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植物资讯

乌蔹莓,野有蔓草

媒体:原创  作者:吴建平   专业号:吴建平 2025-06-23 16:08:19

乌蔹莓 (Causonis japonica )是葡萄科,乌蔹莓属植物,草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节间紫红色。卷须2-3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接近顶部有节生者。

叶为鸟足状5小叶(偶为3小叶),中央小叶长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2.5-4.5厘米,基部楔形;侧生小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7厘米,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每侧有6-15个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侧脉5-9对,上面网脉不明显,下面网脉明显。

花序腋生,复二歧聚伞花序;花蕾卵圆形,顶端圆形;萼碟形;花瓣4,三角状卵圆形;雄蕊4,花药卵圆形,长宽近相等;花盘发达,4浅裂;花柱短,柱头微扩大。果实近球形,有种子2-4颗。花期3-8月,果期8-11月。但象山有一种滨海乌蔹莓(自拟名)果顶部乳头状(有突出的帽盖状物)。

乌蔹莓产于黄河以南及长江以南等地区。生山谷林中或山坡灌丛,海拔300-2500米。但在象山多分布300米以下,城区很多绿化带上均可以看到乌蔹莓的影子,好像特别喜欢锦绣杜鹃似,缠绕不放。

乌蔹莓是古代植物,也是我国古代祖先较早认识的中药材,在《诗经》中有记载“葛生蒙楚,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这里的“蔹”指的就是乌蔹莓。

据《本草纲目》记载:“五叶如白敛,故曰乌敛,俗名五爪龙。江东呼为龙尾,亦曰虎葛。曰龙、曰葛,并取蔓形。赤泼与赤葛及拔音相近。”乌蔹莓始得名。乌蔹莓的别名有很多,在李时珍之前,陶弘景称为五叶莓、《唐本草》(保升)称为茏草、在(《尔雅·释草》)称为拔及茏葛等。

乌蔹莓,味苦、酸,性寒。入心、肝、胃经。全草入药,有凉血解毒、利尿消肿之功效。主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等。

本文所涉及的药用,请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遵医嘱使用。

阅读 300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