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氏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在广东、福建、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幼虫食性很杂,可取食多种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危害的牧草有苏丹草、羊草、披碱草、黑麦草、冰草、狗尾草等,以及麦类、水稻等作物。
2020年9月15日,劳氏粘虫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2023年3月7日,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2023年)》。
生长发育<br>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圆孔,3龄后形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br>危害性<br>危害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使植株形成光秆。
成虫对酸甜物质的趋性很强,羽化后的成虫必须在取得补充营养和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才能进行正常的交配、产卵。喜在叶销内面、叶面上产卵,并分泌粘液,将叶片与卵粒粘卷。雌娥产卵量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一般可产几十粒至几百粒,多者可产千粒左右。
幼虫共6龄,有假死性。白天潜伏在草丛中,晚上活动为害,老熟幼虫常在草丛中、土块下等处化蛹。
防治方法<br>1.诱杀成虫 从娥子数量上升时起,用糖醋酒液或其他发酵有酸甜味的食物配成诱杀剂,盛于盆、碗等容器内,每0.3—0.6克放一盆,盆要高出作物30厘米左右,诱剂保持3厘米深左右,每天早晨取出娥子,白天将盆盖好,傍晚开盖5—7天换诱剂一次,连续16—20天。
糖醋酒液的配制是: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后加1份2.5%敌百虫粉剂。
2.诱娥采卵 从产卵初期开始直到盛末期止,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每公顷150把,采卵间隔时间3—5天为宜,最好把谷草把上的卵块带出田外消灭,再更换新谷草把。
3.药剂防治 (1)喷粉:以下各种粉剂,用量为22.5—30千克/公顷。①2.5%敌百虫粉剂(高粱禁用);②5%马拉硫磷粉剂;③3%乙基稻丰散粉剂。
(2)喷雾:以下各种药液用量为900千克/公顷。①50%辛硫磷乳油5000—7000倍液;②50%乙基稻丰散乳油2000倍液;③50%敌敌畏乳油2000—3000倍液(高粱禁用);④20%杀虫畏乳油250倍液;⑤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