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植物资讯

香料植物之——罗望子:孙英宝植物科学画科普(104)

媒体:原创  作者:宝哥儿   专业号:宝哥儿 2023-05-07

香料植物之——罗望子

作者:孙英宝

罗望子这个名字可能令人感觉很陌生,但“酸角”这个名字很多人就熟悉了。酸角在云南、广西等地多作为休闲食品食用,或被加工成果汁、果露等饮品,而在东南 亚、印度和西亚菜系中,却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罗望子未成熟果实的果肉酸涩,浸水后过滤取得的汁液,有如柠檬汁在西餐中的作用,具开胃、解腻、去腥、提味之效。在烹饪中,通常是以10倍温水将其果肉泡软再用手指揉捏,使果浆全部渗入水中。在马来语和印尼语中,它被称为“Assam”,当地华人按发音写成汉字“亚参”“阿参”或“阿三”。马来西亚“亚参叻沙”、印尼 “沙嗲肉串”、泰国“酸咖喱虾汤”、越南“酸鱼汤”、新加坡“罗惹沙拉”、印度“香辣咖喱肉”和伊朗“罗望 子烩虾肉”都会用到罗望子调味。

在秘鲁有一道最受欢迎的中餐菜肴“罗望子猪肉”,是100多年前到达南美的华人因地制宜的烹饪创意。他们利用当地罗望子代替中国米醋,加糖后,调制成一种糖醋汁,用来制作“咕咾肉”或“糖醋肉”,秘鲁人就把这种带有酸甜味的中国菜叫作“罗望子猪肉”。因此之故,秘鲁人相信,罗望子是中餐必备的香料。实际上罗望子在中餐中用得不多。

罗望子原于产非洲,是产自非洲的为数不多的香料之一。罗望子果肉为红棕色、棕黑色或黑色,成熟后气味芳香,味酸甜,富含钾、磷、钙和镁等矿物质。成熟果实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也很丰富,可直接食用。

古代印度人用罗望子的果肉来擦拭寺庙中因氧化变黑的黄铜佛像、食器等铜制品,使之锃亮如新,也将其用味,将其带到中东地区。随着十字军的东征,罗望子由中东进入了欧洲国家。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探险家将罗望子带往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地区。至此,几乎全球各个热带地区都有了罗望子的踪迹。

罗望子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云南、广 西、广东、海南都有种植。罗望子树属常绿乔木,树干粗 壮,树冠巨大,抗风力强,适于海滨地区种植。由于其木质重而坚硬,纹理细致,常用于制造农具和高级家具,甚至可作为建筑材料。

海南岛上三亚市的南山地区有一片由3000多棵罗望子树组成的树林,是我国面积最大、单株数目最多的原始罗望子树林。1995年,罗望子树被评为三亚市的市树。

中医认为,罗望子有清热解暑、消食化积、通便、利 肝胆、驱风的功效。


罗望子(孙英宝仿绘)

罗望子(孙英宝绘图)

阅读 34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