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植物资讯

国家一级保护稀有种植物-独叶草

媒体:百度  作者:中国管科院红豆杉中心   专业号:生物多多 2019-07-02 07:12:03

独叶草(学名:Kingdonia unifloraBalf.f. et W. W. Sm)为多年生小草本,无毛。根状茎细长,自顶端芽中生出1叶和1条花葶。芽鳞约3个,膜质,卵形,长4-7毫米。独叶草分布于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生海拔2750-3900米间山地冷杉林下或杜鹃灌丛下。对研究被子植物的进化和该科的系统发育有科学意义,因该种天然更新能力差,加之森林的破坏采挖,植株数量逐渐减少,自然分布日益缩减,为国家一级保护稀有种。

形态特征

独叶草多年生草本,高达10厘米,无毛。根状茎细长,分枝,生多数不定根;芽鳞3,膜质,卵形,长4-7毫米。叶常1片基生,心状圆形,宽3.5-7厘米,5全裂,中、侧裂片断浅裂,下面的裂片不等2深裂,顶部边缘有小牙齿,下面粉绿色;脉序开放二叉分歧;叶柄长5-11厘米,单花,直径约毫米,花葶高7-12.5厘米;花被片(4-)5-6(-7),淡绿色,卵形,长5-7.5毫米,顶端渐尖,基部狭且具线状紫班;退化雄蕊(-3)5-8;心皮3-7(-9),长约1.4毫米,种子白色,扁椭圆形,长3-3.5毫米。在繁花似锦、枝繁叶茂的植物世界中,独叶草是最孤独的。论花,它只有一朵,树叶,仅有一片,真是“独花独叶一根草”。 独叶草的地上部分高约10厘米,通常只生一片具有5个裂片的近圆形的叶子,开一朵淡绿色的花;而小草的地下是细长分枝的根状茎,茎上长着许多鳞片和不定根,叶和花的长柄就着生在根状茎的节上。

生长环境

独叶草

独叶草以无性繁殖为主,属环境依赖型植物,适应的环境范围狭小,仅生存于中高山地区的针叶林或阔叶林中,要求凉湿气候和腐殖质深厚的土壤,迁地保护较困难。

独叶草静态生命表显示不同种群的死亡率和存活率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并且与环境变化相适应.幼龄时dx、qx和Kx,为负数;在种群年龄达到3-5龄级以后死亡率增加;8-10年生以后死亡率平稳等是独叶草种群生命表反映的基本特性.环境因素对独叶草种群动态有一定的影响,随海拔升高独叶草种群密度增加、死亡率高峰期拖后,个体寿命延长。海拔高于2700m的巴山冷杉林和太白红杉林下比牛皮桦林下更适合独叶草种群生存.如果以种群密度最大年龄为起始点,不同独叶草种群存活曲线均属于DeeveyC型。

独叶草生长在海拔2750米至3900米间山地冷杉林或杜鹃灌丛下。这种距今6700万年前的珍稀植物对生存环境要求近乎苛刻,被认为是优异生态环境的“天然指示器”。

主要价值

科研价值

对研究被子植物的进化和该科的系统发育有科学意义,独叶草不仅花叶孤单,而且结构独特而原始。它的叶脉是典型开放的二分叉脉序,这在毛茛科2000多种植物中是独一无二的,是一种原始的脉序。独叶草的花由被片、退化雄蕊、雌蕊和心皮构成,但花被片也是开放二叉分的,雌蕊的心皮在发育早期是开放的。这些构造都表明独叶草有着许多原始特征。因此,独叶草自1914年在云南的高山上被发现后,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他们认为,对独叶草的研究,可以为整个被子植物的进化提供新的资料。

研究发现

2018年8月4日,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所调查人员在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海东坡岷江冷杉林下,发现数千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独叶草。

来源:百度百科 360百科 如果您喜欢此类文章,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

阅读 1718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