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并流区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腾讯公益联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甄稀冰淇淋发起“多层美味守护多样精彩”小红花活动,希望更多公众了解三江并流区的生物多样性,共同守护我们自然界中的本真好朋友!
三江并流区域
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
三江并流区域作为北半球的生物景观缩影,孕育着数不清的珍稀植物和动物。远古隆起的石山在苍苍天地间演化出地衣、青苔,草本植物继而发之,浓浓灌木续又孕育苍天乔木。
全球有高等植物35万种余,其中中国有35,784种,而云南就有19,333 种,三江并流所在的滇西北植物物种记录有高等植物 10,198种,《中药志》中收载的500余种常用药材,仅丽江就有321种。自然界中处于食物链最底端的植物,最终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生物多样性家园的“基础工程”。
(图片来源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
丰富的植物,孕育了丰富动物。这一地区有哺乳动物173种,鸟类417种,爬行类59种,两栖类36种,淡水鱼类76种,凤蝶类昆虫3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7种,是中国珍稀濒危动物分布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和国际重要河流的水源涵养区。
但在这片生物富集的土地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面临着众多的威胁:土地过度开垦和砍伐树木造成的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破碎化;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大量具有污染性的排放物;受市场商业利益驱使,盗猎和无序采集濒危植物等对自然资源的直接伤害情况;保护资源、教育培训的缺乏,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和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好在从1998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到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国家为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指导,同时民间保护力量也纷纷涌现,以下是关于在三江并流区域生活的他们的故事。
一个被野熊追逐的巡护员
乔丽强是老君山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地的一名巡护员,在一个寻常的野外巡护的下午,他被黑熊追逐了。
那天由于巡护面积大,他和另一位搭档分开了。独自行动的他发现丛林里有熊钻过的痕迹,地上熊的足迹也随处可见,他心想这次或许碰上了熊,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没等他看仔细,10多米外的树丛里突然蹿出一团黑乎乎的东西,突然朝他扑来。原来是一只母熊携带两只幼崽出来觅食,看到他独自行动,出于对幼崽的保护所以对他发起了攻击,在被母熊追了300米左右后,一只幼熊跟不上,母熊放弃对他的追逐,他才得以脱险。
红外相机拍到的黑熊 (图片来源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
乔丽强说老君山一直有黑熊种群分布,熊比较警觉,一向避开人类,极少有主动攻击人类的记录,但带着幼崽的母熊是任何人都不敢招惹的,保护孩子的天性可以让它摧毁一切。
乔丽强是2019年加入老君山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地担任巡护员工作的。他是老君山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老君山的森林非常熟悉,如果报名成为巡护员,他既能学习到专业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又能照顾家里年迈的父母和生病的哥哥。于是他果断地报名了,也顺利通过面试加入了巡护队。他的主要工作是巡护这片原始森林,对这里的“雪山精灵”——滇金丝猴进行跟踪监测工作。
滇金丝猴巡护员乔丽强 (图片来源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
在老君山的生活往往是孤独的,但对他来说最惬意的事就是行走在山间认识山上的动植物。他记不得自己这几年爬了多少山路,对这大山的沟沟坎坎早已了如指掌,哪一条沟通往哪里,需要多长时间,他都如数家珍。
有一年,巡护站来了许多鸟儿,有白点鹛、橙翅噪鹛,还有隐纹花松鼠等…巡护员们在屋子里的时候它们就在屋子附近,巡护员们上山巡护它们就躲起来了,慢慢地小动物们好像也适应了和巡护员相处的日子,有只松鼠甚至跑来巡护员的房间里面活动。对于一个巡护员来说,看到被自己保护的野生动物不再对人感到恐惧(因为没有人伤害它们),就是最幸福和有成就感的时刻了。
不害怕人的松鼠 (图片来源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
乔丽强每个月需要和同伴一起在山里进行约15天的巡护。巡护路线很多,并且不好走,巡护员们常常大清早就出发,一天行进二十多公里,查看林中是否有异常。山上的生活没电、没网、没信号,天还没亮就要从小木屋出发,整个白天,都在山上巡护,傍晚才回到山中的小木屋。日复一日的孤身追踪、记录。
因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一线巡护工作和野生动物们朝夕相处,他肚子里总有讲不完的关于这座山的野生动物的故事。
蜂农与原始森林
中华蜜蜂是中国独有蜜蜂品种,生长在三江并流区域的中华蜜蜂,维系着滇西北原始森林8000多种植物的传花授粉。但因为大量的农药化肥使用,中华蜜蜂已成为濒危物种。
喜马拉雅蜜蜂是中华蜜蜂的一个亚种,能适应高海拔的低温环境。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连续九年在滇西北高原推广喜马拉雅蜜蜂养殖项目,带领当地村民养殖喜马拉雅蜜蜂,并免费为村民提供新型活框蜂箱及养殖培训,帮助村民从保护森林中受益。
李成军在给蜜蜂老桶过箱(图片来源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
45岁的李成军,此前他家以养猪、种植烤烟和中草药为生,用传统蜂箱养蜂贴补家用。
自从他加入这个项目,现在每年产蜜近1000斤,极大地改善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他对蜜蜂、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养殖了喜玛拉雅蜂后,我自己对周围的山和树更珍惜,生怕破坏了蜂儿的采蜜环境。只有环境好,花粉才好,蜂蜜的质量才会更高,我们的生活也才会更好。”
和桂军在海拔2500米的自家蜂场(图片来源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
和桂军,43岁,一家四口生活在距离丽江市165公里的新主村,以前主要以种植烤烟、中草药和玉米为生,生活条件艰难。16年开始跟随SEE西南项目中心学习养蜂和种植中草药,从最开始的10箱蜂,发展到后来的105箱,不仅供两个读大学的女儿顺利毕业,更成为村里的养蜂骨干。
检查蜂箱情况的余新华(图片来源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
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响古箐48岁的余新华,从2011年开始跟着项目中心顾问学习活框养殖喜马拉雅蜂,现在已经有2个蜂场76箱蜂,靠养蜂和种植中草药供出两个孩子上大学。
在高山原始森林里,养一箱喜马拉雅蜜蜂可以保护4-5亩原始森林的蜜源地,一箱蜜蜂酿出10公斤天然成熟蜜能给村民带来1000元收入,同时还为森林里上千种珍贵的植物传花授粉,维系着长江、澜沧江、怒江上游水源地的生物多样性。
我们似乎探索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模式,但生态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还有着很多的空缺,为了支持三江并流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腾讯公益联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甄稀冰淇淋发起“多层美味守护多样精彩”活动,你手中的小红花,就能为三江并流区域的生态贡献一份珍贵的力量。
用一朵小红花支持,让水中鱼、林中兽、空中鸟,在栖息地自由的繁育,为保存下三江并流这份珍贵的自然遗产贡献一份力。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