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科研团队首次用热成像技术空中拍摄到大兴安岭林区野生动物

媒体:新华社  作者:内详
专业号:邵文军 2021/1/17 22:10:42

新华社照片,根河(内蒙古),2021年1月17日

科研团队首次用热成像技术空中拍摄到大兴安岭林区野生动物

这是2020年12月26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无人机远红外热成像系统显示屏。

新华社发(马健 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17日电(记者赵泽辉)近日,东北林业大学科研团队首次使用无人机远红外热成像系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采集到野生动物种群活动画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翟鹏辉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次使用远红外热成像技术拍到的是数十只鹿科动物。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研究生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每年都会有科研团队来到保护区开展工作并进行技术指导。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广顺指导的科研团队从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心站出发,去往野生动物常出没区域。到达后,科研人员利用远红外热成像无人机,一边测试设备耐低温情况,一边搜寻野生动物身影。

经过一段时间的搜寻,数十只鹿科动物出现在画面中,它们在热成像仪上呈白色。“这种大规模野生动物种群运用传统的、固定的远红外相机很难监测到,这也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首次从空中利用热成像技术监测到大规模野生动物的活动画面。”翟鹏辉说。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许家忠表示,为监测野生动物迁徙与种群数量变化,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架设了近千台远红外相机,但是维护管理成本较高,无人机远红外热成像系统以及高光谱、激光雷达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望大大提高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许家忠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给保护区内重要的野生动物佩戴卫星项圈,以便掌握它们精确的活动路线、生活习性、活动量等数据,从而制定精准的管理措施,更好地保护生态,同时也将继续深化与国内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科研教学基地的作用。

【来源:新华社】

阅读 1609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