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12.5-8.遇鸟记录

媒体:原创  作者:“复叶槭”自然札记   专业号:“复叶槭”自然札记 2024-12-10

🌿🌻自然札记🌱243

                12.5-8.遇鸟记录
IMG_20241210_232931       省动物所的一位专家最近善意地提醒我:“你应该换一个好一点的相机”。我认真地告诉他:我拿上相机好像拍不到鸟儿,我札记中大部分照片是我用手机拍摄的。

真的,一段时间里,我相机拍到的飞鸟确实没有手机拍得生动和清晰。我发现,背包装个相机,遇见鸟儿,等卸下背包,掏出相机,开机、调焦功夫,鸟儿常常就倏忽飞走了。而且,鸟儿似乎害怕相机这种大家伙,面对相机很警觉,不像手握手机时,它们并不马上躲离,会任自己距离很近地拍摄。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合适的相机,去守候鸟儿在特定的地方出现,应该算不上一个观鸟拍鸟者。我只是相信:只要行走,只要用心,就会近距离地遇见飞鸟。所以讲,是遇鸟记录。
IMG_20241208_190851      12.5-8.遇见了对我而言的6种新物种:金翅雀、山噪鹛、八哥、白琵鹭、星头啄木鸟、黄腰柳莺,金翅雀之前已专题记录,后5种记录如下:

1.山噪鹛,雀形目噪鹛科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三有”陆生野生动物。
IMG_20241205_161517_edit_26459302505857       体长约26cm。眼先灰白色,眉纹和耳羽淡砂褐色,头顶和颏黑褐色,飞羽羽缘灰白色,尾部端黑褐色,下体颜色略淡。虹膜黑褐色;嘴黄色,稍曲,嘴峰沾褐色;脚粉褐色。

栖息于低山和平原的灌丛生境,喜棘丛及灌丛。喜小群活动,繁殖期成对活动。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等。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灌丛中,以干草茎叶、树木细枝等筑杯状巢,内垫以细软纤维和须根等。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为13-14d。晚成鸟。

国内分布于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四川、山西和陕西。
IMG_20241205_233145

2.八哥,别名黑伴儿, 雀形目椋鸟科“三有”动物。
IMG_20241205_234337       体长24-25cm。通体黑色,额羽发达延长而高耸成羽簇冠羽。翅具白色翅斑,飞翔时尤为明显。尾羽除中央两对全黑色外,其余黑色而具白斑。嘴乳黄色,跗蹠(fū zhí,鸟腿以下到趾的部分,通常没有羽毛,表皮角质鳞状)黄色。

栖息于平原村落、园田和山林边缘,竹林等处,常集群活动。以蝼蛄、蝗虫、金龟子、杂草种子等为食。为观赏鸟、食虫益鸟。繁殖期4-8月,营巢于树洞、墙缝等处,有时亦利用喜鹊旧巢。巢用稻草、棕丝、羽毛等堆积成盘状,每窝产卵4-5枚,卵呈玉蓝色。

河南、甘肃、四川、云南、浙江、海南、广西、陕西、台湾等省(区)有分布。陕西省分布于秦巴地区、关中平原。国外分布于印度、泰国,引种至菲律宾及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的加里曼丹岛。
IMG_20241205_160215_edit_26644031456350

3.白琵鹭,别名琵琶鹭、匙嘴鹭、琵鹭,鹳形目鹮科大型涉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IMG_20241210_201343       体长约84cm。体羽白色。嘴长直而平扁,灰黑色,前端扩大呈匙形(琵琶形),端部呈黄色。眼先至嘴基部有黑色线。繁殖期具橙黄色丝状冠羽,前颈下部具橙黄色环带。非繁殖期冠羽和颈部橙黄色褪去。虹膜暗黄色;嘴黑色,嘴端黄色;腿和脚黑色。

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岸边及浅水处等各类湿地生境。常成群活动,偶尔见单只。休息时常在水边成“一”字形散开。主要以水生昆虫、蠕虫、甲壳类、软体动物、蛙、蜥蜴、小鱼等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繁殖期为5-7月。通常营巢于苇塘深处的芦苇丛中或临水上,成群营巢,巢与巢之间距离很近,一般1-2m,巢一般呈圆筒状,用树枝、芦苇、苇叶等编成,内垫草茎和草叶。每年繁殖1次,每窝产卵3-5枚。卵呈白色,长椭圆形,孵化期21天。晚成鸟。

陕西省内见于周至、神木、合阳(旅鸟,冬季偶见)、蒲城卤阳湖等地;国内尚分布于东北地区(繁殖鸟),新疆、甘肃、宁夏(夏候鸟),山东、河南、河北、山西、西藏、四川及长江下游地区(旅鸟),福建、广东、台湾、江西等省(冬候鸟)。国外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
IMG_20241206_191025

4.星头啄木鸟,啄木鸟目啄木鸟科“三有”野生动物。
IMG_20241208_191109       体长约15cm。头顶灰褐色。雄鸟眼后上方具红色条纹,宽的白色眉纹一直延伸到颈侧,后颈、上背和肩黑色,上背、两翼和腰黑色且具白色横斑,尾黑色,外侧尾羽白色具黑斑,胸部淡棕色而具细黑褐色纵纹,腹部污白色而具淡褐色纵纹;雌鸟似雄鸟,但眼后上方无红色。虹膜褐色,嘴铅灰色,脚灰黑色。

栖息于山地和平原的树林中,甚至出现于村边和耕地中的零星乔木上。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天牛等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繁殖期为4-6月。于枯树干上,用嘴凿洞营巢。每窝产卵4-5枚,孵化期12-13d。晚成鸟。

广泛分布于各省。
IMG_20241208_122059

5.黄腰柳莺,别名槐树串儿、黄尾根柳莺、黄腰丝,雀形目柳莺科鸟类,“三有”动物。
IMG_20241208_143206       体长约10cm。上体橄榄绿色,额和顶冠纹淡黄绿色,眉纹粗而长、黄色,贯眼纹黑褐色,脸颊绿黄色,腰部黄色,翼黑褐色羽缘黄绿色,具2道黄白色翼斑,三级飞羽端部色浅,尾暗褐色,羽缘黄绿色,下体灰白色,两胁染黄绿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暗黄色;脚淡褐色。

栖息于山脚平原到中上部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阔叶林,迁徙期见于各种生境和海拔。繁殖期常成对活动,其余时间集小群活动。主要食物为各种昆虫等。繁殖期为6-8月。营巢于针叶树的侧枝上,用苔藓、树皮纤维和干草茎叶筑球形巢,内垫以兽毛和羽毛等,开口于侧面,巢悬吊或于密枝间。每窝产卵4-5枚。孵化期10-11d。晚成鸟。

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IMG_20241208_143208

这些照片,也是我用手机拍摄的(白琵鹭清晰照片是用专业相机远距拍摄)。作为一名林业人,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遇见鸟类,用心记录鸟类,识别它们,已是职业习惯,也是一直惦念着告诉那些肯浪费时间读我这些札记的人们:热爱着大自然,它就会给我们琐碎的生活带来新鲜带来诗意——草树花鸟一年四季都会给我们带来不期而遇的美好感觉和浪漫情怀,让我们坚定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IMG_20241208_143157       年过半百,青春不再,但终于能够宠辱不惊。这是因为人生阅历告诉自己:路遥《平凡的世界》里所描述芸芸众生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努力,抗争,挫折,忍耐,失败,坚韧,穿越,衰老……网上吐槽生活只有生存压力而远无诗意和远方的普通人是这般艰辛和无奈,就是晒包包、时装、古装、美食、旅游胜地、指甲、首饰的网络名媛也是如此飘忽与不安。

所以,我祈盼遇见没见过的动植物,并诗意地记录它们,这是大自然从不厚此薄彼地馈赠与我们每个普通人的远方。
IMG_20241209_113654_1
        我也承认生活不是天天都能够拥有诗和远方,但我内心反对日子-就是苦熬苦撑-现实的生活压力-的悲观认知。

因为,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采集野果、渔猎,到青铜、铁器时代农业种植,到工业、信息时代,直至今天生态文明时代,生存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孕育滋养了诗意,而认知的相对确定性又让人类抵达远方。
IMG_20241209_151114       远古的猎人打猎,他出门不知道会遇见什么动物,他手中只有棍棒、石器,他奔波一天可能一无所获,落日时分还是靠野果充饥。

牧民放牧,他虽喜欢夏草场,但寒冬来临,他也得暂时告别,他知道转场路途有着不可预知的弥漫风雪,但只有前行,才可能到达冬窝子。

渔民出海,他不知道鱼在哪儿,但他相信一定会满载而归。

即使农业文明时代,春种秋收也是相对确定的,自然灾害、病虫生物灾害也会让人们颗粒无收,遭遇年馑,但麦田的守望者永无收割的权利。
IMG_20241208_130249       工业文明,机器大生产是标志,生产出商品是没有悬念的,但即使小商品经济,市场需求朝缺暮余,经济危机周期发生,但不生产,工人的衣食住行顿有窘迫。

信息时代(现在认为还是后工业时代),自动化智能化成果日新月异,信息传播处理速度、知识技术更新让人们目不暇接,让人们恐慌,甚至疲惫。当我们警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时,我们必须承认智能化可以快速比对基因片断、对物种追根溯源,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去危险作业面工作。我们每个人只有终身学习,一路小跑,紧跟时代。
IMG_20241210_232722       任何文明时代,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一切食物都来源于土地和植物。原始社会,人类生存依赖的是土地和植物的赐予,后来的文明时代,粮棉油果菜茶畜禽蛋奶,还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大自然。任何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让人与自然回归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一体性关系,就是让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友好友善。并不是说,当生态文明在整个社会文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起着支配性作用时,会意味着抛弃原有的农业、工业文明要素。

所以,农民还在种庄稼种果菜养畜禽,延续“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的诗意;工人也在车间专注忙碌,以工匠精神挺进职业的远方;作家、诗人沉浸在朴实的日子里,以忘我的灵魂,坚持摇动人类诗意的旗帜;学者躬耕于书藉、电脑,以普通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志向高远地追求人类的远方。
IMG_20241208_131914       所以,广袤撂荒的土地、没有青春气息的村落在悄无声息地等候厌倦都市生活、身心交瘁的年轻人的回归。伟人曾做出过最高指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IMG_20241207_112850       实际上,走进一流大学的学子并没有多少幸福感,没有时间晒校园旖旎风光,因为身边走着更优秀的同学;读博士的年轻人比送外卖的同学更焦虑不安,还如同高三一样勤奋自律,因为他们有导师有预期目标在催促自己卓越;那些终于身在远方的佼佼者,一切的未知让他们的求学生活单调枯燥、并无诗意,因为最后的结局只能让论文回答:以怎样的视野看待瞬息万变的世界,在所研究的领域以怎样的突破推动社会的进步。
IMG_20241211_070415_edit_80593073257492       知道了这一切,我就开始坚持着记录自然。特别是鸟儿,它们更像走出荒蛮的原始人类,以大自然赐予的食物赖以生存,不论在居留的分布地,还是迁徙的驿站,每天都在快乐地生活,飞啄果实、繁衍后代、歌唱生命,其实,它们也有天敌有疾病有危险还有对它们不友善的人们,但它们幸福着安恬着友善着。
IMG_20241208_151447       我希望我笔下的植物与飞鸟能让年轻人记起孩提时根植的善良和向往的远方,我希望我眼中的诗意能让年轻人目光坚毅,脚步坚定,行稳致远。
IMG_20241210_232743       最近我看到网上有人在享受着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时,却在揶揄年轻人“啃花着父母的钱,挤着百无一用的论文”,他们不曾认知:不是所有的论文都毫无价值,没有中外古今那些真知灼见的论文,我们现在不能够吃到时令果蔬,不能够看电视刷手机,不能够乘坐飞机高铁亲近地理上的远方,不能够飞向太空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2007年5月14日,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前夕,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报告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IMG_20241210_232813       所以,当我们当年轻人当孩子,在热衷于道听途说的信息,在抱怨家里没有矿、头顶没有大树,在享受游戏、直播带来的快感,在轻松浏览电子书中忘记思考,忘记在这平凡的世界上自己平凡的人生也是在飞快流逝时,应该观察一下飞鸟,应该思考一下“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是鸟已飞过”——没有努力飞翔,拥有翅膀也不会抵达远方。

                                         2024.12.9-10.
IMG_20241208_190952

 

阅读 1733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