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一只冬眠的刺猬醒来了。它大概刚从枯枝落叶堆里翻身起床,在镜头前只是转了一下脑袋,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
2月22日,它来到到镜头前,尖尖的黑鼻子在地上嗅来嗅去,大概是在觅食,很快又挪动四条小短腿往远处去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它时不时在镜头前出现。
这些刺猬的影像记录,是参加红外相机监测活动的志愿者们在杭州市区山地安装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的。
这是是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主办,桃源里自然中心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同举办“公民科学”志愿者活动项目,得到了杭州植物园的大力支持。
我们发起红外相机监测活动,是为了调查杭州城市里野生动物(尤其是兽类)的生活状况。它们生活在哪里?有着怎么样的节律?同时,我们也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
11月起至3月15日,在杭州市共安装了 20 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 6506 段视频。
除了刺猬,还拍摄到了鼬獾、果子狸、野猪、华南兔等野生动物。
目前,我们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了简单处理,整理了物种名录。其中西湖群山范围内共记录到12种野生兽类。如果加上余杭、临安监测点,野生兽类将达到15种以上(不包括流浪猫、狗)。
西湖群山的野生兽类之所以占据了80%的比例,这离不开杭州西湖西溪景区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西湖周围的群山属于天目山余脉,是因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古泻湖周边的褶皱山,峰峦层叠起伏,自然风光秀美,总分布面积达300多公顷。
正是杭州西湖西溪景区凭借着先天地理优势,加上不断加强对整个景区乃至群山的生态资源的调查,对自然景观的呵护,对生态的恢复与保护。让杭城拥有这样一块野生动植物的天然的保护罩,随着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的推进,不断助力杭州“湿地水城”建设,相信将来肯定会有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在双西景区安家落户。
野生动物与我们的距离也比想象中更近。监测点中的一个,离车水马龙的西溪路直线距离不超过100米,但小麂(一种小型鹿类)、鼬獾等动物也纷纷在相机前露面。这是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包括活动组织者都没有想到的。
还有很多有趣的记录。
比如鸳鸯爬山。很难想象,作为一种鸟类、一种水禽,鸳鸯居然靠着自己的两条腿爬山,在山上觅食。这是因为,为了让自己的羽毛更加光鲜亮丽,冬季的鸳鸯需要上山取食富含油脂的橡子,以及其他能够提供多元营养成分的食物。
鸳鸯爬山
再比如猛(萌)鹰洗澡,这么个大鸟,洗澡的样子跟小麻雀也没什么区别。洗到一半还有鸟界“流氓”红嘴蓝鹊下来打扰。
凤头鹰洗澡
突然飞来的红嘴蓝鹊
鼬獾和果子狸是频繁出没的夜行动物。网络上的百科、文章总是把它们两个弄混。
但其实两者的差别相当大。首先果子狸的体型数倍于鼬獾。另外果子狸尾巴黑色、细长;鼬獾的尾巴灰白色、显得蓬松。两者的面部花纹也有明显差异,果子狸面部是一道连续的白色花纹;鼬獾的白色纹路不连续,并延伸到背部。
果子狸
鼬獾
快来找不同
(图片来源:果子狸 Dash Huang;鼬獾 By Николай Усик)
随着城市生态的恢复,野生动物回到杭州市区山地。这毫无疑问是杭州良好城市生态的证明。
未来,野生动物们必定会继续往城市内渗透。这个过程中,不应当简单地让野生动物进城,任其自生自灭。如果城市发展过程中,不能够预先为它们留好位置,野生动物也将给城市居民和管理者带来困扰。
当野生动物从树洞,来到居民小区的墙缝和下水道;从躲躲藏藏,到大摇大摆的入侵私人花园、阳台和店铺。这时,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后续的监测活动,将试图回答城市如何给野生动物留下位置的问题。希望,城市能够给刺猬留下过冬的落叶堆,给鸳鸯留下觅食的“橡子林”,给鸟儿们留下洗澡的池塘,给鼬獾和果子狸留下能够栖居的洞巢。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