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赴云南省昭通市开展“赤水河云南段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项目调研

媒体:原创  作者:环境保护基金会   专业号:环境保护基金会 2025-04-23 13:47:59

4月13日至17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王振刚副秘书长带队赴云南省昭通市调研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赤水河云南段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深入了解该项目开展情况,探讨社会力量参与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路径。

人工阶梯-深潭系统

项目科学宣传牌

项目采用仿自然修复手段,在双核桃小水电站拦河坝旧址及其上下游河段进行栖息地修复示范,为珍稀、濒危鱼类营造适宜的栖息、摄食和繁殖场所,为赤水河流域栖息地修复提供示范。同时,该项目雇用周边社区群众和志愿者参与保护区日常巡护、后续的栖息地修复、维护以及监测、野外调查等工作,并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为当地社区群众提供保护公益性岗位,探索群众参与可持续保护管理路径。并向周边社区、学校和社会公众等,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设计制作特定区域标识牌、导视牌和科学宣传牌等,提高保护区周边群众的生态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赤水河保护行动之中。探索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栖息地以及淡水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工作,健全多元参与的协调保护机制,树立社会多元化参与赤水河栖息地修复的试点典范。

调研过程中,我会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以下简称“珍稀鱼类云南管护局”)开展座谈,局长陈晶主持会议。会上,珍稀鱼类云南管护局贾仕鹏副局长针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王振刚副秘书长听取了项目介绍后,对项目进展及成效表示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赤水河云南段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项目”不仅是一次生态修复的实践,更是一场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的探索。通过仿自然修复手段和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项目不仅为珍稀鱼类营造了新的家园,也为当地社区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要继续发挥在地优势,加强多方交流,打造可复制的赤水河流域栖息地修复示范标杆,讲好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故事。未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将继续携手各方,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更多力量。

阅读 11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