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综合动态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景观建设与园区日常管理

媒体:原创  作者:植物园联盟   专业号:植物园联盟 2020-08-11 11:08:02

作者介绍:

唐凌云,来自昆明植物园,于2017年参加联盟园林园艺与景观建设培训班,在培训班优秀学员评选中脱颖而出,于2018年参与联盟人才交流计划。本文为作者在英国学习后的学习报告的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作为一名刚在植物园工作了两年的植物园新人,有幸获得此次珍贵又难得的机会到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园林园艺实践学习。在到植物园工作之前,自己曾从事过景观设计工作,并且在学校学习的专业也是景观设计相关专业,所以结合目前工作岗位职责和曾经所学习的专业,带着自己此行想要学习了解的几个方面,订立此行的学习目标。

目标一:了解世界级优秀植物园的景观建设和园区管理——岗位职责

目标二:认识书本上学习到的英式园林的真实体现——所学专业

目标三:学习报春属植物的景观营造——报春专类园的建设

目标四:学习优秀的花镜作品——兴趣关注点

下面就结合以上四个学习目标来进行此次学习的报告总结。

1.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景观建设与园区日常管理

1.1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简介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al Garden Edinburgh)位于英国苏格兰,是世界七大著名植物园之一,始建于1670年。最初它是一个仅有网球场大小的药用植物园,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爱丁堡(Edinburgh)、本莫(Benmore)、娄根(Logan)和道克(Dawyck)四个园区,占地面积超过70hm2。园内收集了3.4万种活植物,其中高等植物16405种,是世界上高等植物收集量排名第二的植物园,仅次于邱园。爱丁堡植物园的标本馆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其馆藏有300万份植物标本,占全世界植物的一半乃至三分之二,每年都会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前来参观学习。其图书馆也是英国最大的科研性图书馆之一,里面有超过100万份的专业书籍、期刊、地图等,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供前来访问的人查阅使用。

1.1.1 爱丁堡园区(Edinburgh)

爱丁堡园区是其主园区,位于爱丁堡市北面的因弗伦斯,靠近海边,占地面积约33.3hm2。该园区年均降水量637mm,极端低温为-15.5℃,极端高温为27℃,是四个园区中气候最干燥的一个园区。

园区内共收集展示了344 个科,2595个属,12014个种的植物,其专类园包括:温室群、岩石园、杜鹃园、中国坡、高山植物区、智利台式花园、女王母亲纪念花园、示范园、草本花镜、苏格兰欧石楠园及树木园等,全园的植物搭配以自然式种植为主,充分的展现了英国典型的自然式风景园林景观。其中,温室群包含了5个人工气候区,共10个温室,分别是温带植物温室、热带水生植物温室、蕨类植物温室、兰花和苏铁植物温室、热带棕榈温室、温带棕榈温室、南美水生植物温室、干旱沙漠植物温室、沼泽温室和热带岩生温室,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岩石园,始建于1871年,由各种造型的山石搭配以相宜的植物种植组成。该区域收集种植了5000种植物,包括高山植物、寒带植物、草原植物和矮生的乔灌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作为西方国家收集中国植物数量最多的植物园,在中国坡区域主要收集展示了来自中国的野生植物,尤其以西南地区的植物居多,在爱丁堡植物园中,收集的活体植物里有10%是来自于中国的野生植物。

1.1.2 本莫(Benmore)

本莫园是爱丁堡植物园的一个树木园,位于苏格兰南部西海岸的Cowal半岛。这里空气潮湿、雨水充沛,海拔高度为15-137m,年降雨量在2032-3048mm之间。该园共收集展示了起源于不丹、澳大利亚和智利等地区153个科,418个属,2404个分类单位的植物,其中杜鹃的原生种、亚种和杂交种有650种,这里环境冷凉、潮湿、多雾,所以这里是世界上收集附生类杜鹃最多的园。除此之外,其湿润的气候也使这里成为蕨类、苔藓以及地衣类的主要收集地。

1.1.3 娄根(Logan)

娄根园位于苏格兰西南面一个气候温暖的半岛上,三面环海,海拔25-65m,年降雨量830-1120mm。由于受海湾气流的影响,娄根园的气候条件很独特,是四个园区中气候最温暖的园区,在这里收集了很多喜欢潮湿、温暖环境,原产于中美洲、南美洲、南非、加那利群岛、澳大利亚、台湾、越南、新西南等温带地区的植物。园区共收集展示了185个科,656个属,2239个分类单位,其中重点收集了棕榈科、蕨类、杜鹃花科及龙舌兰科等植物,桉树的收集种类达到了40种。该园区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植物种类繁多,搭配合理,景色怡人,颇具热带风情。在围墙花园区,更是一年四季均有景可观,夏季的围墙花园展示了世界上收集最齐全的半耐寒多年生草本植物。

1.1.4 道克(Dawyck)

道克园位于苏格兰中心区域,原来是道克家族的私人树木园,于1978 年赠送给了爱丁堡植物园。该园区海拔较高165-250m,年降雨量800-1170mm,因其离海较远,园区气候条件比其他园特殊,属较冷凉的大陆性气候,降雨量较少。该园共收集展示了89个科,217个属,1261个分类单位,其中重点收集了许多耐寒的高山杜鹃和一些针叶树种,许多高大的乔木都有300多年树龄,有些算得上是英国最高的大树,道克园是当今世界上有名的树木园之一。

道克园区景观

1.2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景观建设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物种收集丰富,在保证生物多样性建设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在造景上,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遵循着英式自然风景园林的造园手法,师法自然,力求达到一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象,真正做到了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人工搭配种植,而又找不到做作的人为痕迹,一切都那么的和谐、清新。植物的种植模拟自然状态,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以植物的生态习性为原则,乔、灌、草搭配群落式种植。

开阔的大草坪,草坪上孤植的形态优美的大乔木亦或是成点状布局的杜鹃灌丛,配以起伏的林缘线,绵延的园路或迂回的林中小径,让你无论置身何处,都会觉得处于一副景色怡人的风景画之中,景观节点处,精心设置的景观小品也都能让你驻足片刻,流连其中。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景观设置,除了注重自然性外,还十分注重文化性,如中国坡的小亭子,红色的木围栏,都透露出典型的中国特色。良好的景观呈现,除了与精心的设计相关,也与日常养护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园区日常管理除了精细,更多的还体现了园区工作人员对园艺工作的热爱和责任。

1.3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日常管理养护

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为期两个半月的学习实践中,主要学习参与到的也就是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一些夏季日常管理养护工作,我结合自己在昆明植物园的实际工作需要,分别选择了到爱丁堡植物园园林园艺部下的树木组、温室组、苗圃、草本组以及岩石组6个工作小组进行了学习,具体的学习所得与时间安排如下:

1.3.1 树木组工作学习

由于自己在昆明植物园所管辖的园区是观叶观果园,所以我选择在树木组工作的时间相对是最长的,为期5周。爱丁堡植物园树木组主要负责的是植物园大部分木本植物集中的区域,如杜鹃区、尼泊尔植物展示区等。在该组参与的主要日常工作有除草、局部景观设计、苗木种植、覆盖、施肥、移栽、大树修剪、普通修剪、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病虫害防治、植物登记等。

我对本小组的工作总结为精致的干着糙活

(1)该小组的日常管理,精细化管理和粗放管理相结合,在景观示范区,管理十分注重细节。杂草均为人工拔除,除草后会覆盖黑色的有机质土壤,一方面以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水份流失,另一方面防止杂草再生的同时也使得看起来更为美观。游客到达不了隐蔽的地方,则利用工具铲除杂草,以太阳暴晒下清除杂草。

(2)景观的营造十分注重人性化考虑,包括植株造型的修剪、景观小品或公共设施的摆放,例如:景观石或介绍牌的摆放尽量靠边,方便游客拍照阅读,也避免了踩踏苗床;休息座椅后的枝条的造型修剪,修剪的时候在不影响游客休息的前提下,尽量保证给游客提供一个半隐蔽的休息空间。

(3)工作后注重还原现场,将人工痕迹减少到最低,散落在草地或路面上的土,都会用鼓吹机将其吹入苗床,然后用刷子把路面清刷干净。

(4)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病害则会将修剪下来的枝条在专门的场地进行焚烧。

(5)种植床的边缘会定期修剪、清理,保持干净整齐,包括草坪的边缘和生长越界的植物,草坪的边缘用专门的草坪修剪剪进行修剪,生长越界的植物则不予保留,全部清除。

(6)新栽植的乔木区域,一般会将草皮用化学试剂杀死,种植完成后覆盖木渣以起到美观和保水的作用。

(7)在种植设计的时候会充分考虑苗木的未来生长状况来设计,涉及到苗木的树形、生长速度以及生长习性等,在初到树木组,由于得知我是学景观设计的,他们恰好需要新种植几棵苗木,并设计一条小径将南美的植物和北美的植物种植区分开,于是就安排我和一个德国女孩去规划设计。在种植和分区前,工作人员Robert带我们了解了预种植植物生长了三十年后的形态,让我们了解其树形和生长速度,然后拿来了绳子,让我们根据我们理想的路径规划去将路径用绳子在草地上放线,这样就很直观的可以看到路径线条是否美观合理,放线完成后,我们又根据植物搭配原则,将预种植的植株摆放在相应的种植位置,由于空间有限,我建议将6棵植株减少一棵,一方面让所有的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另一方面是可以给后面做背景的杜鹃留出足够的观赏空间和开阔的视野。在整个场地设计摆放完成了,得到了园区主管David的认可后开始具体实施,设计方案通过,看到自己设计的成果得以肯定,并在植物园内实施,虽然小的不值得一提可是还是感到很是开心。

1.3.2 温室组工作学习

温室包括展览温室和科研试验温室,展览温室分为 10 个主要区域,科研温室针对科研方向,包括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海角苣苔属(Streptocarpus)、蕨类(Pteridophyte)、兰科(Orchids)、秋海棠属(Begonia)、姜科(zingiberaceae)、针叶树(Conifer)、阿拉伯中东地区植物等方面。参与的主要日常工作:整理苗床、浇水、修剪、清理倒伏苗木、病虫害防治、除草、投喂鱼食、换盆。

在温室为期一周半的实践学习,我主要在温带植物温室工作。这个温室主要收集的起源于温带温暖地区的植物,特别是来自澳大利亚、南非和加那利群岛的植物。这片区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庭院、温室内和室外。

在这一个工作小组最大的心得我总结为带着思考在工作,条理清晰,工作有理有据。

此部分三个区域中庭院展示区由于处于室外,但位于庭院之中,小气候环境相对比较阴凉,由于处于天井之中,一方面可以获得雨水的灌溉,但另一方面又曝晒在阳光之下,所以在此区域内种植的是相对稍耐寒耐旱的植物。今年爱丁堡天气相对比较干旱,庭院区域隔天需要浇水一次,如果连续晴天则每天都需要浇水。此时浇水的方式根据栽种在不同地方的植物、覆盖的不同基质,浇水也是有不同的讲究的,但大前提都是避免可水压过猛伤到植物或将覆盖基质冲散露出根系,一方面不利于植物生长,另一方面也不美观。

温室室内展示区,由于室内温度、湿度相对较高,所以栽种在此区域的植物就都是相对比较脆弱,只适应温暖湿润气候的植物。在此区域内每天必做的日常工作是整理苗床和浇水。整理苗床时需要清捡枯黄落叶,但不得踏入苗床,只能用手去捡起苗床或地上的落叶,远距离的则可以使用叉子,但为了避免不小心伤到植物,一般很少使用叉子。

温室室外展示区,由于冬季爱丁堡气候较寒冷,但靠近温室,外围的气温又比绝对室外温度要高一点,所以在温室外围种植的都是相对较耐寒的植物,以能适应寒冷天气的植物为主。而且在此区域内的植物,由于适应性较强,所以管理相对比较粗放,一般以清除杂草为主,旱季会适当补水。

带着思考在工作,除了表现在管理植物上,也表现在景观和服务于大众上,例如修剪一个枝条是为了方便人们通行,但与此同时应注重景观性,做到修剪无痕迹,修剪后如何能展示出一个好的景观效果,哪怕一片叶子也是如此,都是经过了思考才动手。

在温室组实践学习的时候,感触还特别深的是,工作人员做事比较细致、有原则,当一些习惯被约定俗成以后就慢慢成了规矩,所有人都会自然而然去遵循,久而久之便成一个传统,好的习惯是需要传承的。

温室组的工作人员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观测和记录气象数据,固定的工作人员每天定时采集不同深度土壤温度、气温、降雨量、湿度、光强、日照强度(日照计)、气压值(压力表)等关键气象数据,观测和记录以后定期整理录入BGbase。

1.3.3 苗圃组工作学习

在苗圃为期一周的实践学习中,我对苗圃的工作总结为整齐划一的规矩化工作。

苗圃的主要工作是从事野外采集植物的繁育工作、园艺实践、科普教育工作和少量科学实验。所繁育的种苗主要提供给主园和其他三个园区种植。

我在苗圃参与的主要日常工作有换盆、插标签、浇水、施肥、除草。在苗圃,工作人员将标签插放得整齐统一,方向一致,方便管理和查看。每一棵苗木的信息都会录入BGbase,并且每做一次变化都会更新一次信息,移动或者分苗换盆了都会重新更新一次信息。施肥有针对性,根据苗的长势和营养需要给予不同的肥料和施肥周期,例如长势较弱的苗木一般一周施肥一次,施肥前一天会浇水。植株在换盆的时候,不同的植物配根据生活型和根系的生长方式采用不同的基质和方法,例如乔木用空气盆,配以较粗的基质,换盆的时候,基质可以用力夯实;灌木则用普通花盆,配以相对颗粒细一些的基质,夯实的时候不可过分用力。

1.3.4 草本组工作学习

草本组主要负责中心区域的中国坡、北侧及西侧的草本花镜、北侧的展示园和女王母亲纪念园,主要从事展区的日常养护工作和展示园中为园艺爱好者提供服务、植物科普等工作。

在草本组为期一周的的实践工作学习中,草本组管辖范围内的草坪边缘一周修剪一次,尽量保证边缘的整洁。草本植物花期过后,会及时清理干枯花序,一方面为了美观,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种子散落形成杂草。

草本组的同事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工作中时刻在为游客考虑,工作管辖区域内有很多二级园路,游步道上影响游客的枝条都会及时处理,靠近游客休憩的地方需要修剪的绿篱就用绿篱剪代替绿篱机修剪枝叶,以避免噪音影响游客休息。草本组工作最认真的地方还在于每天工作结束后都必须清洗工具,然后整齐的摆放到工具房内。

1.3.5岩石组工作学习

岩石组主要负责园区里的岩石园、园区南侧的林地湿生园、高山温室、墙园及高山植物苗圃区域;该组除了负责片区内的日常养护工作,还负责高山植物苗圃植物的收集、繁育、换花等工作。

在岩石组为期一周的时间中,我主要参与了除草、清理倒伏苗木、种植苗木等。在岩石组的区域内,植物景观规划精致,所以需要严格控制植株群体的生长范围,越界的必须清除,该区内的植物有很多球根植物,除草的时候区别于其它组的是不可深翻土壤,只能用手叉在土层表面翻抓,若将球根翻出需要重现埋回。花果期后需要及时清除花序和果序,枯萎的叶子也需要及时清除。生长密集的植株需要及时进行分苗。其中,参与了鸢尾的分苗,由于鸢尾具有块茎,爱丁堡气候比较潮湿,降雨较多,所以需要将块茎裸露在土壤之外,让其能接受阳光的照射,仅覆盖石子,以保证不被雨水腐烂。

阅读 351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