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综合动态

没有“易烊千玺式的保护”,15岁少年被霸凌致死之后的启思

媒体:原创  作者:阿里巴巴基金会   专业号:阿里巴巴基金会 2020-12-09 13:05:53

图片

最近,陕西兴平15岁少年被6人围殴致死后掩埋的新闻,把校园霸凌再次带入公众视野。

一个花季少年的陨落,让人扼腕痛惜,但更令人心痛的是,行凶的6人均为未成年人,其中有人在犯案后,还在学校大肆宣传此事。

图片

面对这样暴戾、缺乏法律意识的青少年,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校园霸凌屡屡发生?

01

比校园欺凌更可怕的

是对欺凌的漠视

其实,校园暴力一直在我们身边,它没有被夸大,反而经常被低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3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曾受过欺凌,很多青少年最近一個月至少受到過一次欺凌;而且校园暴力和欺凌大多由同齡人造成。

2019年5月,吉林工业经济学校中五名女学生在厕所内群殴一名女学生并逼迫其下跪。而学校政教主任表示:“事情并不像是网友所说的那么严重,目前我们已经妥善处理,事情已经和解。”

图片

2019年9月,河南许昌禹州一名7岁女童,被同学将碎纸片塞进眼中,数量多达数十张。面对家长和的问责,校长回应:这是孩子间闹着玩。

图片

如今,15岁的少年袁某的这次事件又接踵而至。

死者袁某为人老实,却早在半年前就遭受校园欺凌,为此甚至选择辍学,独自一人出外打工。

原本以为不上学就能息事宁人,但没想到,因为袁某将其中一人的手机号码拉黑,这几个人竟然将他诱骗回家,向他索要钱财,遭拒后还将他带到宾馆进行殴打。

这一次,袁某没能幸免。

被打晕后,6个罪犯选择抛尸,将袁某埋在了土坑里。

图片

尸体被警察挖出,死者袁某的父亲才发现儿子在校受到的欺凌如此严重。

而目前此事件还未看到校方回应。

这一条条令人愤怒的新闻都在表明,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大众,都对校园欺凌问题缺乏关注,甚至完全漠视。特别是学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手法,只会让悲剧屡屡发生。

02

反对校园暴力

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践行者

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等一系列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与学校对孩子个性有最直接影响。

有数据显示,部分施暴者来自有虐待行为的家庭。他们本身来自于一个充斥着冷漠、欺凌、骄纵甚至暴力的家庭,从小就缺失了亲情建构的安全感,这让他们焦虑、恐慌,同时也可能对他人冷漠、敌视。

此外,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在校表现不闻不问,很少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面对孩子在校闯祸,有些家长甚至采取拒绝到校配合的处理方式,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即使到校,他们也会包庇孩子的缺点,这无疑助长了学生的气焰,加剧了暴力行为的产生。

所以,要想杜绝孩子的校园暴力的发生,父母应起带头作用,给孩子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从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把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降到最低。

图片

此外,校园欺凌的发生与施暴者和被施暴者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家庭不能撇清关系,学校更不能划清界限。

当校园欺凌发生时,如果学校不作为,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进一步发生。所以,学校及老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在日常教学中,向孩子们讲述校园霸凌的危害,让可能成为施暴者的学生得到警示,使可能成为受害者的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图片

▲日本校园欺凌电影《伤痕累累的恶魔》剧照

同时,老师也有责任教育学生辨别清楚“玩笑”和“校园欺凌”的边界,减少言语羞辱、身体攻击、流言蜚语等的发生,这样或许就可以让老师们、家长们、校领导们对同学之间的“打闹”多一些关注。

而除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外,相关法律的完善也非常必要。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校园霸凌问题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李亚兰表示,禁止校园霸凌发生,法律不能缺位,为此她带来了关于对校园霸凌行为进行单独立法的建议。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李亚兰,图片源自网络

李亚兰在建议中指出,很多校园霸凌行为在性质上极为恶劣,但伤害后果并没有到达伤残鉴定标准中轻伤或是重伤“量”的要求,也无法对其追责惩治。

对此她建议,制定校园霸凌专项法律法规要更加细化惩治“量”的标准。根据校园霸凌造成的不同行为后果做出规定,进而明确是司法、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惩罚,还是由学校进行纪律惩戒、家长进行协商处理。

该建议一出,就得到了网友们的大力支持。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家庭、学校再到司法,如果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解决校园欺凌的问题上来,校园将会变得更安全,我们的孩子也会拥有一个更阳光的未来。

03

校园欺凌是世界性难题

各国解决办法值得借鉴

校园欺凌不是一域之难题,而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为了为遏制校园欺凌,多国纷纷出招严肃对待。

•日本:早发现、早预防

2013年,日本国会通过《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首次将校园欺凌问题法制化,实现早发现早预防。

该法案规定,学校需积极协助家长和地方居民,通过加强与社区的合作,确保学校周边的良好风气;如果居民目睹有欺凌事件在校外发生,应及时告知学校,方便学校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日本文部科学省还设立了全国统一的24小时免费求助热线,以确保家长和学生可以随时咨询校园欺凌问题并获得帮助。

•美国:学校鼓励言传身教

在全美50个州中,有41个州同时有制定处理校园欺凌行为的法律和政策。此外,还有12个州甚至把欺凌行为视为刑事犯罪,并可适用于青少年。

此外,美国的有些学校还鼓励富有创意的言传身教。2018年12月,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名10岁女孩就因为欺凌他人,被罚禁止搭校车。该女孩的父亲为培养女儿的同理心,罚其在2摄氏度的天气里步行8公里上学,父亲本人则开车紧跟其后。

▲美国10岁女孩欺凌他人,被罚走路上学。来源:WKYC Channel3

•英国:家长不能免责

英国教育部明确表示,防止学校欺凌并确保学生安全,是学校的首要任务,社会应对校园欺凌采取“零容忍”政策。

如果学生家长发现老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可以向校长乃至地方教育当局申诉,以追究教师和学校管理疏漏的责任。

学生若因欺凌等偏差行为被永久停学,或在一年内被定期停学两次以上,地方教育局或学校可向法院申请,对该学生的家长发出“教养令”,要求家长共同担负起改善学生偏差行为的责任。

图片

•芬兰:拒做旁观者

2009年,芬兰开展了“反欺凌计划”(KiVa),在该计划中,其中有一项措施的教育对象既不是欺凌者,也不是被欺凌者,而是该行为的第三方,即旁观者。

KiVa计划将欺凌情景以电脑游戏的方式呈现,让孩子们控制卡通角色,作为旁观者直面欺凌行为,并做出相应抉择。

这种创新的方式旨在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在不成为欺凌者的同时,也能给予被欺凌者更多的帮助。

图片

•挪威:对校园霸凌“零容忍”

挪威是最早发起反对校园欺凌运动的国家之一。从2002年开始,挪威就启动对欺凌的“零容忍方案”,这也是世界上公认的较为成功的反校园欺凌方案。

如“零容忍方案”中的欺凌预警,是创设一个识别攻击行为和防范欺凌的学校环境,并为学生量身制作成人干预和过滤下的安全区域。学校会识别学生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

此外,当校园内突发的欺凌事件进入预警识别状态后,“零容忍方案”的干预措施就要立刻启动。如果受害者首次遭遇欺凌,学校会召开会议,商讨干预对策。随后,学校会通过强化学校反欺凌的态度,进而实现惩戒欺凌者的目的。教师先和每一个欺凌者单独会谈,单独会谈结束后是共同座谈,视严重情况给予他们警告处分。

……

那么回到国内,当孩子被欺凌后,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央视节目《开讲啦》上,就分享了几个实用的教育方法👇👇

日前,由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在韩国上映,广受好评。影片中小北(易烊千玺饰)对陈念(周冬雨饰)所说的那句“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赢得了观众的共鸣,可谓是深入人心。

图片

但是,生活不是影视剧,如果遭遇校园霸凌,却没有“易烊千玺式的保护”,如何才能守护“少年的你”呢?

-END-

图片

阅读 1612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