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隆冬季节,
在广阔无垠的呼伦贝尔草原上
跳跃着这样一群欢脱的生命
它们是草原上的自由风
——蒙原羚(黄羊)
想了解黄羊的迁徙之路吗?
来跟着熊猫君的脚步一探究竟吧
©He Jiale/WWF
本文作者:
何嘉乐,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东北项目办公室物种项目官员,主要负责黑龙江流域的湿地和候鸟保护项目,也做观鸟等自然教育工作。小伙伴儿们,如有北方地区不认识的鸟,可以留言问他。
羊羊回到冬天的家
黄羊,学名蒙原羚(Procapra gutturosa),英文名Mongolian gazelle,主要分布于中国、蒙古和俄罗斯三国交界处的达乌尔草原,生性胆小,常集群活动,也会像草原候鸟一样迁徙,是有集群迁徙行为的小型有蹄类。每年12月,结束了求偶和交配的蒙原羚开始集群,从蒙古国南下,穿过边境线进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越冬。
©He Jiale/WWF
由于草原面积减少、生境退化、过度放牧、盗猎等因素的威胁,羊羊们的数量迅速下降。蒙原羚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同时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极危(CR)。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黄羊冬天的家,盖因境内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
呼伦贝尔草原示意图
呼伦贝尔草原并不是旅游宣传中所谓的世界几大草原最好的存在,不过它和它的邻近区域一同构成了横跨中蒙俄三国交界的达乌尔草原生态国际保护区。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国境的自然保护区,也是WWF中蒙俄三地开展国际合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
中蒙边境样线调查
——监测和保护黄羊的迁徙之路
中蒙边境样线调查是WWF和合作伙伴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起开展的呼伦贝尔边境地区鸟类、兽类种群及生境调查。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是本地科研和保护实力担当,也是熊猫君的好伙伴。这次为蒙原羚再次启动了这次调查,已经有十余年没有开展过类似的调查项目。
目标路线是从满洲里出发,沿着边境线附近的公路向西南再转向东一直可以开到贝尔湖,全程400余公里都是军管区。这条公路由边防军负责巡逻和检查,正常是不允许车辆或游人通行的,需提出正式申请等待相应审批。
这次前往呼伦贝尔赶上了升温,雪没有想象中的大,但冬季的草原美不胜收。
©He Jiale/WWF
快来数羊!
刚转到国防公路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第一只蒙原羚,就知道这次不至于空手而归了。第一天陆陆续续的记录了四百多只,超过一半都漫步在双方边境围栏之间的国界地带,甚是悠闲。越过围栏的蒙原羚大概有二百只的样子,看到我们的突然现身,第一时间就骚动起来保持足够的警戒距离。
©He Jiale/WWF
阳光洒出来完全没有什么温度,悄无声息的北风又卷走了全部热量。我瑟瑟发抖的端着大炮试了几段,最终录下了官微那条睡前数羊的视频。小伙伴儿们可以在睡前看看,入睡效果更佳哦。
真是胆小又蠢萌的家伙,在东北久了,蒙原羚估计也跟傻狍子一样沾了点神经质,不跑就转头卖萌,要跑的时候突然加速一阵风。
以下并不是快进
©He Jiale/WWF
作为中蒙俄三国交界达乌尔草原生态区的关键保护物种之一,蒙原羚在每年11月~12月进入繁殖季,能看到求偶、打斗等行为。冬季的蒙古国正面承受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低温逼迫蒙原羚不得不集群向南迁徙,通常会有大群入境的情况。就呼伦贝尔的中蒙交界而言,我方地区以哈日哈沙特口岸为中心,每年均可见到越境的蒙原羚。
©He Jiale/WWF
所谓边境线,在中蒙之间实际上是指界碑与界碑的隔离线,而界碑则分别设立于中方和蒙方各自的围栏之间草地上。WWF蒙古同事曾认为,蒙方围栏底部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作为蒙原羚的通道,而中方围栏是密集的铁蒺藜,威胁蒙原羚的正常迁徙。
边境线示意图
不过根据我们这次样线调查的结果,顺利通过蒙古边境围栏的蒙原羚接近1400只左右,其中500余只已经顺利通过了我方边境围栏后正常活动。根据目击报告和新闻报道,今年受冷空气影响,集群迁徙的蒙原羚总数可能超过4000只,结合调查数据,保守估计已经有超过2000只蒙原羚进入我方境内新巴尔虎草原撒欢了。
不排除有部分蒙原羚或硬或巧的找到了我方边境线可以通过之处,或许跳跃通过围栏。然而如果按2500只这么大数量的种群且伴随大比例亚成体,在边境围栏上没有明显缺口、破损的情况下出现在我方境内,最大的可能仍然是在阿日哈沙特口岸地带,中蒙双方均预留了野生动物迁徙通道。通道的具体情况尚不得而知,熊猫君期待在繁殖季二次调查的时候一探究竟。
©He Jiale/WWF
样线上只记录了大种群的三分之一,主要是因为12月的蒙原羚已经按繁殖单位分成了十几只到近百只不等的小群,以种内斗争、求偶胜利的头羊为首,进入草原腹地简直就是泥牛入海不可寻。
总而言之,本次冬季调查未见到我方边境围栏存在缺口,铁蒺藜上也没有发现蒙原羚的尸体;推测大群蒙原羚是通过边境口岸预留的迁徙通道深入草原腹地,不排除有个体翻越围栏的可能。
边境样线生境特征不多,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方境内的草原防火带。一眼就认出是定期用拖拉机翻耕过的裸地,宽度和具体位置是根据地形变化安排的,与边境围栏之间的距离也不是固定的。防火带的定期翻耕为小型雀形目鸟类提供了食物和隐蔽条件,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平衡。
防火带 ©He Jiale/WWF
羊羊的小伙伴儿们
冰天雪地之间,蒙原羚的小伙伴也还有不少,常见的比如:
©He Jiale/WWF
👆 小伙伴儿们能识别出是什么鸟吗?留言给熊猫君吧!
和所有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相似,地广人稀是普遍特征。在呼伦贝尔的行程,每天往返住宿地和样线之间就需要很长时间,起早贪黑还好我们都习以为常。因为离边境最近的不是苏木就是嘎查(蒙古族的苏木相当于乡镇,嘎查相当于村屯),小到只有一家自营小卖部的那种人口聚集区。
© He Jiale/WWF
天苍苍野茫茫,自由像风一样,风吹过草地上的牛羊,家就在马背上。最后一天回程又逢夕阳西下,瞄向车窗外的目光不经意间偶遇了一对中年夫妻——阿姨在前策马扬鞭,大叔紧跟在后面左手控制坐骑,右手还挽着另一匹马。相向而行的车马擦肩而过,三匹蒙古马踢开的雪花仿佛一瞬间冻结了所有。
蒙古马 ©He Jiale/WWF
那一瞬间
也是我们热爱自然
钟情保护的原因
——自然之爱、自由之心
最后熊猫君携羊羊给大家拜个早年!
小伙伴儿们可以读出下面的字吗(谁要唱了)?
©He Jiale/WWF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