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这样的新闻曾引发关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驳岸村新二组的村民陆老伯向上海电视台反映,家自留地里种的瓜果蔬菜经常被一种“神秘生物”偷吃:
来源:上海电视台节目截图
据陆老伯所说,自己地里种的多种蔬菜瓜果都被这种动物看上了,特别是地里的西瓜,3天时间就被啃掉了30多个,损失惨重……
来源:上海电视台节目截图
这个“吃瓜大盗”究竟是谁呢?当地村民说它善于游泳,昼伏夜出,成群结队,长得就像水獭一样,也有人叫它"水老鼠",但比一般的老鼠大多了。
此新闻一出,众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是豪猪或者河狸,甚至还有网友猜测是不是野生动物园的什么豚鼠逃出来了。
神秘的“吃瓜大盗”
新闻采访当日,电视台便连线笔者(指本文作者何鑫)进行征询。虽然信息比较有限,但笔者还是推测这个罪魁祸首大概率是原产于南美洲的海狸鼠,并建议加强防范,采取措施进行捕捉,避免造成进一步损失。
经过一周多的调查后,结论水落石出,“吃瓜大盗”果然就是海狸鼠 Myocastor coypus !
来源:上海电视台《新闻坊》节目截图
笔者也随同上海电视台、金山区林业站、农业农村委、村委会等工作人员一同赶到现场,并现场进行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上海电视台《新闻坊》节目截图
被抓到的三名“偷瓜犯罪嫌疑人”在现场只能乖乖地呆在捕捉笼中。其中大的那只体重达到了13斤,小的两只也分别有3斤左右。
被抓捕归案的海狸鼠 | 何鑫 摄
村里表示已经准备好和海狸鼠做一场长期的斗争,尽可能减少老百姓种植水果蔬菜包括水稻的损失。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和水务部门也表示会持续进行排摸,和金山区林业站一起用捕兽笼对海狸鼠进行诱捕。
当然,被捕的“吃瓜大盗”最后的结局是被送到上海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做无害化处理。
“无奈被抓”的海狸鼠 | 何鑫 摄
来自南美的海狸鼠
其实,按照这样的流程进行处理的原因是——海狸鼠并不是我国原产的动物,它们原本分布于南美洲,以植物的根茎为食,曾被引入到世界其他地区作为人工饲养的经济兽类。
在水边休息的一大一小两只海狸鼠 | 诸仁 摄
在科学分类上,海狸鼠属于哺乳动物纲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豪猪亚目Hystricomorpha、棘鼠科Echimyidae、海狸鼠属Myocastor,它的英文名为Nutria或Coypu。
一只大海狸鼠带着一只小海狸鼠 | 猪笼草 摄
作为广义的鼠类家族的成员,在“鼠辈”中论资排辈的话,它们其实和南美洲的一众代表性啮齿动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例如厚德载物的“卡皮巴拉”——现存最大的啮齿动物水豚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 ,在科学实验和宠物市场都占有一席之地的豚鼠Cavia porcellus 等。(鼠类详情可见:豪猪不是猪,那它是什么?)
海狸鼠?海狸?河狸?
海狸鼠与河狸
这么多名字,很容易把人搞晕。首先容易弄混的就是河狸与海狸鼠。其实海狸鼠这个“海”字挺有问题的,因为它们和河狸一样都属于淡水生活的啮齿动物,根本不生活在海中。
在淡水环境中生活的不同毛色的海狸鼠 | 诸仁 摄
与原产南美的海狸鼠相比,河狸的自然分布在北半球,它们的英文名为Beaver,分为北美河狸 Castor canadensis 和欧亚河狸 Castor fiber 两种,但南美一些地区也有人为引入的北美河狸。
现存的两种河狸外形差别不大
来源:http://p0.itc.cn/
它们也是淡水生活的动物,但在中文中有时也会被错误地称为“海狸”。动画片《小企鹅Pororo》中的角色——粉色的露比(loopy)其实就是一只河狸,只不过在宣传中错误地被叫做“海狸露比”。
看看露比的尾巴就能说明它其实是一只河狸
来源:https://n.sinaimg.cn/
虽然河狸从外观上看起来与海狸鼠有几分相似,但其实只要看到尾巴就能轻松将它们区分开。
河狸尾巴则为桨状,海狸鼠的尾巴为典型的“鼠尾巴”,为细长的棒状,仔细看就像褐家鼠、小家鼠的尾巴那样,只不过更大更长一些。
看看河狸的大尾巴
来源:http://uploads.neatorama.com/
此外,河狸的体型也明显更大,毛发看起来也比海狸鼠更长一些,“面相”似乎也更“和蔼”一些。
面相更好看的河狸
来源:https://i.natgeofe.com/
另外,河狸还有一项本领,那就是会通过啃断树干作为材料“修筑水坝”作为自己的家。
河狸精巧的水坝巢
来源https://cdn.britannica.com/
但可能就是因为对于“筑坝”所需要的环境的苛刻要求,无论是北美大陆还是欧亚大陆,两种河狸种群数量都不算很多。
尤其是在我国有分布的欧亚河狸的亚种——蒙新河狸Castor fiber birulai,几乎只能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河狸自然保护区中找到它们的身影,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之《蒙新河狸》
海狸鼠与水獭
至于水獭就不用说了,作为食肉目鼬科动物,它们与啮齿目动物完全不同。全球现存共有7属13种水獭,我国有分布的有3种,即亚洲小爪水獭Aonyx cinerea、欧亚水獭Lutra lutra和江獭Lutrogale perspicillata。
来源:水獭吨吨
作为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中型捕食者,水獭们对水域环境的质量要求很高。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随着环境改善重新回归的江獭甚至与城市相处融洽,成为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象征和形象代表。
新加坡标志性的江獭
来源:https://static.mothership.sg/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少地区都有水獭重现的新闻,希望它们在未来能够回归上海。
海狸鼠:我要从南走到北
在海狸鼠的人工饲养历史中,它们首先被引入北美和欧洲,并很快也就都出现了野外逸散现象。其中,侵入到北美野外环境的海狸鼠成为了北美原有的麝鼠Ondatra zibethicus(英文名为Muskrat)的竞争对手。
体型更小、身形更圆、毛茸茸的麝鼠
来源:http://www.kswildlife.org/
相比而言,在北美属于本土野生动物的麝鼠能够忍受更寒冷的气候,而且会用干枯的水生植物在水面上修筑三角状的巢,颇有几分河狸筑巢的感觉。
在我国北方逸散的麝鼠修筑的巢
张彤彤 摄
但海狸鼠这个来自南美的外来户在北美因为养殖管理不当到野外安家后,数量迅速扩张。
北美洲的河狸、海狸鼠、旱獭、麝鼠的体型对比
来源:https://www.thatshamori.com/
据说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海狸鼠种群就超过了100万只,除了对于农作物造成危害外,还有很多防洪堤都海狸鼠被挖到决堤,造成的破坏据称比北美时有的龙卷风和山火还重。
顶着四颗黄色大门牙的海狸鼠
来源:https://img.fotocommunity.com/
但有些研究显示,海狸鼠至少在美国东南部种群数量扩增有限,因为在那里生活着美洲短吻鳄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它们倒是蛮青睐将海狸鼠作为食物。
正在取食海狸鼠的美洲短吻鳄
来源:https://1992daily.com/
多说一句,可千万别指望美洲短吻鳄的唯一亲兄弟、我国的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能这么干,因为它们本身就更喜欢吃鱼类、螺类,甲壳类等水生生物,啮齿类动物并不在它们的首选菜单上……
上海的野外其实也有麝鼠,它们水性不差 | 何鑫 摄
远渡重洋,来到我国的海狸鼠
那么,我国的海狸鼠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也从前苏联大规模引进过了海狸鼠作为毛皮兽进行饲养。
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包括上海在内的国内很多地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便已经放弃海狸鼠的饲养产业,随之而来是海狸鼠的逸散。事实上,这种动物逸散到自然环境中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早已在我国自然环境中四处扩散的海狸鼠
黄非红 摄
有趣的是,我国一些地区也曾经引进过麝鼠作为与海狸鼠相似的毛皮兽,并且在后来以相似的原因,使得麝鼠逸散到了野外。在这种情况下,麝鼠和海狸鼠的外来户身份是一样的。在我国北方,麝鼠同样也在野外造成了与海狸鼠相似的啃食农作物的问题。
成年体型要小于海狸鼠的一黑一白两只麝鼠
猪笼草 摄
江浙一带,近年来海狸鼠的新闻明显越来越多。除了会啃食各种农作物外,它们挖洞筑巢的习性还附加产生了破坏田地、乃至水岸防洪设施的问题。
海狸鼠会藏匿在茂密的水生植物中 | 尹勇 摄
在上海的户外,其实不止是金山区,浦东新区、奉贤区、青浦区、松江区等很多环境中都已经能找到海狸鼠的身影。它们的身体通常为灰褐色,但也会出现一些白化型或黑色型的个体。
冬季的低温能有效阻碍海狸鼠的种群扩张,
但暖冬就不好说了…… | 尹勇 摄
与“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巴西龟”(红耳龟)等著名外来入侵物种相比,在我国,海狸鼠其实并未被列入生态环境部所公布的第一至四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也未被列入农业农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关总署和国家林草局组织制定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可别把海狸鼠认成水獭 | 猪笼草 摄
所以,海狸鼠的属性与我们生产生活中充斥的大量国外动植物一样,只属于外来物种,不是入侵物种。
正在畅游的海狸鼠 | 傅聪 摄
然而,随着缺乏天敌和有效竞争对手的海狸鼠越来越多,顶着四个橙色大门牙的它们,也许会造成更多的“吃瓜”事件。
未来各个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绝对有必要对它们的种群发展与扩散加强观测与评估,切勿让这些“大盗”在它们的家乡之外肆意逍遥下去。
四处扩散泛滥、造成危害其实也不是它们的错,不是么?
猪笼草 摄
*鸣谢:感谢上海电视台计青牧的联络与报道,感谢张彤彤的联系与帮助,感谢姜龙、尹勇、黄非红、傅聪、猪笼草、diyuke提供照片与视频支持
作者 何鑫
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
研究领域:生态学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