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近日,国家植物园(北园)芍药园区域出现了一头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斑羚。
1926年,《图画时报》上刊登了北平美术学院副院长、北平博物学协会会长金绍基先生在樱桃沟旧主周肇祥的退谷(现为樱桃沟的一部分)中拍摄的一张中华斑羚幼体照片,名曰“西山之怪兽”,当时以为这是“四不像”,实为中华斑羚。此后,再也没有中华斑羚在这片区域出没的信息。这次拍到中华斑羚的影像距离上回已经过去了近百年。
1926年,《图画时报》上刊登的中华斑羚幼体照片,名曰“西山之怪兽”。国家植物园(北园)供图
此次中华斑羚的发现,是国家植物园设立一周年来的一项工作成果。2021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批复一年来,国家植物园围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传播、园林园艺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开展了多项工作。
2022年10月,国家植物园(北园)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启动野生动物调查。11月20日,在国家植物园(北园)芍药园区域,调查人员设置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三张照片和一小段视频。课题组组长李晟研究员说,从照片中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以及行走姿态,可以确认这是一头健硕的中华斑羚。通过原地比对,调查人员确定,这头中华斑羚肩高约75厘米,为一成年个体。
11月20日,在国家植物园(北园)芍药园区域,调查人员设置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一头中华斑羚的照片。国家植物园(北园)供图
作为北京原生野生动物,中华斑羚是北京目前唯一的野生牛科动物,是典型的林栖兽类,国家植物园的中华斑羚是距离市区最近的观测记录。此次野生动物调查,不仅看到了中华斑羚的回归,同期被红外相机“捕捉”到的野生哺乳动物还有野猪、亚洲狗獾、黄鼬、貉、花面狸、北松鼠(即欧亚红松鼠)、岩松鼠、北社鼠、蒙古兔等9种,其中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花面狸、黄鼬、亚洲狗獾、野猪、蒙古兔为北京市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的大量出没,是国家植物园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果的体现。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