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海口发现红腹异蜻!绿会观虫工作组呼吁大力保护昆虫生物多样性

媒体:关注中国绿发会  作者:关注中国绿发会   专业号:高佳燕 2020-08-03 14:30:08

“晚霞中的红蜻蜓,你在哪里呀?”这首老歌耳熟能详,但都市里长大的人们却不太容易见到这样的红蜻蜓。据新华社等媒体今天的报道,海南省的海口畓榃湿地在7月29日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蜻蜓——红腹异蜻(Aethriamanta brevipennis)。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虫学博士张浩淼确认了这一发现结果。据悉,红腹异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此前我国科研人员在云南和香港也发现过该物种。

一只雄性红腹异蜻@2015年5月份摄于新加坡。摄影:Charles J Sharp(版权许可CC BY-SA 4.0)

红腹异蜻在英文中叫Scarlet marsh hawk。它们在池塘或者湖泊中产卵。绿会小编查找资料发现,这种昆虫在东南亚分布较为广泛,但是IUCN的红色名录的评估中,它也被描述为“不是特别常见”。

在IUCN红色名录中,红腹异蜻的分布地图。来源/IUCN

绿会小编查找了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GBIF)的数据库,发现这种蜻蜓在我国南部沿海省份也曾有记录。在IUCN红色名录中,它虽然是“无危”(LC),但评估对于其种群趋势也写明了是“未知”,这种情况多半是数据不足所致。目前对于其生存威胁因素也不知晓。

GBIF数据库中红腹异蜻的记录。来源/GBIF

爱心捐赠

横向地看,昆虫约占地球所有生命的三分之二,从炎热的赤道到寒冷的两极,几乎地球每个角落都有昆虫的足迹;纵向地看,它们在地球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比人类长得多,人类的出现仅有100万年,而昆虫在3-4亿年前早已出现。

实际上,尽管昆虫种类繁多,但生物多样性面临着急剧丧失的问题。昆虫作为“生态指示器”,正在向人类发出红色警报。2017年根据多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昆虫生物量在过去27年间平均下降76%;而在昆虫数量最高的夏季,降幅甚至高达82%。这一现象昭示着巨大的生态危机已经来临。

此次红腹异蜻现身海南,有报道称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这既是一个喜人的发现,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昆虫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杀虫剂的过量使用,多使用生物防控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争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希望红蜻蜓在我们子孙后代的世界里,仍能经常出现在“晚霞中的那抹诗意”。

阅读 23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