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学名:Gorilla):是灵长目人科人亚科大猩猩属类人猿的总称。分两个物种——“东非大猩猩”和“西非大猩猩”。是现存所有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种,四足状态肩高0.85米左右,站立时高1.6-1.8米。直立的大猩猩可达1.75米高,因为大猩猩的膝盖无法真正伸直,所以其实际身长比这个高度还要长一些。雄性比雌性体大。体重一般雌性为60-100千克,雄性130-180千克。大猩猩的体型雄壮,面部和耳上无毛,眼上的额头往往很高。下颚骨比颧骨突出。上肢比下肢长,两臂左右平伸可达2-2.25米。人工园养的大猩猩体型最大的为230千克,直立身高接近2米。
食素,草食性,主要以生果、树叶及树枝为食物。出没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西南及卢旺达的低地及山地雨林,并亚山区森林,在卢阿拉巴河、爱德华湖及坦噶尼喀湖之内。生存于非洲大陆赤道附近丛林中。
大猩猩体型比黑猩猩、猩猩都要大得多,是最大的类人猿,也是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它的身体极为粗壮、剽悍和鲁莽,身高与人类相差不多,但体重则要大得多,雄兽体长为140-200厘米,体重110-250千克,最大的达350千克;雌兽体长140-155厘米,体重为80-150千克。一般全身被黑色长毛,但面部、耳朵、手足等均无毛,也没有须毛,颜面皮肤皱褶很多,长相十分丑陋而凶恶。头大,额低,头顶部有发达的矢状脊,雄兽还有较厚的冠垫,所以显得高大隆起如塔,眉脊高耸。双眼深深凹陷,距离较宽,眼膜为褐色。鼻梁塌陷,鼻孔特大而且具有光泽,有隆起的褶状鼻翼。耳朵很小。吻部突出,嘴巴很大,犬齿发达,如同老虎的獠牙一般。齿式与人类同。肩膀又宽又圆,脖子、四肢都异常粗壮,前肢长于后肢,垂立时过膝,两臂伸开时可达272厘米。手掌宽阔,拇指短粗,足为跖行性,大趾粗厚,较大程度地外展。没有尾巴,也没有胼胝和颊囊。 [1]
体毛粗硬、灰黑色,毛基黑褐色,老年雄性的背部变为银灰色,胸部无毛。成年雄性的腰背部有灰白色毛区。大猩猩的毛色大多是黑色的。年长(一般12岁以上)的雄性大猩猩的背毛色变成银灰色,因此它们也被称为“银背”,银背的犬齿尤其突出。山地大猩猩的毛尤其长,并有丝绸光泽。大猩猩的ABO血型以B型为主、有少量A型。大猩猩跟人一样,也有不同的指纹。
大猩猩没有固定的发情季节,也没有性皮肤肿胀的现象,雄兽随时可以交配,雌兽则通常终身跟随一个雄兽。雌兽的月经周期、妊娠期都与人类相近,怀孕期约为258天,每胎产1仔,哺乳期为2年。幼仔出生时的体重为2-2.5千克,生长十分迅速,2个半月就能以植物为食了。雌兽产仔后要禁欲2-4年,在此期间集中精力照顾幼仔,早期将其抱在怀中,后期则让它骑在背上,每夜都睡在一起,彼此眷恋性很强,一直到幼仔能够独立生活时为止。因此,有的雄兽为了与雌兽交配,就设法把幼仔杀死,以加快雌兽性欲的恢复,据说有的群体中平均有三分之一的幼仔是死于这种残忍的杀婴行为的。 [1]
幼兽一般跟随母亲三至四年,在这段时间里群里的领头雄兽也会照顾幼兽,但是它们不会去抱幼兽。雌兽一般在10至12年后性成熟(关养的雌兽早一些),雄性一般在11至13岁性成熟。一般大猩猩可以活30至50年。至今为止的纪录是费城动物园中的一头大猩猩,它活了54岁。野生下的平均寿命约35岁,人工饲养可达40-50 岁。
东非大猩猩主要分布于东非地区的乌干达、扎伊尔、卢旺达等国家死火山山麓被封闭的原始林带。据1979年调查,大猩猩的数量只有1000只左右,比此前调查的数量在20年间下降了99.3%。西非大猩猩主要生活在刚果、喀麦隆、加蓬一带。它们的毛色较东非大猩猩有些浅,呈棕褐色或黄褐色。野生的高山大猩猩现己所剩无几,仅700只左右。它们被保护在国家公园内,由武装的士兵护卫着。可是,为了获取它们的头盖骨与毛皮,偷猎者仍然在猎杀它们。还有的时候,大猩猩会落入为捕捉其他动物而设的陷阱,被意外抓获而危及生命。所有的大猩猩亚种均被列入华盛顿公约列于附录一名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之中。
通过2010年3月和4月间进行山地大猩猩数量普查分析得出的数据表明,位于维龙加地区(Virunga Massif)的山地大猩猩共有36个种群480只左右。普查的区域是三个相连的国家公园,即刚果的维龙加国家公园、卢旺达的火山国家公园(Volcanoes National Park)和乌干达的姆加新加大猩猩国家公园(Mgahinga Gorilla National Park)。维龙加地区外,唯一有山地大猩猩出没的地区为乌干达的布恩迪国家公园(Bwindi Impenetrable National Park)。2006年统计,布恩迪的山地大猩猩数目为302只,刚果某庇护所内还有4只人工饲养的山地大猩猩。据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African Wildlife Foundation)所述,全世界的山地大猩猩总数至少有786只。
尽管数目仍然不尽人意,但是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AWF)的普查已经带来了好消息。上次维龙加地区的普查在2003年进行,当时的数量估计只有380只。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极危(CR)——1种;濒危(EN)——1种。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