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地生物多样性 > 综合动态

寿带,是越老越白且尾越长吗?

媒体:原创  作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专业号: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2020/9/24 12:20:28

寿带属(Terpsiphone)是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王鹟科(Monarchidae)鸟类,多生活在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全世界一共有15种。我国境内已知分布有4种:寿带(T. incei)、中南寿带(T. affinis)、印缅寿带(T. paradisi)和紫寿带(T. atrocaudata)。实际这四种寿带再加上个黑枕王鹟(Hypothymis azurea),也就是王鹟科见于国内的全部成员了。

寿带属“十五罗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是蓝寿带(T. cyanescens),棕寿带(T. cinnamomea),紫寿带(T. atrocaudata),寿带中南寿带毛里求斯寿带(T. bourbonnensis),印缅寿带圣多美寿带(T. atrochalybeia),塞舌尔寿带(T. corvina),马岛寿带(T. mutata),红腹寿带(T. rufiventer),刚果寿带(T. bedfordi),棕臀寿带(T. rufocinerea),中非寿带(T. batesi)和非洲寿带(T. viridis),引自Birds of the World

寿带属种类的雄鸟往往具有修长飘逸的中央尾羽,气质那是相当之仙,也自然而然成了广大观鸟者尤为喜闻乐见的种类。而繁殖于我国东部、中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北朝鲜的寿带则应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种寿带了。传统上寿带、中南寿带和印缅寿带都被归为了一种,“寿带”(T. [paradisi])。现在根据形态和分布上的差异,将它们分为了三种,总体而言,寿带雄鸟的冠羽较短,头部发黑;中南寿带雄鸟冠羽也较短,但头部除头顶之外,有较多的灰黑色;印缅寿带雄鸟的冠羽最长,非常的明显。

寿带雌鸟,photo by 张老师

寿带雄鸟,白色型,够仙的吧,photo by 夏老师

背景知识铺垫得差不多,那就言归正传了,如题目所示,今天想写的主角是寿带。寿带的雄鸟除了上图中仙气飘飘的白色型,还有个或许没那么仙,但同样也中央尾羽长长的栗色型。不过,有种说法认为白色型其实是栗色型的年老个体。所以,到底是咋个回事呢?

发表在今年第四期《动物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就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答案。该文作者们于2014至2017年期间在河南董寨开展了四个繁殖季节的研究,在关注繁殖生态学的同时,一共对26只寿带进行了体尺测量。结果发现,当地的寿带雄鸟具有栗色长尾型白色长尾型栗色短尾型三种常见形态,其中以栗色长尾型最为常见,在发现的36巢里面,有25巢的雄鸟都是栗色长尾型。另外,还发现雌鸟当中也存在着长尾的形态。

不同形态寿带雌鸟和雄鸟的对比,引自溪波等 2020

在白色长尾型雄鸟比较少这一点上面,董寨的这个研究跟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比如《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就曾指出“incei的白色型不到一半”。马强等(2005)则报道在发现的13巢当中,只有3巢的雄鸟为白色型。

那么,白色型究竟是不是栗色型的年老个体呢?董寨的研究并未直接回答这一点。国外研究人员对马岛寿带进行了多年的标记重捕,结果发现短尾型的栗色雄鸟在随后的年份,经过换羽之后会变成白色长尾型或栗色长尾型,而这两种长尾型的色型不会再互相转换。因此,他们认为马岛寿带的尾羽长度是由年龄决定的,而色型则应受遗传决定。至于寿带的情况是否也是如此,尚需将来长期的标记重捕,乃至分子遗传学的工作来确定。

董寨这项工作的研究者在文中还称“所发现的雌性寿带具有两种尾部形态这一现象在国内外文献中均未见述及”。此言差矣,早在1993年,四川鸟类学研究的前辈张俊范先生就已经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张先生对采集自四川盆地内及周边多地的64号寿带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雄鸟的年龄根据换羽的情况可大致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其中早、中两期个体的中央尾羽并不特别延长,但在中期已经明显出现棕色和白色两个色型。后期雄鸟除色型之外,中央尾羽还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长。中、后两期白色型的雄鸟数量也确实均少于棕色型。

此外,15只雌鸟标本也可以对应划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后期的5只中央尾羽也明显超出了其余尾羽。同时,张先生还指出Baker在1924年出版的《英印动物志》(The Fauna of British India including Ceylon and Burma)鸟纲第二卷里也提到过寿带雌鸟有长尾型。

张俊范先生对其研究的简要总结,引自张俊范 1993

总之,张先生认为寿带雄鸟的色型应视为遗传多态性,而与年龄无关。但雌雄寿带尾羽的长度看起来确实由年龄决定

有趣的是,董寨的研究当中还发现了一例身体栗色,但中央尾羽却是白色的雄鸟。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搜索网络还能发现其他人记录到的类似情况。这究竟是一种稳定的色型,或是部分白化呢?目前已有的信息,还远不足以给出答案,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混搭型”雄鸟,引自微博@荆州第一打油诗人

最后,研究者还提到了董寨国家级保护区有些地方寿带由于人为干扰,筑巢高度明显增高的情况。无独有偶,对蓝冠噪鹛的研究也同样指出了人为干扰导致了这一极危物种筑巢高度的变化。看来,不管是寿带的仙也好,还是蓝冠噪鹛的危也罢,遇上了目空一切的人,都要喊倒霉啊。

来源:

原创

微信号:cwcawx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阅读 2819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