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综合动态

走在学习与欣赏植物的路上

媒体:原创  作者:植物园联盟   专业号:植物园联盟 2020-08-06 16:40:14

送我们上课的小火车

工作中与植物标本为伴已有十年之久,遗憾的是对标本的鉴定还不得要领。爱上植物、欣赏植物也有两年之余,可是能认识的可以说出它们的故事的也是寥寥无几。走在学习与欣赏植物的路上,我似乎是迷路了。早听说有一个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班,虽向往之,可是两周的培训时间又让我望而却步。今年,机缘巧合,我如愿以偿的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植物园联盟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班,这个被誉为“黄埔学校”的培训班,果然名不虚传。

天目山脚下的驻地

临行前,当看到大家在群里议论着要带的各种设备,我就晕了;再看到大家提到的野外会遇到的蛇呀、山蚂蝗呀,我就怕了,还有高强度、高密度等描述培训班的字眼,我就后悔了。近期深受睡眠问题困扰的我,能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一切,我开始忐忑不安。去往上海的高铁上,四个半小时的行程,我大部分时间在学习老师发在群里的《辰山标本馆活植物图像的拍摄与管理》。对文章里提到的轨迹、图片和GPS信息的各种关联,将要用到的各种软件,我是一头雾水。没办法,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吧,实际在高铁上我的培训生涯就已拉开帷幕。在学习之余,我还翻阅了一本名为《燕园草木补》的科普图书。书里的植物我是认识的还认识,不认识的依然记不住。但是,神奇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我在返回北京的旅途中,再一次翻看这本书时,竟然找到了一些在天目山也曾见过、学习过的植物,并且对书中出现的植物特征很快就有了概念。一阵狂喜和欣慰掠过心头,两周的熏陶与沉浸初见成效!培训中的辛苦、忙乱、紧张、惊喜等种种感受,就像一朵朵顽皮的浪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跳跃、翻涌。

感受一:累并快乐着

我们的书桌

如果问问同学们,参加培训辛苦不辛苦、累不累,我想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回答累。因为大家很久都没有像这样坐下来整天、整天的上课了,不止是上课这么简单,还被告知要考试。马老师还强调说“你不止代表你自己,还代表你的单位”。谁敢不认真上课呀。从早上睁开眼睛开始,我的大脑里就被各种与植物相关的知识所充斥,每天都是要溢出来的感觉。培训班的课程系统性强、高度凝练,我归纳了一下课程内容,一是按照植物大的门类介绍其植物特征、鉴定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二是植物分类学的方法,从宏观特征、精细解剖再到基因组学;三是国内外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文献、标本、图片等数据库网站;四是围绕发表新种而展开的国际命名法规、植物学拉丁语等,五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植物信息学及相关信息化工具,六是活植物的摄影与管理……总之,平时工作中可能要用到的、以后会用到的,老师们都讲了,上课内容信息量之大,足够我学习消化几年时间了。真心感到累,可是能有机会重温学生时代的掩耳不闻窗外事,享受一份心灵的清净,却也是极大的快乐。

感受二:掌握学习方法、塑造认真精神

拜访天目铁木归来

整个培训中,让我最最感到紧张、忙乱的就是野外的实习包括拍照、记录、采集标本以及后续的标本鉴定。从第一次出野外认植物开始,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又像蒙上眼睛拼命拉磨的驴儿,还像故事中掰玉米的笨熊,丝毫没有龟兔赛跑中乌龟的从容与淡定。当天见到的植物完全没有了印象。也许已经听了十遍、看了十遍的植物,还是无法找到它的特点,而做到真正认识它。常常是老师刚说了名字,我要记录的时候已经忘了,就是这么快。很不好意思一直追问是什么。第一天从野外回来鉴定标本,我因为对植物志不熟悉,居然没有找到科的检索表,而受尽苦头。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只鉴定了一种植物,还是不断请教王老师才做出的答案,那是一种蕨类植物。我清楚地记得,当我把植物名字告诉王老师的时候,他追问了我一句:“这个属有什么特点?”我竟然全部都忘记了,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刚刚升起的喜悦瞬间就化为乌有,惭愧至极。到了第二次出野外,似乎还是不得要领。拍照也慢、记录也慢,总之,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我当时的境遇,那就是狼狈不堪。当天晚上,我终于还是找到了科的检索表,不再去琢磨没有花的植物,那对我来说简直难于登天,完全没有方向。于是我选择有花的植物,一个晚上我鉴定了两种植物。并且做了压标本的工作,浏览了我们组当天采集的标本。这是上次采集回来根本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总算是看到进步,提高了效率。到了第三次出野外,也许是有了前两次的积累,见到的植物有些可以说出名字了,对于不认识的,我终于硬着头皮、厚着脸皮,一问再问、反复记录。第三次是汪远老师带队的,遇到什么植物,他就从手机里查到它的花或果实或种子,来增加我们对该种植物的了解,加深印象,很有耐心。我对当天采集到的标本已经熟记在心了。而且更让我高兴的是,晚上我鉴定了8种植物。可惜时间还是太仓促了,我根本来不及自己归纳总结科属的特征,不能把输入的知识变成自己能够输出的。在参加标本考试时,还是处于强迫记忆中,不是真正的了解植物的关键特征,或者说还不能把见到的特征与相关的科属对应起来。

驻地门口的移动市集

从学习的窘境中,我深刻理解了老师说的那句话“要想做好植物的鉴定,就要踏踏实实的走一遍检索表”。前提是对植物各组成部分的相关术语要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否则检索表就是天书,根本走不通。在使用检索表的过程中,一个特征的细节没有注意到,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记得我鉴定一种蓼科植物,请朱仁斌博士帮我看看对不对,他表示怀疑,可是我自觉每一步都是正确的,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很有耐心地和我一起翻看检索表,一条条过完,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就是一个花序是连续还是间断与否,我选择错了,明明有几朵小小的花与主花序断开了,我却没有注意到,或是忽略了。

因此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有踏实细致的认真精神。

感受三:榜样的力量润物细无声

葛斌杰老师讲精细解剖

无论是在野外实习,还是室内的授课,我感动于汪远老师将被子植物100个科的特征归纳的那么详尽与实用;感动于钟鑫老师站在一幅幅照片前的侃侃而谈,从土壤到岩石、从动物到植物、从远古到现代;感动于葛斌杰老师为花朵们做的精细解剖;感动于马金双老师对分类学家的如数家珍及深深敬意……没有坚持不懈的学习和总结,没有付出辛苦与汗水的执着,没有野外实践的锤炼,怎么会带给一批批学员榜样的力量,又如何能将植物分类学的学习精神传播下去。真心感谢带给我感动与力量的老师们!

两周的培训,虽然人又瘦了一圈,但我收获了沉甸甸的知识和满满的精神食粮。不再像以前一样,遇到工作中的问题会束手无策或是听之任之,知道了那么多的网站可以查阅资料,认识了那么多的老师和同学可以求助,感觉就像一个密闭的容器,突然就打开了许多扇窗子,透进来指引方向的一道道光束。回到工作岗位,我第一时间翻出了《北京植物志》,我还是喜欢像在天目山那样,桌上放着要鉴定的植物,一边翻看植物志,一边琢磨手里的植物。我知道了满大街被我叫做大叶黄杨的绿篱,它的正式名字叫做冬青卫矛;我也知道了如何区分田旋花和打碗花;我还认识了小区里出现的凹头苋与皱果苋,还有如白鹅曲项向天歌的鹅观草……

夜幕下的科研中心

不能经常去野外有什么关系,小区里出现的植物可都了解吗?附近的公园里出现的可都认识吗?躺在我的标本馆里的标本,虽然没有了活植物的颜色与生机,但是观察标本最大的好处不就是在于,按照科属种分类的它们,更加便于识别科属种的特征,以及进行比较识别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虽没有太高的志向,没有可为植物分类学可贡献的力量,但是寄希望于自己,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之中。把自己学到的植物知识传播给周围的朋友,当他们回应说叫出了常见植物的名字和它们的故事,这也是我取得的小小成绩吧。

走在学习与欣赏植物的路上,任何时候启程都不算晚,在这条路上,植物就是我们的朋友,认识的越多,行走的我们就越不会孤独寂寞,面带微笑地坚定地走下去。请记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本文作者 刘晓丽 来自北京自然博物馆

http://pic1.arkoo.com/D12A4521FB2F442BAC6DA2D7DF9068F0/picture/o_1e8qfjidfgvqeer12cajvr1685a.jpg

阅读 1643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