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可持续蓝色经济助力滨海保护

媒体:原创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会   专业号:世界自然基金会 2023-09-28 12:45:50

2023年9月26日,盐城 ——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与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研究所承办的“滨海保护与蓝色经济”专题研讨会在全球滨海论坛期间举办。来自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公益组织、金融行业代表等参与本次会议,分享并探讨滨海保护与蓝色经济相结合的模式,寻求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未来。

海洋对于人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仅就粮食安全而言,全球约33亿人口的20%动物蛋白摄入量来自鱼类。除了提供人类必需的氧气,吸收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大气中多余热量,海洋还提供了许多其他重要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为世界各地沿海社区和海洋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支持。

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为本次会议做开场致辞:“滨海是重要生态系统,同时又面临着因为人类发展带来的威胁,因而在此急需寻找一个人和自然共同发展的平衡保护模式。如何利用蓝色经济的理念,在保护的同时可持续进行经济发展,是当前的重要议题。”

WWF香港分会保护总监陈辈乐指出:“香港三面环海,人类历史与海洋及滨海地区的利用密不可分,而WWF香港分会也一直致力保护香港的滨海湿地以及海洋生态。过去40年除了精心管理米埔红树林保护区这个举世知名的国际重要湿地,也开展了中华白海豚、中华鲎、造礁珊瑚、海草床等沿岸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项目。因为我们深深明白经济活动带来的滨海环境变化,对经济增长、粮食安全、人类健康以及对抗全球暖化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海洋蛋白质的需求急剧增加。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正在严重退化,削弱了海洋的众多服务功能。很多渔业资源被过度开发或处于开发饱和状态,如果海水养殖不进行可持续管理,可能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若想充分发挥商业捕捞和海水养殖对粮食安全的贡献,我们需要有效治理海洋,保护生态系统健康,努力打通陆地和海洋食品之间的壁垒,并消除价值链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庄平研究员指出,“目前东海水产研究所正与WWF就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议题进行研讨合作,通过梳理国内外可持续渔业最佳实践案例,从渔业学术领域的视野为推动中国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经验,为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WWF上海区域项目主任任文伟分享了20余年来,WWF在中国开展的滨海湿地保护工作。自1999年,WWF在洞庭湖流域开展湿地保护项目,2014年,在上海崇明东滩保护区探索国际组织参与湿地保护区管理的新模式,参与和支持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管理和溢出效应的挖掘,以及推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ature Based Solution,NbS)来保护滨海湿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保护与发展共赢的目标。WWF的湿地保护也逐渐从长江流域扩展到滨海。同时,WWF也在探索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于滨海湿地的影响,推动更可持续的利用和可持续的蓝色经济。

会上,来自金融行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的代表,还就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国际框架与良好实践、可持续渔业和候鸟友好的种养殖业的模式和最佳实践案例、可持续蓝色经济与滨海保护的实践与探索,等议题进行了主旨分享。

9月25日-9月27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主办的2023全球滨海论坛在江苏盐城召开,主题为“绿色低碳发展,共享生态滨海”。会议旨在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响应国际公约全球决议,提高公众对滨海生态系统保护的认识,搭建滨海地区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如需联系采访事宜或了解更多信息,请发邮件至:news@wwfchina.org

#

“滨海保护与蓝色经济”专题研讨会

阅读 22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