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亚洲象进村伤人后,他们开始24小时跟踪这群大象

媒体:原创  作者:腾讯基金会   专业号:腾讯基金会 2020-12-18 15:20:35

前段时间,印度一头野生母象的惨死登上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

由于栖息地环境极度恶化,这头母象找不到吃的,便走到靠近人类村庄的地方觅食。她怎么也想不到,村民喂的菠萝里竟藏了炸药。

图片

来源:BBC

炸药瞬间在母象口中炸开。烧灼和疼痛让她狂奔进河里,一动不动地泡了4天,最终不幸身亡。兽医解剖发现,这头15岁的大象肚子里还怀着宝宝,是个年轻的孕妈妈。

人象冲突带来的悲剧不只在印度发生。最近6年间,我国云南也频频发生人象冲突,造成的伤亡人数几乎接近过去20年的总和。

据媒体报道,2017年8月6日,勐海县一位村民黑夜中骑摩托车与亚洲象正面相遇,车灯刺激了野象,摩托车上的一家三口被狂暴的野象追杀至死。

2018年4月17日,勐海县一处地棚被撞毁,10米开外的地方躺着已被踩扁的男主人,周围是凌乱的大象脚印,公安民警说,在现场根本拼不齐一具完整的尸体。

……

图片

亚洲象短距奔跑速度能达到36km/h,远超过人类。如果象在近距离对人发起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勐海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

近30-40年来,由于亚洲象的栖息地被大量开发,种植橡胶、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森林已无法为大象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加上公路建设又阻断了亚洲象的正常迁徙路线,无路可走的大象便开始频繁出没在人类活动的区域,人象冲突也愈演愈烈。

野象监测员:24小时跟踪亚洲象

目前,我国现存的亚洲象总数仅300头左右。

图片

© 勐海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

要守住这些最后的亚洲象并不容易。人类与亚洲象为邻,每年都面临伤亡。2016年,2头小象因误食田间包了农药的塑料袋而死。走进村庄觅食的亚洲象也会吃掉村民的农作物,拱倒村舍,甚至攻击村民。

依靠30亩农田糊口的张德林就是受害者之一。对他而言,大象的到来简直是一场噩梦。自从大象到访勐阿镇后,他的30亩农田就变成了大象的“食堂”。甘蔗、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一到成熟的季节,都成了大象的口粮。

图片

亚洲象在破坏村舍。© 勐海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

虽然当地居民的农作物被野象损害可以领取到一定的补偿,但补偿金额和按正常收割获得的经济收入之间的落差,还是给一个以农耕为唯一经济来源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有时候,这些大象不仅去农田吃作物,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它们甚至会到村民家里寻找食物,“别看它们体型巨大,有时候钻进房屋里寻找食物可灵活了。”

图片

农田变成了“大象食堂”,吃饱了的大象直接躺在田地里呼呼大睡。© 勐海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

要为大象创造适宜的栖息地,缓解人象冲突刻不容缓。

在当地林业部门的规划下,2019年张德林成为了当地的野象监测员,全天候24小时跟踪亚洲象。通过朋友圈和微信群,他和伙伴们向周围村民即时播报长期在勐阿镇范围内活动的18头亚洲象的行踪,警告村民及时避开冲突。

图片

野象监测员 © SEE诺亚方舟

这是一份非常艰苦和危险的工作。平日里,关注大象的一举一动几乎成为了监测员们生活的全部,“被大象追赶”反而变成了日常发生的小事。

时间久了,监测员们对于象群里的每一头大象都十分熟悉,谈论起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甚至给它们都起了亲切的“小名”。有的监测员对大象由憎恨到喜爱,朋友圈里发布的全是关于大象的内容,更换手机设备也只为了拍到大象更高清的照片。

居民对亚洲象的喜爱渐渐回来了

除了野象监测员,有的村寨也靠声光预警系统避免人象冲突。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空格六队村,觅食的亚洲象常常“光顾”,SEE诺亚方舟项目支持研究员研发了一套声光预警系统,让不便于通过手机应用和短信及时接收通知的村民,也可以通过田间各处的声光预警系统及时收到预警,避免人身伤亡。

声光预警系统  © SEE诺亚方舟

当村寨周边的红外相机拍到野象时,会立刻把照片发到指定的邮箱,若管理人员确定照片拍的是野象,便发送短信给声光预警机、预警字幕,这时,预警系统的大喇叭、爆闪灯和滚动字幕会同时预警:野象来了。

自从声光预警系统投入使用后,空格六队村再也没有发生过野象伤人事件。

而要减少亚洲象进村的频率,修复栖息地必不可少。近几年,SEE诺亚方舟项目在大象经常活动的区域集中种植大象喜食的植物,并建立硝塘——便于大象补充身体所需的矿物质。目前,项目总共已完成5856.8亩亚洲象食源地修复。

图片

勐海项目地规划图:白色为勐海县划定5万亩亚洲象栖息地;绿色、橘色为项目修复栖息地;黄色为硝塘。 © SEE诺亚方舟

有了自己的栖息地和食源地,大象走出保护区外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农田和房屋被损坏情况减少,居民对亚洲象的喜爱渐渐又回来了。

解决人象冲突,根本还在于人

人象冲突的根本还在于人,人既是冲突的系铃人,也是冲突的解铃人。

亚洲象赖以生存的热带雨林,正面临着多重压力:一部分被开垦成农田,一部分被城市化,以橡胶为代表的种植园也在侵蚀天然林,原本完整的雨林被割裂成小碎片……

要保护亚洲象的栖息地,当地社区民众的生计问题如何解决?

“诺亚方舟”项目正在帮助村民们开展生计转型。目前,科学家已针对当地养蜂业作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改善和规划,比如改善乡镇村民的养殖蜂箱并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其维系森林植被生态系统健康的能力,同时为当地村民创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图片

喜马拉雅蜂  © SEE诺亚方舟

除此之外,项目还在当地引种傣医药植物,推动当地社区建成傣医药种植示范村,也促进了经济发展。

亚洲象保护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

图片

热带雨林里的野生亚洲象  摄影/熊王星 © SEE诺亚方舟

这项工作既是对森林的修复,也是对人与亚洲象、与森林关系的反思和修补。

正如我们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不是人站在金字塔的顶端,而是我们同处于一个系统的同心圆中。(本文部分数据和资料来自于绿色和平)

http://pic1.arkoo.com/99DD8469F4AB4F17BE8B53E6D78D7567/picture/o_1ec9ab45k7l111m415bp14fdfst5tt.jpg

阅读 2183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