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该文内容主要引用自报告Food preferences determine human–elephant coexistence in African woodlands,仅作信息分享使用,并不完全代表WWF方观点。
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已被公认为一个全球性的保育问题[1,2],比如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
非洲象与人类共存了数千年,但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农业活动的扩张等因素,大象会经常对农业区和水供应区造成大范围的破坏[3,4],并可能伤害到当地居民,导致人类与大象更频繁地发生直接冲突,甚至报复性猎杀[5,6,7]。
因此,人象共存问题为当地管理者、村庄居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中大象对农作物的直接取食、连根拔起、踩踏等损害行为最为普遍[8]。
遭大象损害的高粱田,纳米比亚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个月底发表在Oryx期刊上的一份研究[9],通过调查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廊道内的66个农场的作物受损程度,来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减少冲突,与象共存
非洲象属于大型草食性动物,通常白天夜晚都比较活跃。牠们对食物和水的需求量非常大,通常一头非洲象每天进食的草类就占其体重的4-6%,这相当约300公斤食物和150升水[10]。
非洲象饮食多样,主要包括草(包括莎草)、非禾本草本植物、树叶、灌木、树皮、细枝、及其果实等。
塔兰吉尔国家公园内的一头雄性非洲象 © James Morgan / WWF-US
大象的活动也取决于水源和食物的供应与分配情况,像是成熟的粮食作物特别受到大象的青睐[11],从而影响了大象的活动规律,因此草原周边小农场的作物相对更容易受到损害。
这项研究主要评估了坦桑尼亚的塞卢斯-尼亚萨廊道(Selous-Niassa corridor)的人类与大象间的关系,这条廊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包括连通了非洲现存最大的两个象群。
廊道内的每个村庄都由几个小农场组成,每个小农场占地在0.5-3公顷间,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水稻,但也会种植一些木薯、黄豆、豌豆、芝麻、向日葵、腰果、甘薯、甘蔗、香蕉、小米、花生、南瓜、西红柿、烟草、洋葱和大豆。
大豆、向日葵和玉米种植者正在采用保护性耕作方式 © Casey Harrison / WWF
根据研究发现,在这18种农作物中,大象对食物的偏好差异十分显著,其中甘薯、香蕉、花生、洋葱、南瓜和玉米最受大象的青睐。
这些差异同时也证实了,大象对不同农作物的损害程度并不相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喜爱作物的种植面积影响。
水源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大象的活动。由于大象往往会待在靠近水坑或河流的地方,与水源的距离可能也会影响到大象的活动模式。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象群 © Donna Archer
考虑到受大象青睐的作物的种植比例是导致作物损害的主要因素,那么通过试验和实施各种方法来减少这些作物的吸引力就很重要了。
例如尝试增加不太受大象青睐或需要较少水的作物,如芝麻、西红柿、烟草、豌豆等。
但这对当地村庄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因为目前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和木薯,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评估改变作物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除此之外,加强以早期预警系统为基础的干预方法可能会很有效果。例如WWF在肯尼亚,通过给大象带上追踪项圈来追踪其活动,并将信息分享给当地人,以减少与大象的冲突。
马赛马拉保护区内,一头佩戴有追踪项圈的非洲象 © Greg Armfield / WWF-UK
熊猫君在行动
在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任何负面关系中,解决方案都必须与当地村庄和居民合作来实施。
WWF及其合作伙伴在世界各地开展一系列工作,包括改善土地使用规划、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推动野生动物友好产品等形式,以减少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冲突,并改善受影响村庄和居民的生计。
这不仅对动物有益,对当地社区与居民也有益,还有助于加强人们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和支持,并同时帮助提高当地社区参与保护的能力,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
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内的非洲象 © Luis Barreto / WWF-UK
例如在我国境内,人象冲突现象自1972年起不断加剧[12],目前约有的300头亚洲象分布在云南南部,主要包括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思茅保护区等。
WWF通过对保护区开展混种珍稀高价值树种、规划建设亚洲象生态廊道、探索良好的橡胶生产实践、发展社区传统傣药种植并弘扬传统文化价值等多种模式,进一步恢复和提升当地自然资源的完整性。
2017年,由WWF联合云南林草局发起的生态修复和社区发展引导居民发展可持续橡胶园生产经营模式,改善种植环境,引种珍稀及高价值树种并指导居民进行科学的经营和管理。云南也不断加大亚洲象保护力度,提升亚洲象集中活动区域的栖息地和食源地质量。
此外,WWF也在积极探索解决这类问题的创新技术,像是过去曾举办过的国际性创新科技挑战赛,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