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理论 > 调查报告

转载:初识婆罗洲,亚庇周边蜻蜓

媒体:微信公众号  作者:Molstw   专业号:狗蛋儿 2025-06-18 07:59:14

很早之前便听闻婆罗洲这个地方,作为一座热带岛屿这里是理想的度假胜地,但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也是大量漂亮虫子的天堂。

由于从2023年12月开始马来西亚对中国护照开放免签,婆罗洲北部的马来西亚沙巴州地区便成了可以说走就走的地方了。翻开地图,沙巴州整体多山,区域内海拔4000多米的京那巴鲁山是东南亚第一高山。由于从西海岸省的亚庇地区到京那巴鲁山的最近距离仅仅只有约60公里,所以当地地貌从沿海至内陆实现了从沙滩到红树林再到热带雨林和山地的快速过渡。这种过渡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环境也孕育了大量形态颜色各异的昆虫,其中就包括本文的主角蜻蜓。

6月24日,阵雨转晴

凌晨飞机落地亚庇市,由于航班晚点及机场旁公寓旅宿的特殊入住程序,直到当天凌晨3:00多才入睡,中午起床品尝了第一顿纯正的马来清真午餐后便一路向北去往斗亚兰县(Tuaran),到达预定好的度假酒店时已经是当天下午15:00左右。

办理完入住后趁着阳光依然明媚,就去沙滩旁的自然保护区(Rasaria reserve)逛一逛(酒店被小山环抱,并且有自己的自然标本馆和自然保护区,这是我选择这家酒店的原因之一)。

这个自然保护区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区全,从海滩边的高盐度浅池到热带雨林沼泽再到山体渗流池塘一应俱全。那么先从外面的沙滩开始吧,和海南类似这种生境有着大量的黄蜻和纹蓝小蜻Diplacodes trivialis。

还有一种意想不到的蟌也大量存在在这里,那便是褐斑异痣蟌Ischnura senegalensis(真想不到它们能在海边高盐度水域生存繁衍),这里的褐斑异痣蟌雌性外观与国内常见的个体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蜻蜓主要围着一块沙滩上的浅池活动,浅池内还有一大一小两种脉蜻,当时判定是网脉蜻(大)和月斑脉蜻Neurothemis fluctuans(小)但后来才得知个头较大的脉蜻应该是东南亚的特有的东洋脉蜻Neurothemis terminata。

沙滩上的阳光太强烈了,不一会儿便有些扛不住了。只能往里去雨林周边的树荫下躲一躲。想不到在这里也遇到了与我有同样想法的蜻蜓,一只红蜻大小的蜻蜓一直在林缘徘徊,随着慢慢靠近才一睹真容,它是一个雌性但外观实在没有见过(后确认为东洋脉蜻雌性)。

由于雨林地面以沼泽为主所以不敢轻易进入,沿着林缘走了一会儿终于发现了一条通往雨林深处的小路。这是保护区修的路,往里走有一座小桥,两边都是沼泽和沼泽里伸出的树枝。在树枝上立着一个红尾巴的蜻蜓,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蜻蜓,当时猜测是亚洲秘蜻但靠近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这是豹纹蜻Agrionoptera insignis。

斑驳的阳光透过雨林树冠的缝隙在沼泽的水面上形成了一块块光斑,随着树冠的晃动,那光斑也不断变换位置,当光斑正好投射到豹纹蜻腹部时,那一抹亮丽的红色特别好看。

往里走了一会儿,林窗下一个酒店打造的蓄水池出现了。但由于树林太过茂密,阳光并不能完全照射到水池之上。只能依稀看到水池中有大量的落叶和沉积物,在水里有一些酒店饲养的鱼类。雨林环境虽然没有阳光直射但茂密的植物也阻挡了海风的吹入,整个林下没有一丝风极其闷热。时间到了下午16:30阳光开始西斜,蓄水池上突然出现了几个黑影,腹部纤细飞行速度很快,虽然能看出是蜻蜓但却无法辨认。

6月25日,晴

趁着温度还不高,大早便来到酒店保护区的海边小池塘看看有没有新的蜻蜓种类,刚到那就发现了一种非常漂亮的黄蟌,它拥有一对湖蓝色的复眼和合胸,颜斑、腿及腹部前3和后4节都点缀着橙红色,由于这种黄蟌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国内没有该种黄蟌的分布,所以它暂时只有拉丁文名Ceriagrion cerinorubellum,在咨询过国际蜻蜓摄影的大佬后得到了一个符合它定位的中文名“华丽黄蟌”。

走进晨光中的保护区雨林,在林下水潭和沼泽中又一种小蟌出现了。没有华丽黄蟌醒目的色彩也不太爱动,黑色的身上仅有数条蓝绿斑纹。这是蓝唇黑蟌Argiocnemis rubescens,一种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亚、南亚等地的热带豆娘。看着看着就差点忘了时间,秉持着休闲观光的原则,肯定是不会为了多找些蜻蜓而饿肚子,是时候去吃早饭了。

中午去了趟人文景点,但奇怪的是,在这里一旦走进人类活动较多的地方即使周边自然环境再好也便几乎都不见蜻蜓的踪影。回到酒店已经快下午16:00了但是看着天气不错,还是忍不住出去探索酒店的各个池塘。别说这酒店占地面积真的非常大有自己的高尔夫球场,说到高尔夫球场,必然会有大量的池塘。

记得几年前去毛里求斯,那边高尔夫球场上只要天气晴朗草坪上便会有十数只巨大的伟蜓在上空巡飞,当时的这个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但奇怪的是这里球场池塘上空居然没有大型伟蜓的身影。只能搜寻一下小型蜻蜓了,在池塘的角落一个非常微小的雌性蟌引起了我我的注意,它长得太像杯斑小蟌Agriocnemis femina了,甚至可以说除了颜色一模一样。至少在华东杯斑小蟌雌性成熟或者老熟后一般是绿色的,而它却是红色的。

池塘没有太多的惊喜那就只能去球场边缘的草丛了,在这里倒是有数量不少的蜻蜓,其中有一种身材娇小的脉蜻比较有意思。后来知道这种脉蜻其实就是月斑脉蜻,这种脉蜻的外表多变,甚至同一只雄性四个翅膀的色彩都可能不同。在同一地点还发现了大量东洋脉蜻雌性。

6月26日,晴转雨

终于在这一天早上解开了第一天蓄水池黑影之谜。当天早上习惯性的在早餐前去看看蜻蜓,结果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蓄水池内的植物上好几只蜻蜓正羽化,这纤细的腹部很明显就是某种开臀蜻了,估计是细腹开臀蜻。这种蜻在中国也有分布乍一看与蜓类似。

雨林里豹纹蜻较多,但还是希望能见到一些不同的东西。于是职业病又犯了,我开始搜索起了水塘及沼泽边的植物茎叶。没想到还真找到了,在翻开一片巨大叶子时一个蜻蜓蜕出现了叶子背面,估计可能是某种长尾蜓羽化后留下的蜕。

因为没有太多安排,去红树林看猴子和萤火虫要到下午才出发,所以大半天都在酒店闲逛。没想到停车场水沟也能找到蜻蜓,一种红色的灰蜻聚集在这里,一共好几只。这种灰蜻的外观类似华丽灰蜻,但颜色更鲜艳明亮全身呈现朱红色,拉丁文名Orthetrum testaceum,某网站给的名字是"黄翅灰蜻",但我看不出这翅膀除了翅基处的小面积斑块外哪里黄了。它是东南亚特有品种,想去好好拍几张照片却无法找到好的背景,这些红色的家伙都喜欢趴在水沟边烈日下的水泥地上就是不去周围更凉快的灌木丛。几趟拉扯追逃后我累了,勉强赶到附近几根枯枝上拍了几张照片。

之后还在小池塘遇到了臀斑丽翅蜻和褐胸疏脉蜻Brachydiplax chalybea,但由于没有获得不错的照片并且国内也有分布所以一笔带过。

6月27日,阴转晴再转阵雨

终于要进山了,虽然只是临近亚庇东部的山地但那里的溪流和真正的热带雨林吸引着我。热带岛屿时晴时雨,一路上天气一直阴着但还好没有下雨。汽车最终停在了山间的一个原始部落文化村旁,这里被茂密的雨林覆盖几乎遮天蔽日,仅有一条窄小的铺装公路穿过。

下车环顾,一条溪流从雨林中奔流而出,穿过公路下的涵洞消失在了另一头。溪流中大大小小堆叠的卵石被溪水不断撞击着,白色的水花和泡沫飞溅而起。

一个趴在卵石上的黑色溪蟌进入了我的视线,在国内的江浙地区,这个外观大概率会是褐翅溪蟌,但这个家伙显然不是。刚想从两侧的坡道下到溪中,却发现坡上的植物叶片上似乎有一个蓝色的小东西,一个箭步下去那蓝色的小东西飞了起来。等它再次停落,发现这是一只个头很小的鼻蟌。这种鼻蟌叫Rhinocypha humeralis,是婆罗洲及北部巴拉望岛特有的种类。

继续下到溪中,溪水湍急,只能勉强看到那种暗色的溪蟌翅膀上似乎有一些闪亮的斑块。但随即我的眼光又被旁边树枝上的漂亮粉色斑点吸引了,在一根枯枝上停歇着一只带有粉色和蓝色斑点的阳鼻蟌。它的外观和国内的月斑阳鼻蟌相似,但如果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它们之间有诸多不同之处。它的名字叫Heliocypha biseriata,是婆罗洲特有种。因为天气阴沉加之溪流中较暗,没有闪光灯不利于摄影,并且由于时间关系要进去热带雨林找土著村落了,最后那种溪蟌的身份还是等回来再确定,希望回来时阳光明媚。

回到大路,进入雨林深处的土著村落,一间间高脚茅草屋便出现在眼前。虽然马来西亚土著居民已经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但原始土著文化被保留了下来,并且以文化景区的方式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各种土著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在这片雨林下交织,让人觉得仿佛真的回到了原始社会一般,钻木取火、巫术、石刻画、吹箭等一切你可以想象到的都有,当然也包括蜻蜓。

在土著村庄附近的林下有一种细色蟌,全身蓝绿金属色,翅膀透明或有紫色炫光。因为在东南亚特别是婆罗洲地区存在着多种外观相似的细色蟌,所以暂时不敢100%确定是属于哪一种,在咨询了大师们并对比了一下当地的观察资料及肛附器后个人大概认为是Vestalis anacolosa,该种细色蟌主要分布于婆罗洲。

到了10:00左右天空开始放晴。吃完当地风味的午饭从土著村落的吊桥出来,回到了那条溪流,阳光明媚。顺着公路旁的坡下到溪中,还好那种溪蟌还在且数量不少。在它张开翅膀起飞的那一霎那我惊讶了,原来翅膀上的亮斑竟是如此漂亮。待其落定便可以缓慢上前仔细观察了,它全身暗金属色,脸上有经典蓝色斑,后翅从基部至翅尖依次为透明、金属蓝色斑、黑斑。当翅膀正对阳光,那块金属蓝的翅斑就会因为反光而不停闪烁着蓝光。后来才知道,这个溪蟌是婆罗洲当地比较有名(常见)溪蟌。在婆罗洲有大概三种类似的溪蟌,可以根据翅膀金属色斑大小、身形、及腹节斑点区分,本种为Euphaea subcostalis。

至此本次亚庇行的蜻蜓见闻便结束了(其实所见远多于所述)。由于诸多原因笔者并未深入雨林山地,也未能去到婆罗洲的自然圣地京那巴鲁国家公园(Kinabalu Park),这给本次行程留下了诸多遗憾,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弥补。同时也感谢为我答疑解惑的蜻蜓圈大师。

阅读 16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