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你关心的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2019过得怎么样?| “诺亚方舟”项目回顾

媒体:原创  作者:阿拉善SEE基金会   专业号:阿拉善SEE基金会 2020-07-09 09:46:35

导读

西南山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当今中国60%以上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阿拉善SEE“诺亚方舟”项目致力于中国西南山地原始森林和高原湿地保护,努力探索和推进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友善依存的生态关系。

目前“诺亚方舟”项目已在云南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区域形成了3个整体性的保护区域项目。2019年,我们在3个区域实施了巡护队能力建设、社区生计替代、物种监测、绿色教育等四方面工作。

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是“诺亚方舟”项目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2019年它们过得怎么样?我们的项目有哪些进展?

绿孔雀保护概览

·绿孔雀栖息地保护

2019年,在绿孔雀栖息地共同管护区内,巡护队坚持日常巡护,为绿孔雀的生存、繁衍提供安定的环境。

绿孔雀共同管护区栖息生境

在两处巡护卡点,巡护员每天值班守卡,并对进入管护区内的人员进行劝退、登记,以此减少管护区内的人为活动,减少对绿孔雀的干扰。

巡护归来

项目每月为巡护队提供巡护能力建设培训,提高巡护队的巡护、监测能力;优化巡护路线、重点管护地带、进一步明确巡护员工作职责。

巡护员学习红外相机使用

·种群数量稳定和复壮

2019年上半年持续干旱,监测到小孔雀2只;同时还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白鹇、原鸡、中华斑羚、黄喉貂等同域动物。

红外相机监测到的绿孔雀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

根据巡护员巡护记录、实地考察,在2018年原有的23台红外相机基础上,增加了27台。监测绿孔雀活动范围从海拔600米-1000米 扩大到600米-1400米。

在持续大旱的情况下,在绿孔雀的两个主要求偶、育雏地增加了补水工程建设,为旱季水源不足时供绿孔雀及同域野生动物饮用;在管护区周边荒地里播种豌豆、甜荞、小麦三种绿孔雀传统喜食作物,在旱季为绿孔雀补充食物来源。

·重建社区文化与生活方式

在管护区周边的7个社区,开展了8次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减少周边社区村民进入管护区内的次数。在管护区所在村委会的小学里开展了4次绿孔雀保护自然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认识绿孔雀,明白保护绿孔雀、保护生态的意义。

村民生计增补养蜂计划开始实施,进行了蜜源植物调查、养蜂地选址、4次中蜂养殖培训;请元江县有29年养蜂经验的刘老师到大平掌社区手把手教授队员及农户活框养蜂。

教授队员及农户活框养蜂

滇金丝猴保护概览

·老君山滇金丝猴巡护队项目

老君山猴群是所有猴群中最危急、最需要迫切保护的一群。项目在丽江市玉龙县石头乡利苴村社区组织开展了社区巡护员招募活动,并于4月成立了社区巡护队开始在老君山金丝厂猴群活动区域开展巡护工作。

截至目前,已经做到每月对滇金丝猴种群进行跟踪监测,4-9月间共产生巡护数据1181条。

老君山野外猴群

老君山野外公猴

自发现滇金丝猴猴群的五个月来,发现滇金丝猴主要在罗古箐至金丝厂北侧范围内活动,种群数量预估约300只。 同时,在巡护工作中也发现了其他的重点保护物种,如白点鹛、血雉、绿绒蒿、红豆杉等伴生物种。其中白点鹛是极其罕见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巡护中不但发现了白点鹛的成鸟和幼鸟的踪迹,还取得了影像数据。

白点鹛 成鸟

白点鹛 幼鸟

·南仁滇金丝猴保护与社区行动

云南省德钦县南仁村附近,有一群滇金丝猴,因栖息于白马雪山保护区内的吾牙普牙,得名吾牙普牙种群。得益于南仁村村民和德钦奔子栏管护人员的常年巡护,南仁滇金丝猴种群栖息状况良好。

2019年,南仁村民巡护队与保护区管护局共同工作,在滇金丝猴全境监测中完成了对吾牙普牙种群的监测,弄清该种群的分布范围和个体数量以及栖息地植被类型、食物种类和同域动物。

·白马雪山滇金丝猴社区保护行动

滇金丝猴全境监测项目调查工作顺利完成,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监测调查将为今后滇金丝猴物种动态监测、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推进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保护,从而推动金沙江与澜沧江两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为巡护员开展能力建设培训,支持霞若管理所、奔子栏管理所、康普管理所、塔城管理所、塔城野生动物救护站,为200名护林员开展了基层护林员培训。

护林员培训

开展社区生计替代活动,提供养蜂与中草药种植培训;开展白马雪山社区环境整治示范项目培养村民环境卫生意识。

喜马拉雅蜂养殖及濒危药用植物种植培训

亚洲象保护概览

·亚洲象活动监测与预警系统推广

项目地关坪村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东片和西片的重要连接地带,是亚洲象经常往返通行的廊道。同时关坪村辖区紧邻关坪亚洲象食物源基地、野象谷景区、G213国道、G8511高速公路等,导致该区域成为亚洲象肇事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

2019年,项目通过无线红外相机的全天定点监测,拍摄到亚洲象在定点区域活动照片后,短信通知管理人员。由管理识别确认,控制声光报警器将现场预警信息发布。提前告知当地村民,村寨和道路周边亚洲象活动动态,以此达到规避亚洲象肇事风险,保障当地人生产生活安全的目的。

 

亚洲象活动监测点

监测到的亚洲象

同时,项目配套开发了后台管理平台,用于连点成片的网络信息交流,并进行科学数据的管理、储存和调用,以期系统未来能对亚洲象活动进行智能识别,达到全自动值守的目的。

项目现已从最开始的关坪村下辖的空格六队区域,拓展到关坪村委会下辖的攀枝花、空格六队、中田坝,以及云南农垦集团大渡岗农场下辖的农场三队、农场十五队等区域。

从项目开展以来,项目区内共监测到亚洲象活动248次,对其中221次(89.11%)发布预警,共发布信息300条,其中247条(82.33%)在发现亚洲象活动后的20分钟内发布。

亚洲象活动预警广播发布点

在项目覆盖区域内,未发生因人象突然正面相遇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为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一层安全保障。

·勐海亚洲象食源地建设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有18只亚洲象组成的象群,常年活动于人员密集区域,与当地社区生产生活形成高度时间和空间重叠,全国因亚洲象肇事致人死亡的案例中,有57%与勐海象群有关。

为了缓解这一现状,阿拉善SEE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共同发起“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诺亚方舟亚洲象保护”项目。项目计划通过在勐海县开展亚洲象栖息地改造试点,对亚洲象栖息地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亚洲象栖息地质量,缓解人象冲突。

目前已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阿镇建设完成1300亩亚洲象传统喜食植物芭蕉和粽叶芦的种植;完成抚育间伐、计划烧除修复亚洲象栖息地2000亩;完成建设人工硝塘5个。当地居民正在按照亚洲象适宜生境特点和传统喜食植物,修复与他们世代相依的亚洲象的栖息地生境。

在林中已经成活的芭蕉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态监测站通过无人机航测、29台红外相机布设和选取20个植物样方对项目地土地利用变化、动植物多样性调查、亚洲象栖息地恢复区域植被物候监测,为亚洲象保护项目进行科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对亚洲象栖息地修复成效进行科学和客观评价。

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诺亚方舟守护亚洲象项目

食源地建设现场采访

我们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尝试保存一座活体诺亚方舟,让自然的物种自由繁衍,不离开原生栖息地。2020,期待您的继续支持!

阅读 80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