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今年5月联合国发布的第一份关于人类目前面临的自然危机的报告显示,超过100万种植物和动物濒临灭绝。
“我们应对这些问题的时间所剩不多了,要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经济发展的工作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多样性发展。”在今天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题发布会上,《公约》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帕斯卡·帕梅尔这样解读这份联合国发布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份综合报告。
“生物多样性成为继气候变化后环保领域的又一个热点话题。”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帕梅尔共同发布《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Ecological Civilization-Building a Sha Future for All Life on Earth)。
主题发布会现场 朱彩云/摄
李干杰介绍,“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一主题,顺应了世界绿色发展潮流,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共建共享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愿望和心声。“主题对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具有重要作用。”李干杰说。
COP15主题发布 朱彩云/摄
“《公约》于26年前成立,对世界来说,这次COP15在中国举办具有重大意义,是人类命运的重要节点。”帕梅尔说。
据了解,《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成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进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环境公约之一,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共有196个缔约方。
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公约》,是最早签署和批准《公约》的国家之一。缔约方大会(COP)是《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举行一次,大会成果将主导《公约》进程的发展走向,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明方向。2016年12月,《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决定,2020年COP15由我国举办。
据悉,2020年将在中国昆明举行的COP15将审议“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确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新目标。
8月20日,COP15筹备工作组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COP15筹备工作全面启动。李干杰介绍,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与《公约》秘书处保持密切沟通,全力履行东道主义务,积极参与并推进磋商进程,细致开展会务准备,确保将这次COP15办成一届圆满、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缔约方大会。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