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世界候鸟日
(World Migratory Bird Day)
今年的主题是 “水对候鸟的重要性” (water and its importance for migratory birds)。本次主题希望透过候鸟的眼睛,看到水资源的危机。保护湿地,减少垃圾,节约水资源……我们有很多方式为鸟类,为众生,也为自己留住干净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候鸟
我们身边的鸟类,总会随季节而变化。麻雀每天都能见,燕子却要到春天才回来。从小我们就学了“春江水暖鸭先知”,但在不同地区的朋友读起来韵味肯定不同:南方是“送往”,冬季湖里常见的雁鸭类,在春天来临后逐渐减少;北方则是“迎来”,解除冰封的湖面突然热闹了起来。位于中间的省市则只能凑个热闹:它们来过。它们,就是候鸟啦!
地球上生活着近一万种鸟,40%以上具有迁徙的习性。处在温带到亚热带地区的中国,拥有超过1400种鸟类,其中的800多种会季节性迁徙。鸟类选择迁徙有多种假说,目前尚无定论。其中一种认为,可能与地球的环境变化周期有关,在过去的250万年中,地球经历了数十个冰期,或许鸟类正是在冰川覆盖的不断变化中,逐渐开启移民浪潮~
全球候鸟迁飞通道,其中经过中国的迁飞路线:西太平洋迁飞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中亚迁飞通道和西亚-东非迁飞通道。版权:SEE任鸟飞
如今迁徙的鸟类依然每年不辞劳苦,飞越几百至数万公里,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往返,以便获取最佳的繁殖资源。迁徙过程是候鸟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候鸟需要依赖一系列的停歇地,在那里进食、休息,躲避恶劣天气,然后继续它们的旅程。鸟儿每年经过的路径集合被称为“候鸟迁飞通道”。全球共有9条主要的候鸟迁飞通道,其中有4条经过中国。最为密集的便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每年迁徙候鸟数量超过5000万只。
湿地:你想要的我都有
长途迁徙的鸟类必须积累足够的脂肪,以提供旅途所需的能量。为了迁徙,鸟类体重会增加一倍,一些鸟类甚至会吸收部分器官,为能量累积腾出空间。即便如此,想要成功迁徙,找到适合的补给点至关重要。对大部分鸟类来说,相比陆地,海洋危机四伏,即便不得已穿越,也会选择一口气冲过去。没有哪种鸟会像书里写的那样“叼一根树枝,累了就放在海面上站在上面休息”,除非它不想活了。湿地则温和多了,它提供水源、食物、多样的栖息地,给鸟儿安身立命之所。
SEE任鸟飞武汉市黄陂武湖调查生境照 (摄 李梓固)
湿地涵盖范围很广,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海岸与水深不超过6米的近海等自然湿地,也涵盖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湿地是众多迁徙鸟类的天堂,鸟类基本上会沿着特定的河流、湖泊、沼泽或海岸线迁徙。湿地的不同演替阶段,满足了不同鸟类的需求。
“这都怪湿地给的太多啦!”
过去一年里,SEE任鸟飞项目在分布于全国的53个地块中开展了候鸟民间保护网络守护行动,其中属于淡水湿地类型的地块有23个,分布于广西、云南、四川、江西、湖南、湖北、陕西、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新疆等省市,主要保护物种包括青头潜鸭、黑鹳、黑颈鹤等;属于滨海湿地类型的地块有30个,包括海南、福建、广西、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辽宁等省市,主要保护物种包括黄嘴白鹭、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等。
01
淡水湿地
在一大片湖泊中,水深和基质给了水鸟不同的选择。
水陆交界处的浅滩对绿头鸭、斑嘴鸭、绿翅鸭这类浮水鸭很重要,它们不擅长潜水,只能在这里撅起屁股寻找可口的水草,以及附着在上面的小螺小虾;鹤类也会在浅滩上,寻找小鱼小虾和植物根茎种子;点缀着稀疏植被的松软泥滩里,隐藏着大量无脊椎动物,鸻鹬类踏着矫健的步伐,嘴巴像探测器一样努力寻找食物;靠近泥滩的浅水区,白鹭、苍鹭伸长了脖子,等待鱼儿落网。
左滑查看更多图片:苍鹭 (摄: 天津市滨海新区疆北湿地保护中心)、白鹭 (摄 曲克)、绿翅鸭 (摄 曾振宇)、斑嘴鸭 (摄 华北环境前线)
随着水深增加,植物群落逐渐向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转变,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是雁、天鹅和一些潜鸭的最爱;再往更深处走,一些潜水觅食的䴙䴘、秋沙鸭、鹊鸭在这里捕捉鱼虾和昆虫幼虫。吃饱喝足后,广阔的水域为这些觅食的水鸟提供了安全的休息地,以避开捕食者和人类活动。
左滑查看更多图片:红胸秋沙鸭 (摄 槐盟)、凤头䴙䴘 (摄 胡刚)、白秋沙鸭 (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大天鹅 (摄 白清泉)
宽阔的河流同样也是这些水鸟的重要的食物来源和水源地。黑鹳在河流湖泊旁的悬崖上筑巢;鸳鸯喜欢溪旁高大的树木;湍急的河水是河乌的战场,它们直接钻进河里觅食,时不时露出像瓶盖一样的小脑袋。在迁徙过程中,鸣禽和其他陆鸟可能会更频繁地使用结构密集、以灌木为主的湿地。这里更加隐蔽,靠近水源,是觅食和繁殖的好地方。山上的小型鸟,比如水鸲、山雀也会把“靠近水源地”当成选择栖息地点的重要考量。
褐河乌1&2 (摄 周梦爽)、黑鹳1 (摄 华北环境前线)、黑鹳2 (摄 槐盟)
02
滨海湿地
滨海湿地处在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包括珊瑚礁、红树林以及浅海海床等多种类型,被认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这里是海洋托儿所,许多海洋生物会在这里繁殖育幼,也恰恰为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每年在我国滨海湿地栖息的鸟类超过400种,包括东方白鹳、勺嘴鹬等濒危鸟类。
东方白鹳 (摄 槐盟)、蛎鹬 (摄 慕童)、红颈滨鹬&环颈鸻 (摄 天津市滨海新区疆北湿地保护中心)
03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如水田、鱼塘、水库等,为候鸟提供了别样选择。人工种植的藕塘提供了食物和隐蔽,稻田里的泥鳅田螺和掉落的种子也是水鸟的重要口粮,鹤类就比较喜欢在农田或稻田中寻找食物。鱼塘则成了部分胆大心细鸟儿的“人造食堂”。
喜爱人工湿地的灰鹤 (摄 雷小勇)、白枕鹤 & 白鹤 (摄 雷小勇)
通常人工湿地的承载力会小很多。主要因为人为干扰过多,缺乏滩涂等,不能支持更高的生物多样性群落。但人工湿地依然在鸟类群落保护方面发挥补充作用。
海洋:我给的也不少
海洋虽然危险,食物却很丰富,众多“天为被,海为床”的鸟儿选择到海上搏击。大西洋海雀以海鱼为食,它们可以从空中潜入海里,用像鳍一样的翅膀在海中翱翔,追逐猎物。用这种方式,它们能潜到水下60米的深度。大西洋海雀大部分时间都远离陆地,在开阔的海洋中生活。漂泊信天翁,鸟如其名,除了繁殖季节,其它时间都在海上漂泊,捕食鱼虾和头足类动物。它们拥有现存鸟类最大的翼展——3.4米,带它们穿过海洋。
漂泊信天翁 (摄 马喆)、大西洋海雀 (摄 Charles J. Sharp)
水资源的危机
长距离迁移的鸟类需要多样化的资源来保障生存和繁殖,而水源的状况,会直接影响迁徙鸟类的生存。目前,世界各地的水生生态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
近50年,全球湿地减少约35%,丧失速度是森林的3倍。我国在1995~2013 年两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期间,已丧失29%的湿地,滨海湿地大面积消失4。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开发利用:大量湿地被填埋,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过度开采地下水致使湿地面积萎缩。
水质污染是面临的又一问题。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缺氧、酸碱度异常等,原有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2022年夏季,江西宜春市发生黑臭河水事件,导致当地水生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水体污染物向周边扩散。
河北沧州市献县本斋回族乡本东支渠黑臭水体 (摄 天津绿领)、河北邢台市隆尧县千户营乡东毛尔寨村黑臭坑塘2号 (摄 天津绿领)
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干旱或者洪水频发,使得湿地雪上加霜。美国大盆地(Great Basin)是太平洋迁徙水鸟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近一个世纪的高温,使得众多淡水湖泊消失,咸水湖转变为高盐度湖泊,湿地群落发生改变。1973年以来,大盆地鸟类数量减少了70%1。我国的大型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同样在缩水,这些停歇地和繁殖地对水鸟来说不可或缺,被迫离开这里的水鸟很难找到适合的新的栖息地。
海洋塑料污染是另一个迅速出现的全球环境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塑料商业化生产以来,每11年产量就会翻一番。塑料碎片可以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发现,浓度高达每平方公里58万个碎片,从微生物到鲸鱼等600多个物种受到海洋塑料垃圾的影响。据估计,目前90%的海鸟有塑料摄入2。海洋动物可能会被塑料套住,摄入塑料将导致肠道阻塞,浸出的毒素也会造成的器官损伤。
浙江温岭沙滩的海洋垃圾 (摄 温岭市青年志愿者协会)
鸟类的今天和我们的明天
鸟类和我们很像,它们建造房子,组建家庭,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并且会在特定的时间因为某种原因开始迁徙,只不过我们靠机械,鸟类靠翅膀。候鸟的生命周期依赖各种水生生态系统,而地球上只有1%的水源是适合人类、动植物的生存,鸟类今天面临的问题,也是人类将要面对的问题。
然而,人类有一种鸟类不具备的关键能力:改变环境。鸟类不能保护湿地,不能管理渔业,也不会带来污染,它们只有进化遗留给它们的本能。人类却在改变这个星球,包括土壤,气候,水源。
鸟类经历的现在,和我们面临的未来,或许最终取决于我们做出怎样的改变......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