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0月21日电 (王题题)秋高气爽,浙江杭州丹桂飘香。入秋以来,西湖的冬候鸟数量逐日增加。
成群鸳鸯在西湖柳浪闻莺水域休憩。 陆建利 摄
10月21日,记者从杭州西湖鸳鸯护卫队获悉,继9月下旬第一梯队鸬鹚抵达杭州后,西湖四大冬候鸟之一的鸳鸯也已抵达西湖,与“原住民”的西湖留守及新生代鸳鸯相聚。
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年9月至12月,西湖边都会迎来四大冬候鸟,按照来的早晚顺序,分别是鸬鹚、鸳鸯、织女银鸥、普通秋沙鸭。每年,它们从北方飞来杭州过冬,春天再飞回北方繁殖。
与以往不同,今年西湖留守及新生代鸳鸯的数量增多。
常年在西湖边观察、拍摄鸳鸯的西湖鸳鸯护卫队志愿者陆建利告诉记者,据他们观察统计,2023年西湖留守及新生代鸳鸯约160-180只,比往年有所增加。究其原因,他认为可能与杭州近年来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有关。
于此,记者不禁好奇,“那如何判断是北方鸳鸯到杭州过冬呢?”
陆建利笑着说,根据他们多年的观察经验,今年冬候鸟第一梯队的鸬鹚比往年迟了4天,估算着日子,鸳鸯抵达时间也会推迟。而在估计鸳鸯抵达的日期里,他观察发现,最近西湖里的鸳鸯数量明显增加。现在观察到的鸳鸯总数有300多只。“这也说明今年来西湖越冬的鸳鸯数量截至目前已经有120多只了。”
随着北方鸳鸯抵达西湖的数量越来越多,南北鸳鸯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鸳鸯在西湖柳浪闻莺水域”洗澡“。 陆建利 摄
最近每日在西湖杨公堤及柳浪闻莺一带观察鸳鸯的志愿者钱敏霞分析说,跟西湖留守及新生代鸳鸯比起来,北方来的鸳鸯有三大明显差异。其一胆小,它们在湖区中央徘徊,通常不敢靠近岸边与本地鸳鸯相处,一旦有动静,比如岸上有游客拍手,它们就会集体起飞远离;其二是喜欢集体行动,很有组织纪律性;其三则是外来母鸳鸯毛色灰暗,体型略小一点。
陆建利则透露,其实,每年都会有不少从北方来的鸳鸯,遇到西湖本地鸳鸯,一见倾心,就“赖”着不走,定居杭州。同样也有一些西湖本地鸳鸯被爱情冲昏头脑,选择跟北方来的鸳鸯一起“私奔”,飞去异地生活。“但有意思的是,最近西湖留守及新生代鸳鸯正好都换好了羽毛,其毛发油光锃亮,仿佛是专门为了盛装迎接‘北方老乡’的到来。”(完)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