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丝光椋鸟在行动

媒体:原创  作者:CC黎明   专业号:CC黎明 2025-04-02 19:05:09

丝光椋鸟在行动(筑巢)

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是中国东部及南部常见的鸟类。偏好开阔的农田、疏林、村落周边、城市公园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常栖息于电线或树枝上,对人工环境适应性强。以昆虫(如蝗虫、甲虫)、果实、种子为食,春夏季偏重昆虫,秋冬季转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群居性显著,非繁殖期常结成数十至百千只的大群活动,飞行时呈密集队形。北方种群为候鸟(冬季南迁),南方多为留鸟,全年栖息于固定区域。

丝光椋鸟的繁殖期集中在4-7月,南方稍早。巢址选择多利用天然树洞、废弃建筑缝隙或人工建筑洞穴,巢材为枯草、羽毛等柔软材料。每窝产卵3-5枚,卵呈淡蓝色或乳白色,无斑纹。雌鸟为主孵化,孵化期约12-14天,雄鸟负责警戒与觅食。双亲共同哺育雏鸟,育雏期约20-25天。雏鸟离巢后仍依赖亲鸟喂养1-2周。部分个体一年繁殖两窝,种群繁殖成功率较高,得益于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人间四月天,春光明媚季。许多留鸟和夏候鸟进入繁殖高峰期开始筑巢、产卵。今儿发现窗外有几只丝光椋鸟正忙着筑巢。它们选择的是小区楼房外墙的建筑洞穴,看它们不停地衔来枯枝树叶甚至塑料薄膜往洞里塞。楼房的洞穴每层都有,而且一模一样。我看着它们每次入洞都不是一次性成功,而是从下往上每层的洞穴都要进去一下,最后进去那个停留的时间稍长。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为了安全“声东击西”,还是记忆力太差找不到自己的巢穴;或者是我分辨不清到底有几家几户同时在筑巢。我看不到洞穴里的情况,但见它们忙得不亦乐乎。

椋鸟目前种群稳定,未被列为濒危物种。因其食虫习性,对农业害虫控制有积极作用。我想,丝光椋鸟之所以选择小区里的人工“巢址”,一方面可能因城市扩张导致的天然巢址减少,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此类人工巢址提高筑巢效率。目前正当爱鸟月,此时宣传保护,可提醒公众减少干扰(如避免掏鸟蛋、破坏巢穴)。为避免丝光椋鸟筑巢的事“走漏风声”,我故意把标题里的“筑巢”写作“行动”,也祝它们这个春天风调雨顺!

 

阅读 63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