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水禽:赤颈鸭
、
赤颈鸭(学名:Anas penelope)赤颈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鸟类,俗称红鸭。雄鸟嘴灰色,先端黑色;头和颈红褐色,前额黄色;背和两胁灰白,且具暗褐色波状细纹;翅上覆羽白色,飞行时可见白色覆羽和绿色翼镜。雌鸟大致为黑褐色,翼镜暗灰褐色。赤颈鸭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欧洲南部、非洲东北部与西北隅、埃及北部、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与缅甸的北部、中南半岛、日本和菲律宾。在中国见于台湾、广东、海南岛、云南和西藏南部。栖息于大河或湖泊附近。繁殖期成对活动,其余时间结群活动。平时喜在浅水中觅食,以谷类和水生植物为主,亦吃各种甲壳动物、贝介类和昆虫等。繁殖期为5-7月。以干草和绒羽在水边草从中做巢。1年繁殖1窝,每窝产7-11枚。孵化期为22-25天。早成鸟。
识别要点:赤颈鸭雄鸟额至头顶乳黄色或棕白色,其余头部和颈棕红色,缀有少许黑色斑点,尤以脸部和眼眶后较多。上体灰白色,密杂以暗褐色波状细纹,尤以肩部显著。腰以下黑斑细微而不显,更显白色。翅上小覆羽灰褐色而具白色虫蠹状斑,初级覆羽暗褐色,其余覆羽纯白色,大覆羽具黑色端斑;翼镜翠绿色,前后边缘衬以绒黑色宽边。初级飞羽暗褐色,三级飞羽特形延长,第一枚暗褐色,外翈具宽阔的白色边缘,形成翼镜内侧宽阔的白边,其余三级飞羽外翈绒黑色,并具有白色狭边,内翈暗褐色。尾羽黑褐色,较长的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绒黑色。颏和喉的中部暗褐色,胸及两侧棕灰色,胸前部缀有褐色斑点。腹纯白色,两胁灰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而密杂以淡褐色细纹。雄鸟非繁殖羽似雌鸟。雌鸟头顶和后颈黑褐色,满杂以浅棕色细纹,头和颈两侧棕色,缀有细小褐色斑点。上体暗褐色,背具淡褐色羽缘。肩羽缘棕色,腰羽缘灰白色,尾外侧羽缘白色。翅上覆羽大多淡褐色,飞羽黑褐色,具白色边缘,尤以三级飞羽白边最著。次级飞羽上的翼镜灰褐色,前后及内侧均具白边。颏、喉污白色,密布褐色斑点。胸及两胁棕色,具不甚明显的暗色斑,腹白色,尾下覆羽和翼下覆羽以及腋羽白色而具褐色斑。虹膜棕褐色,嘴峰蓝灰色,先端黑色,跗蹠铅蓝色,蹼和爪黑褐色。
生活习性:迁徙。每年3月末至4月初从南方迁到华北和东北南部,4月中下旬到达东北北部,其中部分留下繁殖,部分继续北迁。秋季于9月末10月初已大量从北部繁殖地迁到东北南部和华北一带,并陆续往南迁徙,一直持续到11月初还见有部分个体滞留于东北和华北。迁徙时结成群,常排成一条线飞行甚快。
习性。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和其他鸭类混群。善游泳和潜水。高兴时常将尾翘起,头弯到胸部。飞行快而有力。有危险时能直接从水中或地上冲起,并发出叫声,响亮清脆。赤颈鸭雄鸭发出悦耳哨笛声whee-oo,雌鸟为短急的鸭叫。
食性。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常成群在水边浅水处水草丛中或沼泽地上觅食眼子菜、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也常到岸上或农田觅食青草、杂草种子和农作物,也吃少量动物性食物。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https://mp.weixin.qq.com/s/2YdlGA1uZxIPvssLnXddCA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