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女孩李雪琴火了,她成了千万青少年心中的偶像。
她身上有诸多标签:北大,学霸,网红,天才少女,现在还多了一个:脱口秀演员。
今年7月,李雪琴在《脱口秀大会》上横空出世,各种爆梗段子层出不穷,微博热搜上了又上,她以黑马姿态一路过关斩将进入总决赛,圈粉无数。
李雪琴为什么火了? 关于这个问题,她本人将这一切归结于"幸运"。
但又不仅仅是幸运,因为每个人都能在李雪琴身上,看见一点自己的影子。
01
一则短视频,一台脱口秀
这个东北女孩火了
李雪琴最初走红,是因为一条普通的短视频。
2018年底的一天,她路过清华大学,看见门口很多人在拍照,突然有个想法冒出来:她想拍一则视频,对某个人说这门真白,思来想去,她决定对自己喜欢的吴亦凡喊话。
视频里的李雪琴素颜,面无表情,站在清华大学门前,用东北话说:
“吴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来到了清华大学,你看这是清华大学的校门,多白。”
没想到几个月后,吴亦凡竟然回应了这条视频,他以相同的语气和句式指着一盏灯说:“李雪琴你好,别管我在哪儿,你看这灯,多亮。”
明星效应的力量,不仅让李雪琴一夜暴涨200万粉丝,还迅速登顶热搜,后续喊话的郭艾伦、李彦宏都纷纷给予回应,她被网友称为“追星锦鲤”,还被挖出来拥北大学历,一下小火了一把。
不过2019年的这场热度并没有持续多久,真正让她火到出圈的是2020年的《脱口秀大会》。
如果说上一次火是蹭了明星的流量,那么这一次火才让人们真正看到了她的实力。
讲脱口秀需要技巧,节奏、逻辑、控场……这些能力都需要脱口秀演员不断地累积,一个精巧的包袱,往往要在写稿和表演中挖空心思去设计。
但李雪琴却另辟蹊径,她的脱口秀非常自然,完全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而且每场都金句频出,让现场嘉宾拍案叫绝。
说到北漂的心酸,她说:
“对于北京来说,我连个备胎都不是,我为他奋斗为他攒钱为他付出青春,走的时候,我还跟他说再见啦。”
“他也回我,你谁呀?”
之后一句“宇宙都有尽头,北京地铁没有”直接冲上了热搜。
谈到工作不如意想辞职,她借用妈妈的话表达了年轻人没有退路的苦恼:
“我跟我妈说,妈我压力太大了,我不想干了,要不回家种地得了……我妈说傻孩子,给别人家种地那就叫上班!”
“你们看看,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现状,没钱没地没退路,只有一个无情的母亲。”
她的内容全都取材于自己的生活细节,真实又真诚,把一个普通成年人要面对的沉闷和痛苦消解成让人哈哈一笑的段子,细想之下却又触到痛点,引起了无数听众的共鸣。
有网友评价李雪琴的脱口秀:“内涵高级,表达简单,了解观众。”“梗很高级,但表达却又很接地气。”
还有人感叹:“很喜欢李雪琴。她从不锋利,有底层的悲凉,又积极向上。”
作为一个初次登台,从没有任何线下表演经验的脱口秀新手,李雪琴似乎具有天生的观众缘,碾压一众老选手。
坚持复活她的李诞,称她为“天赋异禀”,盲目崇拜她的大张伟,说她是“一个不自知的天才。”
虽然没有夺冠,但她却是很多人心里的冠军。
02
为什么李雪琴会火?
李雪琴成为2020年夏季的爆款,绝不仅仅是偶然。
近年来,年轻人的“丧文化”逐渐出圈,这是一种比“佛系”更颓废的状态。日复一日的工作压力,无止境快节奏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对未来的迷惘,开始了“丧但快乐着”的日子。
很多人喜欢李雪琴,就是因为李雪琴身上那股“半死不活”的劲。
在节目中,只要她往台上一站,浑身就写满一个“丧”字。开讲的时候,因为紧张,她总是一手扶着麦,一手拿着话筒,总是表现出一种“怂”感。
喜欢她的人觉得她丧的可爱,丧的真实。这种浑身充满丧劲以及“爱咋咋地”的气息,在不知不觉就拉近了她和同龄人的距离。
不少媒体对丧文化持批判态度,觉得年轻人没朝气没活力,但李雪琴对此却有自己的解读:
“丧,是让年轻人在陀螺一样高速转动的生活节奏里,歇一会儿。”
她在一次访谈中说:“年轻人真的会一直丧吗?在我看来,很多北上广深的年轻人只在互联网上丧,他们在现实中还是在积极努力地工作,渴望升职加薪,一直在拼搏奋斗。”
“所有的年轻人都不会永远丧下去的。”
就像她自己,虽然拧巴,嘴上说着不行,但一旦被激起斗志,她也会爆发出自己的小宇宙。
第一次站在舞台上紧张地直哆嗦,但她说,“即使哆嗦,也要站着哆嗦。”
“北大”,是一个让李雪琴从网红里脱颖而出的标签。这个标签意味着精英化,距离感,高标准,高期待。
但李雪琴却有些“离经叛道”。她曾因为做土味短视频,被网友抨击“北大毕业的拍这么low的视频?”。
李雪琴怒极反问:“北大出来的人为啥不能做一个普通人?”
她说:“我的思维和他们是反着来的,我就是要把那些东西给消解掉。”
她拒绝被精英化,也讨厌事事都上价值。回国毕业后她参加了一个节目,和几个清华北大毕业生一起讨论 “年轻人和社会的碰撞”。
让她苦恼的是,生活中的最朴实最平常的事情,他们总是要上升到一个价值上。
“清华北大怎么地了呢,咋这么把自己当回事呀?你经历过啥呀,你就跟人家讲这些,就给人家传输价值观?”李雪琴做的特别别扭,录了三期,她就退出了公司。
在她看来,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不应该用一个标准去说教别人或引导别人。
当社会里所有人都告诉你,你要优秀,你不能停下来、不能被别人超越的时候。
李雪琴会云淡风轻地对你说:“歇一会再走,没问题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李雪琴身上找到了认同感,也感受到了这个女孩平凡的外表下那颗治愈的心。
03
经历抑郁症、割腕、被劈腿
她对世界始终充满善意
李雪琴自述是个悲观的人,她的口头禅是“这事儿不行”。
最初喜欢吴亦凡,也是因为羡慕对方看起来就被保护的很好,没有受过什么罪。而她从小却生活在一个“漩涡”里。
上初三那年,李雪琴的父母离异,她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敏感脆弱的母亲常常朝她发泄情绪,不允许她成绩下滑,也不允许她写完作业看电视。
有一次李雪琴考试没考好,妈妈直接崩溃了,从那以后李雪琴只能逼着自己考第一名。有时遇到委屈,她无处倾诉,只敢在外面哭完了才回家。
长久的压抑让李雪琴变得比同龄人更加自卑和敏感,她只能小心翼翼迁就着母亲,强迫自己过早地结束青春期,去适应一个“大人”的角色。
李雪琴在段子中笑着自嘲:“我母亲是我带大的。”观众的笑声背后,是这个敏感的青春期少女长久承受的痛苦和孤独。
成功考入北大后,李雪琴的痛苦并没有消失。她经历了被男友劈腿、失恋,大四那年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在纽约大学读研期间,她多次因抑郁症崩溃,不得不休学回国。
去年抑郁发作最严重的一次,她在凌晨用水果刀在手上划了三刀。平静下来后,她给自己止血包扎,开始继续写PPT。
“我是痛苦的,但这不代表我不能给你带来快乐。”
李雪琴的身上,有着许许多多年轻人正在经历的痛苦,用她的话说,“知道了人为什么痛苦,才会知道痛苦的人怎么样有可能开心。”
2018年底,李雪琴开始在闲暇时做幽默短视频,没有门槛,不用化妆,简简单单几秒,配一个“大家好,我是李雪琴”的固定开头,却收获了一堆“哈哈哈哈哈”。
有一次她去一家互联网企业做分享,一个师姐事后对她说:“我看到我愁云惨淡的同事们在听你这个分享的半个小时里,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都让李雪琴觉得快乐,“我能让别人开心,哪怕只是两分钟而已,我觉得也算功德一件。”
做好事,很简单。这个善良的女孩一直在以自己的力量默默为公益奉献着力量。
2019年9月,李雪琴参加了陈坤的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活动要翻越4920米的贡噶雪山。
即便李雪琴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严重的高反、生理期、体力消耗等问题在第一、二天便接踵而至,甚至还不慎掉到了冰河里。
她被折磨地几欲放弃,直言:“从来没有这么绝望过。”
李雪琴掉队到最后一名,她却始终没放弃,而是坚持走完了全程。
陈坤在活动后说,“我在李雪琴身上看到了勇敢和诚恳,也看到了她遇到很多事都能正面面对的态度,我觉得她身上有一种魅力。”
今年因为脱口秀走红后,李雪琴也不断活跃在各类公益活动中。
她和央视主持人海霞隔空互动,为东北大米打call,为公益助农贡献自己的影响力。
她还帮山里的孩子发声,让更多人看见山里娃写的诗歌,看见他们的才华。
在最近一次采访中,李雪琴还身体力行地消除着人们对于女性的外貌偏见。
因为外貌,李雪琴遭受过不少攻击。小学时同学嫌她胖不和她玩,长大了交男朋友对方却嫌弃她“基因不好”,火了以后也有网友攻击她“长成这样还当网红”……
她直言“我希望如果要有一天,全世界的人想到我,第一个想到是美女,那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的审美就不会对女性那么苛刻了。”
虽然经历过很多痛苦,但她始终对别人、对世界抱有一颗温暖的心。
04
李雪琴现象给教育带来什么启迪?
李雪琴确实红了,她不仅被央视cue过好多次,也被国内最火的几档娱乐综艺邀请做节目,同时还在筹备着去做线下的脱口秀,忙得不可开交。
从某种世俗意义上说,作为一个普通人,她达到了成功,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是关于她的走红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争议。在李雪琴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丧的一面,又能看到她奋进的一面,恰恰就像这批95后,00后的缩影。
新一代青少年们拥有比父辈更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更加有个性,这意味着新一代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已经越来越个性化。
这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和焦虑,在大时代背景下,究竟应该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家周国平曾说:“一个家庭和睦、父母相爱,孩子能在有爱和快乐的氛围中度过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温暖明亮的底色。”
李雪琴的童年战战兢兢,被泪水、委屈、孤寂填满,这导致了她长大后总是处于自卑和不自信的状态,也极度渴望温暖。
一个幸福充满爱的家庭,是孩子成长中获得力量的源泉。作为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正向的反馈,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成长。
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下滑就处处打压孩子,鼓励和肯定永远是最好的助推器。
其次,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擅于发现孩子的长处,挖掘他们的潜力。
很多家长和老师以为考上名校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就使劲让孩子按同样的方法去学习,却忽略了如果将孩子放进一个模型里,从模型里教出来的学生只会毫无个性、千人一面。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说,教育不应是禁锢,不应是扼杀,教育应该是尊重与宽容,是欣赏与关爱,是引导与激励,是平等与合作。
只有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去探索合适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和家长都要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没有内在驱动的动力,就容易陷入无价值感的困境中。正如李雪琴所说,自己虽然考上了北大,但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努力学习也是因为好学生当惯了,不能接受自己比别人差。
但是因为脱口秀走红之后,李雪琴承认自己比以前更快乐,因为她目前所做的事情既有趣又富有挑战,能让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与之相比,在当下的娱乐圈,越来越多的选秀节目进行着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这是一条狭窄的、通向名誉和财富的通道,无数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们挤破头都想进入那个光怪陆离的名利场。但在快餐式的娱乐氛围下,鲜少有人再去思考内心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点非常值得青少年警惕,只有树立了价值和目标,才能有动力前进,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中一步一步走得更加踏实。让孩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远远比成绩更加重要。
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育出怎样的人?大学教授黄灯说过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提供一种答案:
“当教育不能承诺一个确定的工作岗位时,我们可以做到培养一个确定的、有力量的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