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综合资讯

逛吃逛吃,品味小村里的生物多样性(上篇)

媒体:原创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会   专业号:世界自然基金会 2021-01-29 10:52:24

图片

有没有想过身处在一个

伸手便能摘到各种美食的世界?

触手可及的地方都是

各种新鲜的瓜果蔬菜和奇珍美味。

不仅种类比生鲜超市还要丰富,

而且现采现吃,没有各种添加剂和农残!

图片

美食组成的世界(图片来源forum.xcitefun.net)

这样的地方还真被我发现了!作为一个资深的老饕,一方面从没停止过追求美食的步伐,又略懂些植物,从事着各种混迹山野的工作。这些条件让我不会轻易错失当地最值得一试的美味以及特别的食材。许多植物你不认识,它们就只是好看的花草,认得就是端上桌佳肴。

2018-2020年间,因为工作关系,我曾数次光顾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曼丹村、曼朗村及曼龙勒村。地处热带环境的西双版纳自古以来都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著称,孔雀、大象、原始森林是不少人对那里的第一印象。然而随着近些年热带经济林业的开发,真正主导西双版纳的是大面积的橡胶林和香蕉林,以及现代化城市和林立的高楼。

图片

西双版纳的橡胶林

如果你想真正找到藏匿在西双版纳隐秘角落的傣家吊脚楼和原始森林,那勐腊县曼朗村就是其中一处。小村子坐落于勐腊镇附近的山头上,离著名的望天树景区只有10公里左右。村子周边既有良田,也有少量橡胶林,但最难能可贵的是周围保存有较大片的原生雨林,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不错。

被雨林、农田和橡胶林环绕的曼朗村

图片

曼朗村外貌

森林植被的好坏要从组成森林的树木种类、群落状态以及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看。曼朗村走出村庄不到300米就能看到不少保存良好的热带雨林。由许多高达40-50米的番龙眼(Pometia pinnata)和有着巨大板根的四数木(Tetrameles nudiflora)等高大乔木组成森林的上层群落,许多攀援植物和附生植物组成了漂亮的空中花园景观,热带雨林中的各种老茎生花、叶尖滴水、绞杀等生态现象也都能见到。

图片

村子周边的绒毛番龙眼雨林

动植物物种的丰富指数同样也是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评价的重要指标。虽然我们没有花时间进行专业调查,但匆匆一瞥也让我们发现了不少有趣又美丽的动植物,其中不少都是滇南热带地区特有的物种。

图片

村子周边的形形色色的动植物

勐腊县的曼朗村是一个自然村,村子不大,农户数量不到100户。整个村子在传统的饮食文化、建筑结构和民俗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传承。我们能发现许多保留传统榫卯结构的吊脚楼、傣族织锦、制陶等传统习俗和文化。

小村子还是电视剧《让我听懂你的语言》和纪录片《同饮一江水》的取景地,已经是当地颇有名的网红地点。但是因为交通不便,前往的外地游客很少,多是周边及本地人,常热衷于周末去哪里寻觅原汁原味的傣味美食。

图片

村寨中的小路与吊脚楼

第一次到曼朗,是因为工作关系,偶然发现那边除了保存有很多传统的建筑和习俗外,村寨小路和家家户户门口种植的各种植物也引发了我强烈的兴趣。

那些花草绿植竟然都不是寻常物,某株不起眼的小草可能就是本地特有的美味香草;还有一些则有药用、染色、炭薪等价值,我最关心的食用植物几分钟内就找到了二十几种。

可惜当时时间有限,没法彻底将村寨中的植物调查一番。离开后心中一直惦记着,村中的植物犹如一张藏宝图,只待我哪一天有机会了一种种地扒出来。

图片

被各种绿植环绕的庭院

第二次因为工作机会再次来到曼朗村,时间稍微充裕了一些,我和小伙伴们决定用半天的时间来对整个村子进行一次“大调查”,彻底弄清楚村子里到底藏着多少“食材”宝藏。

而整个过程也像是一个寻宝发现的过程,总是在你认为探索得差不多的时候又有新的有意思的植物发现!即使到调查的最后,因为调查路线和季节限制,我们也没法说已经彻底摸清楚曼朗村的食用植物。

图片

对村寨中的各种美食探索调查

好在最终我们也算对村中的食材和各种植物了解了个七七八八。就在这方圆不足百户,半径不足150米的曼朗村,我们发现的各种可食用的植物足足有102种,其中各种水果、干果类至少有28种,蔬菜至少49种;可作为茶饮或者调味的香料植物至少24种,其中还不包括玉米和水稻这一类粮食作物。

从数据而言,无论是水果、蔬菜还是香料的种类和丰富度都超过了一般的中小型超市和生鲜店。用孙猴子的花果山或者食物森林来形容这里一点也不过分。

不过又说回来,这些食材都是现采现吃的,这个城市生活是没法比的。

图片

瓜果篇

GUAGUO

村寨中的各种水果,既有大家比较熟悉的热带水果,也有少见甚至当地才吃的野果,为此我为它们简单归了一下类,方便大家了解。

1

几乎多数常见的热带水果在村寨中都能见着,如百香果和杨桃这类估计村子里的人都吃够了,常常成熟之后掉满地都是,羡慕得让人眼红。

这些水果成熟季节各异,也就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不同的新鲜果子。

图片

2

有一些热带水果在北方的市场上较少见,不过却是在热带地区很常见。

番石榴,商品名又叫芭乐,早先年引入云南后开始自我繁殖,现在已经变成当地常见的野生植物,长得满山都是,随便吃。

其它如番荔枝人心果蛋黄果,因为储存运输关系所以外地不多见且价格昂贵,在这里可是又好吃又便宜。

酸豆又名酸角罗望子,以前做成的酸角糕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在东南亚它有着更高的地位,许多菜式和酱料都离不开酸角!

图片

3

在村寨的水果中,我们还发现了不少本地特色的野果,如大果榕大果刺篱木羊奶果(密花胡颓子)、五桠果槟榔青等。

文定果,一年四季开花不断,味道也是极好。诺丽果又名呕吐果,原产太平洋小岛,因为难吃到想吐而得名,一度还是知名的网红水果。

大果榕就是XXXL版本的无花果,当地不仅吃果子,嫩叶烧汤也是一道美味,其背后榕小蜂和榕树共生关系的故事也一直是生态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当地有趣果子的美味和有趣故事,再有几万字也很难说完。

图片

蔬菜篇

SHUCAI

曼朗村的蔬菜发现有49种,除了一些大家熟悉的红薯芋头丝瓜等常见蔬菜外,还有不少本地特色蔬菜或野菜。为了方便介绍,我将这些蔬菜按常见指数分成了三个等级:

4

虽说这些蔬菜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像空心菜芋头魔芋等蔬菜到底长啥样许多人也没见过吧。就算黄瓜,这里长的老品种也和我们平常吃的表皮带刺的青黄瓜迥然不同。

图片

5

有不少蔬菜在云南很常见,但是在其它省区却不多见,这些奇奇怪怪丰富多样的食材正是云南饮食文化的特点。像树番茄蝶豆花四棱豆水茄大野芋等也是东南亚常见的食材。只要你有厨艺,村子中的蔬菜随手做一桌越南菜或者泰国菜那是没有问题的。

图片

6

还有些特色蔬菜食用范围更窄,如刺芋青苔海船菜。一种紫葳科的小树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会长出超过半米的巨大果荚,形似小船而被当地人称作海船菜。第一次见到当地人用这种树上结的巨大果荚来制作各种菜式让我吃惊不已,其味道虽略带苦味,但口感爽脆清香,是去到那里不可错过的美食之一。

图片

各种琳琅满目的食材中还有一种令人难忘的,叫做“青苔”的植物!这种被当地称作青苔的食材并不生长在我们想象的墙角或者水沟边,而是村边水质清澈的河底,科学上属于一种叫做刚毛藻海绵的绿藻类。

有趣的是这些“青苔”或许是生长在水里的关系,吃起来和我们熟悉的海苔味道还挺相似。不过从分类学上来说海苔属于红藻门,和这些绿藻类亲缘关系还挺远的。

图片

“海苔”的采集

当地人会将附着于石头表面的这些水藻采集下来,经过多次冲洗祛除水藻中的杂质和沙粒,并反复捶打,将水藻的纤维破坏,再经过人工仔细挑捡,“青苔”这个食材才能最终成型,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至少5-6个小时。

然后,人们会将新鲜的“青苔”加上大芫荽、刺芹、蒜瓣、小米辣、泰国罗勒等香料均匀搅拌,再紧紧包裹在芭蕉叶中,上笼屉蒸上2个小时,一道走着黑暗料理卖相,但味道可口的蒸青苔便诞生了!其味道软糯细滑,还有着类似海鲜的鲜香。这种新鲜“青苔”制作的蒸青苔只有特别的季节能够吃到。而为了方便保存和随时享用,人们也会将新鲜青苔压成薄片状晒干,随时需要时加入蛋液油制作成炸青苔,这时的味道和蒸新鲜海苔迥异,却和海苔相似,又是一番不一样的滋味。

图片

美味的“黑暗料理——蒸青苔”

图片

“青苔”的制作过程

1111111111111

阅读 455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