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访谈112
在华侨城湿地活跃着一群普通却不平凡的人,他们用信念和行动传播生态文明、推广自然教育,为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而不懈努力着。今天的访谈对象是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第二期青少年志愿者——树懒(方杰)。
志愿者之旅
2019年,树懒在经过华侨城湿地的时候看到了正在湿地门口服务的青少年志愿者,通过青志愿者的介绍,以及关注“华侨城湿地”公众号的信息。
2020年7月,树懒和同学红树(黄钟天)、水獭(吕垚佑)一起参与了华侨城湿地二期青少年志愿者培训,并为到访湿地的公众进行讲解介绍。
(左一红树,中间树懒,右一水獭)
比起定点讲解,树懒热衷于陪同公众一起漫游湿地,为到访湿地的公众讲讲湿地的前世今生,介绍动植物信息。“我觉得线路讲解能让我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每次的线路讲解的过程中,除了我在给公众介绍,还有其他的志愿者也在做讲解,这样既能让我巩固知识,也能在听其他志愿者讲解时了解到我不清楚的内容。”
点滴探索湿地
“我喜欢植物,喜欢红树。红树的胎生现象,红树的呼吸根,……,这些红树的知识特别有趣,而且能在红树林中看到鸟儿,这让我很开心。”树懒在说起红树的神奇时,不自觉的感慨,大自然的奥秘之处。
(红树-秋茄)
而在喜欢的鸟类中,树懒了解到棕背伯劳会将捕食的蛙挂在树枝上储存食物后觉得很有趣,特别想见一见这种凶猛的伯劳鸟。
除此之外,树懒最喜欢红耳鹎。“最开始对红耳鹎的了解是关于红耳鹎的外形特征很有趣,很吸引我,后来在和大米(陈开心)一起走线路讲解的过程中了解到,红耳鹎很喜欢吃滴水观音的果实,还是滴水观音种子的传播者,植物的种子传播还有这样的故事,这让我觉得也特别有意思!”
心之所向
在问到为什么在湿地做志愿者时,树懒说:“湿地是一个物种丰富的地方,在去年经过湿地的时候,我听到有一位青少年志愿者在讲解时,说到湿地不消杀蚊虫,晚上不开灯,植物不做园林景观式修剪,还听到对方说晚上不开灯是给夜间生物留一片空间,觉得很有道理,再加上湿地环境秀美,所以我愿意来湿地服务,为湿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字:江离
图片:江离
副主编:张俊鑫
主编:孟祥伟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