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版纳自然科普亚洲象篇 | 象与蜂

媒体:原创  作者: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专业号: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2020-12-23 17:15:00

象与蜂?除了两个都是动物,看起来有点八竿子打不着,就让我们看看这两类生命到底有怎样的关联和碰撞。

图片

在这之前,也为大家简介一下版纳自然科普系列小文章的出现背景。

2020年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勐养管护所、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云南滇云蜜语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启动了亚洲象活动频繁区域的社区环境友好型补充生计发展项目—“西双版纳勐养倒淌箐社区蜜蜂养殖生计发展推动亚洲象保护试点公益项目”(以下简称“社区养蜂项目”)。“山一自然”为项目提供自然研究及科普支持。

图片

涉及物种及生态保护的项目,需要有扎实的配套自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判明发展方向,确保生态安全。科学的公益项目,不是为了证明正确、展现情怀,而是需要更客观地去判断,得出具有真正参考价值的结论,为后续的工作推进提供依据和经验,才能让公益项目更良性的不断发展下去。作为公益项目同时也需要向公众展示专业的态度和精神,如何植根于某个领域,用更科学的手段去了解和掌握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于是“山一自然”将推出系列科普小文章,分享“社区养蜂项目”涉及到的相关物种和自然,以及他们之间奇妙的关联与互动,从轻松而有趣视角的展现神奇而睿智的自然的冰山一角。系列科普将分为“亚洲象篇”和“传粉昆虫篇”,每月轮替更新,不断拓展和延伸,欢迎小伙伴们持续关注,和我们一起顺藤摸瓜,打开奇妙自然。

书归正传:

一、两类关键物种:

象与蜂在生态系统当中的分量有相似之处。象是典型的生态系统工程师,庞大的身躯注定了他极其显著的影响力,象有着改变甚至塑造栖息环境的能力,象的存在会牵动生态系统的变化。而蜂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传播者之一,陆生植物爱情的丘比特,花儿之所以如此娇艳绚烂,是拜蜂儿们所赐。

图片

如果非洲和亚洲热带没有象,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蜂,整个现代陆地生态系统恐怕难以为继。

图片

木蜂某种

二、他们都和人有紧密的纠葛

体型巨大的象需要巨大的领域空间,曾经的陆地霸主占据了广袤的土地,而人出现后,当文明和社会不断发展,也让人类有能力不断的扩张,这也不断压缩了象占据的空间,让人类最终取代了象以及其他霸主级动物的统治地位。人与象是一对竞争者,矛盾似乎永远无法完全调和,近似的环境需求,也同为资源消耗型的物种,都需要巨大的空间。如今象已经是没落的贵族,我们才意识到他们对自然的作用与意义。而人类和象交叠的生存区域,矛盾依然存在,也必然存在。

图片

而蜂,出现了高度社会化的类群“蜜蜂”,蜂群彪悍凶猛,集群作战威力呈几何级数增长,足以保护种群延续。而他们还有一手准备,香甜四溢的蜂蜜、极高的产能,似乎是在为进一步的利益交换、和顶级采集者结盟做好准备。于是人类开始饲养蜜蜂,采集蜂蜜,蜂群牺牲了部分利益更加快速地扩张,也确保了种群延续和发展不会受到打压。人和蜜蜂更像是合作伙伴,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协同发展,我们通常呈这种自然现象为“互利共生关系”。人很聪明吗?蜜蜂们也绝对有着不同寻常的智慧。

图片

三、蜜蜂可以抵御大象吗?

在自然里有合作关系的物种会联合制约竞争对手,和人类社会没什么两样。如今,在人与象领地交叠的区域人象冲突比较严重,象对部分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十分的喜爱,经常进村扫荡,加剧了冲突,给保护工作制造了巨大难度。阻断象进入人类生产生活的空间,才能更好地控制冲突。一直以来人们想了很多的办法,但对于既强横又很聪明的象来说,往往作用不明显,而且很快就会有对策。

图片

于是人们想到了我们的好伙伴的群攻能力超强的“蜜蜂”。以蜜蜂蜂巢作为防象围栏的方式始于肯尼亚,2006年Lucy E. King在肯尼亚桑布鲁国家公园进行大象保护的研究。她从当地人的诉说和一些之前的研究中了解到非洲蜜蜂对非洲象有潜在的威慑作用,蜂群会攻击大象的眼睛、耳后等脆弱的区域。根据Lucy E. King的研究,当地的大象惧怕这种蜜蜂的攻击,以至于听到被激怒的蜂群的嗡嗡声便会逃开,并且他们会发出一种独特的低频声音警告其他大象,让它们也避开蜂群。如果对大象播放蜂群的声音,它们也会撤退,但反应的时间更久,并且离开的距离较短。但只用声音播放而没有蜜蜂,大象会对声音习惯化并且不再离开(大象是很聪明滴)。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Lucy E. King的小组设计了蜂箱防象围栏。两根立柱中间悬挂一个蜂箱,蜂箱上由顶盖遮挡阳光,每两组蜂箱之间间隔8-10米,两组蜂箱之间由钢丝连接悬挂蜂箱的吊线,一旦大象碰到两组蜂箱之间围栏钢丝,便会晃动蜂箱激怒蜜蜂。

在肯尼亚桑布鲁国家公园的实验中,这种蜂箱防象围栏能明显有效且持续地减少大象进入农田食用农作物。即使在夜间,蜜蜂最不活跃的时间,也会攻击大象,使得大象尽量避开这些蜂巢。

图片

非洲蜂箱防象围栏,本图片引用自Dr Lucy E. King编写的《Beehive Fence Construction Manual》

在非洲通过非洲蜜蜂阻断非洲象群进入人类区域可以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于是在亚洲针对亚洲象也开始了相关的研究,2014年-2020年期间,在斯里兰卡、泰国开展了相关的实验性研究,效果并不显著。研究表明亚洲象也对蜜蜂声音敏感,但相较于非洲的情况反应要小很多。斯里兰卡采用和非洲一样的装置、泰国对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改进,阻隔效果均不佳,大概率通过,并伴有对蜂巢的破坏。

综合分析在亚洲效果不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亚洲常饲养的蜂种的攻击力和攻击欲望较弱,激怒蜂群难度大。

2、亚洲常饲养的蜂种夜间活动习性较非洲蜜蜂更弱,,而大象经常在夜间进农田进食。

3、吊箱稳定性差,影响蜂群。

4、机械性触发机制效果很差,没有提前量,容易损坏。

图片

2020年,LucyE. King最新的研究报告中,阐述了他在泰国最新的实验结果。这次实验和之前在亚洲开展的实验一样主要使用意大利蜂,采用改进的蜂箱防象围栏,17个月的试验周期内,共阻止64.3%的群象和88.4%的独象闯围栏事件,是有一定的防象效果的。但我们认为这一实验结果的代表性仍有待进一步讨论:

1、 样本量依然较小。

2、 试验周期较短,长期使用会不会存在习惯化?

3、 不同地区象群的习性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围栏对国内的象群是否有效?

4、 意大利蜂在野外环境中的广泛应用是不是存在其他隐患,与当地野生蜂种的竞争是否有负面的影响。(意大利蜂属于西方蜜蜂,原产欧洲,而亚洲是东方蜜蜂的地盘,之后的科普小文章会有更详细的介绍)

综上所述,在亚洲象所在的区域,蜜蜂防象是否有效依旧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实验设计上下点功夫。

现在已经能够通过监控实现较大型野生动物的物种识别了,人工智能在生态研究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不是可以考虑更智能化的触发机制?同时实现更有提前量的触发?

东方蜜蜂的主要养殖群体脾气是好,但也是有火气的,有没有更合适的触发机制能够激怒蜂群?

亚洲蜂群夜间活动性差,那么如果可以有触发式照明呢?

事在人为,想要获得更切实的结果,需要考虑更全面、也更加严谨的实验设计,持之以恒的态度,这样结果无论是有效还是无效都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蜜蜂确实可以改变人:

蜂群防象确实还没有研究清楚,但人象冲突也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不仅要解决象的问题,也要解决人的问题。人对自然的重度利用,也是冲突的原因,而和蜜蜂的合作确实可以改变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带来的环境压力。当我们更加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能够和自然里的其他物种有良性合作的时候,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就变得更加亲密了。我们更加依赖自然,我们也会更友善地对待那些生态系统的工程师们。

图片

检查蜂群情况

养蜂相对于其他种植、养殖业是一种对环境更加友好型的产业,蜂群对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有极大依赖性的,蜂蜜的品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更干净的自然。所以现在很多的生态保护项目,在开展社区工作时会选择养蜂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的替代生计进行推动。在西双版纳有人象冲突的区域如果条件适合,开展养蜂项目比较显而易见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合格的蜂蜜对卫生和农药残留有着严格的标准,会有利于村寨及周边自然的卫生状况改善、及控制农药使用。

2、养蜂回报率较高,可构成农村更为复合型的产业结构,可较明显提高收益、加强抗损抗压能力,大象造成的象损比例降低,村民承受力增加。

3、蜂群对更健康的自然环境需求,持续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天然林地的恢复,降低当地人对土地的过度使用,释放一定空间给亚洲象其他野生动物。

4、比较完整的社区项目,会有明确的社区协议约束,会限制村民盗猎盗伐盗采、进入保护区限制区域等破坏或违法行为,同时要求村民积极参与保护行动,既有利于栖息地的改善,又能避免村民频繁进入森林,降低野外遭遇象群的风险。

从人的角度来看,如果养蜂项目良性发展,可以改变人,也就从另一个角度起到了缓解冲突的作用。但任何方式都不会是完美的,都有限制条件、合适的尺度和必然的短板,在选择开展养蜂项目的时候同样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项目推进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评估,随时纠偏和调整,也充分分析和总结,为后续的项目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

图片

指导村民进行蜂种和天敌调查

自然里的物种之间有着怎样的奇妙联系,他们和人类有着什么关联,我们所能了解的还只是冰山一角,未知的自然等着我们一起去不断探索。

图片

文中图片提供:赵怀东、曹大藩

阅读 66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