野生动物的身影越发常见,这与首都城市绿化不断升级密切相关。特别是2018年开始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规划提出,要重塑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突出“近自然”理念。规划上力求与周边绿地实现互联互动,方便野生动物“走亲访友”,种的树也都是动物们喜爱的蜜源、食源植物。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告诉记者,近年来,北京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陆生脊椎野生动物从1994年的461种增加到现在的500多种,其中包括褐马鸡、黑鹳等1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斑羚、大天鹅、灰鹤、鸳鸯等6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北京野鸭湖的灰鹤。亦诺/摄(自然影像中国)

与野生动物打了近20年交道的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护科科长史洋认为,野生动物在城市中的频繁现身也得益于近年来首都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我们救助的野生动物,有相当一部分是热心市民打电话告诉我们的。”然而,在首都市民张开怀抱迎接野生动物的同时,一些“过分亲密”的行为也影响了动物们的正常生活。有的摄影爱好者故意晃动树木,只为拍摄一张鸟儿扇动翅膀的画面,还有的人通过饲养蟒蛇、猴子等野生动物“异宠”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殊不知,这样做不但会让野生动物失去宝贵的“野性”,还存在致病风险。而各种不科学的“放生”活动不但会让动物因为不适应环境而死亡,部分外来入侵物种还会给首都生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为了给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追逐、惊扰、随意投食、引诱拍摄、闪烁射灯等干扰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行为。哪怕是芦苇收割、植被修剪等生产活动,也要避免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条例》还明确,禁止擅自实施放生活动,但也规定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的需要,组织单位和个人开展科学放归。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

李佳霖

微信号:cwcawx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阅读 114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