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荐书 No. 14 ▏《猫头鹰的秘密生活》

媒体:鸦雀有生微信公众号  作者:鸟人Robbi   专业号:依山傍水 2020-04-16 17:44:00

原创 鸟人Robbi 鸦雀有生 6天前

著    者:利·卡尔维(Leigh Calvez)

插图绘者:托尼·安杰尔

译    者:任晴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年9月

定   价:68 RMB

 

还记得刚开始考虑博士论文选题的时候,因为单纯感兴趣而曾把四川林鸮(Strix davidi)作为一个潜在的研究对象。不过,在跟导师聊过一次之后,他一句话就让自己打消了这个不成熟的念头。“就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这种鸮大约每两年才繁殖一次啊”。当然,后来的实践证明,自己读博的时长好像也完全经得住这两年一次的等待了吧~
虽说研究四川林鸮未果,但自己对这些大多晚间活动的“暗夜杀手”的兴趣却未曾减退。鸮(xiāo)的英文被称作owl(念嗷),据信源自对于某种鸮叫声的拟音。由于鸮类多长得脸圆眼大,且两眼处在同一平面(一般鸟类则是在头的两侧),一些种类头顶两侧还长有羽毛组成的耳羽簇。这些家伙将耳羽簇竖立起来的时候(往往意味着紧张或是激动),确实很像猫,所以人们常用的猫头鹰这个俗称倒是显得更加的贴切。
然而,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人对于猫头鹰的态度可谓天壤之别。根据在河湟地区出土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上的图案,今天的研究者认为当时的人们对于鸮存在着图腾崇拜。而如今在新疆的一些地区,它们仍被视为好运的象征,因此其形象频繁出现在幸运符、护身符当中。但在更多的地方,民间却又将猫头鹰视作不祥的妖鸟,迷信传说听到它凄厉的叫声就会死人... 
猫头鹰们多于夜间活动,羽色多偏暗且斑驳,不易直接观察。因此,人们对于它们的了解和研究相对于白天活动的种类也就显得薄弱了些。这一现象在国内尤为明显,2012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当时已知仅有9种鸮类的繁殖生物学(最为基础的研究内容之一)有过报道,还不到国内分布种类的三分之一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猫头鹰可算是个矛盾的综合体。一边是围绕着它们的那种带有黑暗气质的神秘感,另一边则是由于它们大眼萌的“可爱”属性。正所谓偏见源于无知,只有更加了解它们,才会破除它们身上这些人为附加上去的误解或误读。
美国科学家、自然作家利·卡尔维所著的《猫头鹰的秘密生活》就是这样一本能够帮助人们走近、理解猫头鹰的好书。作者在书中一共记录了生活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的11种鸮类,这里面有4种同样也见于我国境内(雪鸮、短耳鸮、长耳鸮和乌林鸮)。全书共分为九章,前七章分别以一种鸮类为主角。最后两章则将长耳鸮和短耳鸮、乌林鸮和美洲雕鸮放在一起介绍。作者本身是研究海洋哺乳动物的科学家,却出于兴趣,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借由北美地区一些顶尖鸮类研究者的帮助,走进了猫头鹰们的世界。
全书既有对文献知识的梳理与介绍,又有作者本人去到鸮类栖息地的所见所闻所想。老实讲,眼下市面上有很多译著的翻译水准实难恭维,幸运的是本书译者任晴博士就是位观鸟爱好者,并长期从事与鸟类相关的研究和环境教育工作,使她能很好地把握住原文的韵味。在高质量的翻译输出保障下,全书读起来非常流畅,真要好好感谢任晴博士和编辑在背后所付出的心血。
鸮类作为捕食者处于食物链顶层的生物类群,是它们所处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物种,也是维系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我们人类的阴影之下,它们的生活却正面临着种种威胁。周三上山观猛禽迁徙,在下山的路上发现一旁果园里张着个鸟网。跟果农护园的防鸟网不同,此网横跨在一条小溪之上,手法一看就是专门用来捕鸟的。更痛心的是,上面霍然已经挂着一只早成了干尸的角鸮(应该是红角鸮Otus sunia)... 我们一行人马上动手拆除了这张鸟网。

殒命鸟网的角鸮,©Parusyang
希望《猫头鹰的秘密生活》这本书能带着更多的读者走进猫头鹰们的世界,能够激励耕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观察、了解、研究生活在我们身边、或近或远的这些暗夜精灵们。
阅读 147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