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札记🌱147
雨落灞水
灞河是西安东郊的一条河。
我对灞河并不陌生,每年春天,从生活的城市西出,都会望见灞桥附近柳色青青,但每回都是匆匆而过。
2011年因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我才第一次在灞河岸边望过流淌着厚重历史、弥漫着浪漫气息的灞水。
秦汉时,灞河是当时“八水绕长安”的八水之一,并开始在灞河两岸广植河柳,每年春季柳絮随风飘舞,宛若雪花,“灞柳风雪”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唐代,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灞桥折柳赠别”。
柳以其柔弱枝条、漫漫飞絮,唤起并契合了离人的思绪断肠,在古典诗词中,柳往往表达离别之情、相思之情。而李白《灞陵行送别》中的豪放诗句“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中唐诗人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的细腻诗句“杨柳含烟灞岸柳,年年攀折送行人”,更是让灞水、灞桥、灞柳、灞亭闻名于世。
杨巨源没有李白、灞柳闻名遐迩,但其《崔娘诗》(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被元稹采入其传奇《莺莺传》,而杨巨源恰巧是河中府(721年改称,并设中都,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最近,路过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蓦然望见芦荡惊鸿的生态美景。因为从事湿地工作,我还是细雨中独自漫步,想看看这离自己很近、穿越远古的灞河岸边的草叶和飞鸟。
时逾小暑,灞柳风雪是不会遇到了。想一想,望过杨柳飞雪的景象,也注意过有人提出要伐除杨树,但没看到过憎柳的报道,也没目睹过翠柳映雪。
也许杨树栽植更为广泛。
杨树高大伟岸,柳树柔弱婉约。但我在早晨的细雨中,缘灞河西岸行,走了一阵,发现这两种树都没有。
望见的灞河水要比渭河水静缓清澄。岸边人工恢复植被种植了芦竹、杠柳、月见草、绣球小冠花、红花车轴草、白车轴草、千屈菜、金鸡菊、鼠尾草、狗尾草、狼尾草、黄花菖蒲、香蒲、青绿薹草、棣棠,野生有蓟、红蓼、飞蓬、蛇床、芦苇等植物,绿道坡面片植了不少海棠、紫荆、石榴树,有一小片海棠果实已红艳,引得斑鸠、喜鹊提早群集而啄食。
河面上,不少普通燕鸥在天空翱翔,忽尔疾速飞降水面捕食鱼虾,岸边有垂钓者,应该有鱼。
我徜徉的堤段应该不属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没见巡护者,望见树木花草飞鸟外,还有满目的垃圾,心里多少有些堵塞不适,这叫我早早想离开遥想了许久的灞水边。
好在一群斑头鸭忽然从我路经的岸边蹿出,结队向河中央游去。我又继续沿河岸南行,抬头间就望见一灞河桥,还有岸边一株不知是原有还是移植的元宝枫大树。如果是深秋,它就与古老的河、亘古的天、具有现代气息的大桥构成一帧红叶、白桥、绿水、蓝天的“灞河秋色图”。
一早晨,看了不少片车轴草,但没望见四叶草。于是,再遇三叶草,我静心蹲下来,不管雨打风吹,任性地开始寻找。雨就渐渐大了起来,起身抹去镜片上的雨珠时,我望见燕鸥还在风雨中飞翔。
接触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两年多来,我看到的是鸟儿晨昏鸣叫啁啾,飞来飞去,也听过雨晨鸟儿不见踪影的歌唱,也见过晴日湿地里阳光下百鸟翔集的壮观,不过,大雨中望见燕鸥无畏自如的飞翔,确实几乎没有。我记起高尔基的《海燕》,记起小学时写作文写过“不做一下雨就躲在屋檐下的麻雀”,也许因此,小时候没有雨伞,长大了有了雨伞也习惯了雨天不打伞。
然后,走到桥下,避雨看骄傲的燕鸥、看低沉的天空、看静默的河水、看岸边芳草葳蕤。
我头顶上的桥不是古老的灞桥,这是秦汉大道上的灞河桥。唐诗里的灞桥还在上游。
灞河,古名滋水,渭河支流,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亲率大军,西征绵诸戎,辟地千里,国界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称霸西戎。之后改滋水名为霸水。后人将“霸”加上水字旁,为灞水。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在灞水上建造了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为宏大、桥面跨度最长的一座大型多孔石拱桥——隋灞桥,唐至北宋沿用,至南宋废弃,元明清不断重建改修,现已没入灞河水中(2004年秋,灞河水量剧涨后,河中央曾露出10个隋代桥墩)。
灞河主要支流有辋峪河、浐河等。辋峪河在灞河上游,位于蓝田辋川镇,河水常年清澈见底,四季长流。
距今约70万年的“蓝田猿人”,就在蓝田公王岭一带繁衍生息,后逐渐散居于灞河中下游。
距今五六千年前,在灞河与浐河交汇地带又生活着著名的“半坡人”。
说近点,唐朝还有个出生于今山西永济(724年升为蒲州,为中央管辖的辅州)的王维。
744年,王维置下辋川山庄,在原基础上营建园林别墅,作为他母亲奉佛修行的隐居之地。王维自己也常陶醉于山壑林泉之间,依据辋川的山水地势植花木、堆奇石、筑造亭台阁榭,建起了孟城坳、华子冈、鹿柴寨、竹里馆等20处景观,并同裴迪为辋川二十景写下《辋川集》(各20首)。
《辋川集》是王维辋川山水诗的集成。我查索了下,录抄关于密林青苔、茱萸、竹、椒的4首: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茱萸沜(pàn,岸边)》: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椒园》: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
没去过辋川,但可以想象出: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也相信前人说因辋峪河水流潺湲,波纹旋转如辋(车轮外周),故名辋川。
每次读《鹿柴》,我的脑海里总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大学在乌鲁木齐南山林场实习时每天清晨融身其中的高大的雪岭云杉原始林。
王维确实是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其山水田园诗恬适舒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摹写的自然美景,流露着生活情趣。
诗言志,诗亦抒怀。
王维从年少状元(722年)到经营辋川别业(744年)到战乱被俘(756年)到晚年“诗意栖居”辋川别业,其著名诗句也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再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每个人人生成长都多少恍然如梦,王维的诗也因人生际遇不断地由边塞诗歌的意气风发慢慢转向山水田园诗的自然幽静,青春就这般了无痕迹。
思绪渺渺之时,水天之帷幕伴随燕鸥低沉浑厚的鸣叫声插入飞鸟的画面。
雨更大些,但燕鸥不停歇地在来回盘旋俯冲中高傲地搏击风雨。
蓦地,一只白鹭在水岸落停,它闲适地沿着桥墩浅水处踱步着鹐食着水中的鱼虾,不慌不忙地走过桥下。
这时,一个附近工地上的建筑工人也来到桥下避雨。桥下只有三两个躲雨的男人,他旁若无人地脱下湿透的衣服,我心想:不一会儿自己就暖干了,至于晾晾吗。不屑中,目光坚毅、身材匀称、肌肉结实、皮肤褐黑的汉子穿着短裤走出桥洞,以为他去草丛里解守。
过了一阵,当两只燕鸥飞出视野,我猛然发现那个汉子在雨中在灞河边游泳!片刻,他游到了河宽的1/3处,有两只燕鸥离他很近,我的镜头定格了他的目光。
我的双眼更加潮湿,我不由自主地有些担心向他挥手示意返岸。他应该看到了,开始返回。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汉子,他不知道是谁的儿子,又是谁的父亲。他年轻伟岸,目光冷峻但柔和,浑身充满力量,无畏一切。
他平安地回到桥下,手中攥着一截精致的合金镀色鱼竿,是浅蓝色的,是梦想的颜色。
遗憾的是他穿上衣服就离去了,我想攀谈几句都没机会。
看他气质,应该读过书,我相信他知道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觉得他来自南方认得河边的芦竹,但我不知道他认识燕鸥不,我就是直觉,觉得这个冷静的汉子就是人生无畏的模样!因为雨天,他可能在工地上少挣一天工钱,但他目光里没有愁怨没有疲惫没有沮丧,不同我雨中执着地寻找神奇的草叶,他随性率真地以雨泳对待生命的雨天……
然后,雨似乎小了下来。我最后地望河边芦苇丛,我看到一两只麻雀从草丛蹿出,飞向那棵元宝枫,并不是小时候我作文中的样子,倒是一只喜鹊飞向桥柱顶梁,它都没有叫喳喳。之后,我又看到了黑水鸡,只孤单地一只,它在岸线的草甸上抖落着雨水,用嘴拭擦着羽翼,反反复复,自怜自爱,然后又跳进水中,向下游游去。
雨确实小了,我也走出桥洞,走上坝上绿道,我环望四周,没有看到游泳的年轻汉子。
我就想,其实生命如此简单质朴:他有力气,他也很劳累,但他有责任有牵念,他也有自己的诗意——雨泳应该叫他觉得人间值得。
我疾步走着,但返回时,我重逢了那群斑头鸭,便又奔跑到河岸观察:它们应该是一个家庭,6只笔直地游成一条线,一般是母鸭前面开路,4只幼鸭间距一致游速一致,最后一只间隔大些,是公鸭断后庇护一家。
当然,空中还有燕鸥在自由飞翔。
离开水岸,上坡时,就听到乌鸫鸟悦耳清脆的叫声,我望见一只乌鸫在树梢栖息,想给它拍照时,它飞落远处的草地上,再追赶过,它飞走了,然而,我的脚下就有一小片三叶草,我突然相信乌鸫鸟是在善良地指引我,我相信草丛间生长着我孩子的幸运草:千真万确,纤弱饱满翠绿光亮的四叶草清晰地映入我的心田。而一只白头鹎乖巧地望着我与乌鸫鸟神奇的无语的对话。
是的,如同孩子所言:幸运就是勤奋努力,自己为自己祈福。
但今天,孩子,雨落灞水间,人泳惊翔鸥,我真正读懂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024.7.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